词条 | 基加利 |
释义 | § 地理 基加利 基加利是卢旺达首都,卢旺达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和避暑游览胜地。位于中部高原,卡盖拉河上游,居民散居在十多个山头上。人口约20万(1987)。城市散布在10多个山头上,房屋、道路依山而筑,层层叠叠、逶迤交错。市中心为商业区,有浓厚民族色彩的露天大市场。与基加利山遥对的卡丘鲁山,是新市区,政府各部的大楼均集中在此。新市区与老市区之间有6千米长的宽阔柏油马路相连。 § 历史 建于德国殖民统治时期的1907年,当时还不是首都,它是1962年卢旺达独立时才被改成首都的。在此之前,姆瓦米国王时期的老首都位于尼阳扎,殖民统治时期则设在布塔雷,当时叫阿斯特利达。自从成为首都后,基加利市迅速发展成为卢旺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 § 旅游 基加利终年如春的气候,造就了基加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景色如画,犹如人间仙境。市区除了波平如镜的山间湖泊和茂密翠绿的树林灌木之外,单就市区十几座大小山丘而言,也是千姿百态,别有一番情调。有的山顶呈椭圆形状,酷似一个馒头;有的两山起伏相连,恰似手拉着手的亲兄弟;有的巍峨耸立,傲首蓝天,如同一位不惧困苦的勇士。山上咖啡树林成片,岭岭香蕉树丛生,每一座山岗都是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基加利地区雨量充沛,年均降雨在1200毫米到1600毫米之间,雨季里几乎天天一场大雨,每次降雨时间并不长,30分钟到1个小时,雨后风和日丽,万物生机。也正是由于基加利所处的地势较高,加上降雨充足,不仅植被茂盛,而且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再加上食宿条件方便,旅游景点众多,难怪人们将这里称为理想的避暑胜地,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国游客、特别是那些西方国家的游客纷至沓来,亲身体验非洲赤道附近大自然的独特情。 § 民族宗教 基加利胡图人占总人口的90%;图西人可能具有尼罗人的血统,几乎占10%;特瓦人,属俾格米族。胡图人和图西人使用同一语言,卢旺达语(基尼亚卢旺达语),属于同一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不过在卢旺达的传统社会中,图西人构成少数贵族,拥有土地和牛群,而胡图人则是处于从属地位的自耕农民。他们是受图西人束缚的奴仆和依附者,负责看管牛群和种植大蕉、粟和薯蓣类等作物。卢旺达王国的统治者姆瓦米通过图西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统治集团进行统治,而酋长和军事首领则对当地胡图族农民村落进行统治并收取纳贡。特瓦人则一直从事打猎和制陶。 卢旺达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但斯瓦希里语方言也普遍使用,特别是在阿拉伯人或受阿拉伯人影响的城镇区。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为主)占总人口的2/3,其余多信奉伊斯兰教和传统宗教。 § 经济 基加利农业占生产总值的2/5以上,占用约9/10的劳动力。主要粮食作物有大蕉、甘薯、木薯、马铃薯、高粱、大豆和香蕉。经济作物有咖啡、茶叶、甘蔗、杀虫菊和奎宁。养有大批牛羊。林业和渔业主要是地方性经济活动。捕鱼作业全在基伍湖或江河中进行。狩猎仍然在特瓦人中盛行。砍伐的林木和灌木多用作燃料。矿产以锡和钨为主。制造业约占生产总值的1/7,但占用不到2%的劳动力。主要产品包括加工食品、棉织品、水泥、油漆、药品、植物油、肥皂、火柴和家具等。 § 交通 基加利 基加利国际机场(英语:KigaliInternationalAirport,IATA:KGL,ICAO:HRYR),旧名格雷瓜尔·卡伊班达国际机场(GregoireKayibandaInternationalAirport),是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主要机场,也是该国的空运枢纽,亦作为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戈马和布卡武的过境机场。基加利国际机场位于基加利东部市郊,距基加利市中心12千米,2004年接待乘客135,189。 § 文化 风俗习惯 基加利风俗基加利人爱喝国产的香蕉啤酒,这种酒清香甘醇,风味别致。另有一种芭蕉啤酒,饮时用细竹管插入瓶内,大家轮流吸饮,表示亲如一家。 由于卢旺达气候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国土60%以上的地区适合香蕉的生长。在那千山万岭上,最为醒目的就是那丛丛簇簇的蕉林。但是,在卢旺达,这种香甜可口的热带水果主要不是作为果品食用,而是为了酿酒。据说,卢旺达所产香蕉的90%都被用来酿制各种啤酒。香蕉啤酒清香甘醇,驰名非洲,可与“地中海的葡萄酒”媲美。基加利人也以此为荣,对他们的香蕉啤酒怀有深厚的感情。婚丧礼仪和宗教庆典,香蕉啤酒是必不可缺的佳品;宾朋畅叙友情时,斟酒碰杯,也少不了它;节庆日子,亲朋好友或左邻右舍走访串门,香蕉啤酒又成了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因而,一个基加利人,如果没有香蕉,就面临失去朋友、被人看不起的窘境。可见香蕉不仅是基加利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还关系到他们的社会地位。所以在农民盖新房时,他最关心的就是在住宅周围上一块园地,种上几株香蕉。在农村,真可说家家种香蕉,户户会酿酒。 基加利人讲究礼貌,待人斯文,这种注重礼仪的民族传统习俗总是给外来客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他们与人见面时,青年人多行举手礼,中、老年则多行脱帽礼,在官方场合行握手礼。基加利人素有助人为乐的美德,外国朋友遇到困难,素不相识的基加利人会主动帮助,而且不会索要报酬。即使被帮助者主动付给他们报酬,他们也要婉言谢绝。 公众假期 1月1日新年 2月1日英雄节 4月7日大屠杀纪念日 5月1日劳动节 7月1日独立纪念日 7月4日卢旺达人民解放日 8月15日升天节 9月25日共和国节 10月1日爱国日 11月1日万圣节 12月25日圣诞节 § 其他 94年大屠杀 人们纪念94大屠杀卢旺达是非洲中部一个仅有800多万人口的内陆小国,国小名微,许多人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它。在西方殖民者还没侵略卢旺达之前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本来没有矛盾,后来西方殖民主义者对卢旺达实行“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的政策:先用肤色较浅的占人口14%的图西人统治占人口85%的胡图人,西方殖民者离开卢旺达时又利用胡图人反对图西人并统治图西人,此后针对图西族的暴力活动时有发生,矛盾就这样被悄悄地埋下,从而导致1959年、1963年、1967年和1973年先后发生4次大规模部族流血冲突。数万名图西族人先后被杀,一批又一批图西人被迫逃往邻国,截至1990年10月,流亡国外的难民多达5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图西人。 卢旺达国土面积仅有2.6万平方公里,是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卢旺达许多农民无地可种,难以谋生。在此情势下,流亡国外的难民要回国,而国内居民又担心危及自身生存从而反对,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就与胡图族政府军爆发了内战。在周边国家的调停和压力下,1993年8月,卢政府和爱国阵线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签署旨在结束内战的和平协定。即将到来的和平令卢政府高层中的极端势力感到恐惧,他们逐渐对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感到不满,认为他在与爱国阵线的谈判中让步太多。 基加利市民纪念94大屠杀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和布隆迪总统同乘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上空坠毁,两国元首同时罹难。尽管此事至今没有定论,但人们普遍相信飞机是被导弹击落的,是胡图族极端分子蓄意制造的一起阴谋,目的是嫁祸于图西族。哈比亚利马纳遇难后,数小时后,以胡图族为主的总统卫队和以图西族为主的卢旺达爱国阵线在基加利市区爆发激烈冲突,冲突迅速蔓延至全国,演变成一场胡图族军人、民兵和平民对图西族人展开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卢旺达大多数刽子手使用的杀人凶器不是枪炮也不是毒气,而是他们在田间劳作时所用的砍刀、木棍、锄头或其它农用工具。在胡图族极端分子的宣传中,卢旺达国家被比喻为一个大花园,胡图人极端分子在其中享受着其追随者们“割掉莠草”、“砍倒高树(成年人)”和“树芽(孩子们)”惨绝人寰的“乐趣”。 4月21日,躲藏在穆兰比技术学校里的图西族人遭到胡图族武装的屠杀,一天一夜间,有5万多人倒在了血泊中。杀红了眼的胡图族民兵手持砍刀、棍棒和长矛疯狂追杀图西族人,甚至连老人、孩子和孕妇也不放过。 根据国际红十字会估算,在短短100多天大屠杀和武装冲突里,卢旺达700多万人口中有近100万人被杀,400万人无家可归,其中200万人逃往国外,酿成了世纪罕见的灾难。这次仇杀的被害者大多为图西族人,不仅如此,胡图族屠杀者对主张民族和解的本民族同胞同样滥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