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
释义

§ 概述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

原省博物馆自然部成立于1956年,它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先后举办了20余个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其中主要的有《吉林省自然环境》《从猿到人》。《地球的历史》、《保护鸟类》、《吉林省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海洋动物》、《人与生物圈》、《性的自然史》等。

§ 馆藏文物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目前共收藏有各类自然标本11000余件,其中动物标本2058件,植物耐5531件,古生物化石耐843件,岩矿标本3526件,土壤标本40余件。

久负胜名的长白山是吉林省人民的骄傲,也是东北三省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的生存环境的依托,这里保存着整个欧亚了陆北半部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破坏的自然综合体。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所以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的标本收藏以反映长白山的自然状况为主,收藏有比较完整的长白山蝶类标本、鸟类标本、兽类标本,药用植物标本和土壤标本.同时也收藏国内外的自然标本,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长臂猿、紫貂、云豹,豹、东北虎、白唇鹿、梅花鹿、白鹤、金雕、褐马鸡、绿孔雀、丹顶鹤、大鸨、巨晰、蟒、扬子鳄、中华爵;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黑熊,棕熊、小熊猫、水獭、猞猁、踌、马鹿、驼鹿、黄羊、雪兔、斑嘴鹃鹏、白琵遂、大无鹅、鸳鸯、红脚隼、”黄爪隼、游隼、红隼、灰背隼、燕隼、花尾棒鸡、蓝马鸡、白鹏、白冠长尾雉、灰鹤、蓑羽鹤、草鸦、纵纹角、红角、普通雕、长尾林、长耳、犀乌、蚋龟、驮猖、大鳃、文昌鱼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温泉瓶尔小草、东刘谢开碳、刺参;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黄替、草苁蓉、水曲柳、平贝母、天麻、野了豆、核桃揪、黄孽、樟子松、长白松、长白柳等。

收藏的国外动物标本有企鹅、驼乌、长颈鹿、斑马、北美海狮、非洲狮、黑猩猩、还有一件德国巴伐利亚州博物馆赠予我馆的始祖鸟模型。

展览常年对外开放,冬季周一休息,观众人数每年可达千余人。

目前吉林省自然博物馆正在积极筹备和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合并的有关事宜.合并后的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馆藏珍稀动物展览》,荟萃了馆藏动物标本之精华,通过550件标本使观众目睹了栖息在水陆空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动物的风采。

鱼类部分展出有朔河而上繁殖的大马哈鱼,体重40余千克的厥鱼,体形奇特的海马、海龙、海洋中的凶手白枪鱼。在展室的一隅有一逼真的海洋生态景观。展览中还展出有国家保护动物娃娃鱼,扬子鳄,蚋龟和体长2米多的蟒。鸟类标本中有婷婷玉立的丹顶鹤、振翅欲飞的金雕、羽衣华丽的孔雀、形态奇特的犀鸟,生活在南极的企鹅,澳洲的驼鸟。

兽类中展出了东北“三宝”中的两宝梅花鹿和紫貂,梅花鹿的鹿茸是闻名遇尔的兽药,紫貂皮被称为“软黄金”,价值昂贵。其他的如黑熊、野猪、东北虎、马鹿、非洲狮等大型兽类在这里都有标本展出。

展览是按照生物进化顺序排列的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最后一部分是保护与利用,告诉人们野生动物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并合理开发野生动物资源,将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古动物陈列室陈列着恐龙骨架模型。在恐龙骨架的两侧还立着猛犸象化石骨架和披毛犀化石骨架。展览分为化石,水生动物,的繁盛时代,爬行动物称霸时比,哺乳动物统治时氏和东北地区猛犸分一披毛犀动物五部分,概括地展示了各地质历史时期动物的演化过程,将生存竞争,自然选择这些深奥的理沦通过133件标本和模型直观地揭示给观众,布展错落有序,内容表现形式比较新颖,在暴露的展台上,观众可以亲手触摸展品,了解历经沧桑巨变形成的动物化石。

§ 地址

乘坐轻轨,或160、120、102、158路公共汽车在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师大新校站)下车。吉林省自然博物馆

§ 馆藏精品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

§ 馆长介绍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

姓名:吴正方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所学专业:气象气候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院系: 自然博物馆(馆长)

Email:Wuzf@nenu.edu.cn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79,9~1983,7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 学习

1983,8~1987,8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工作

1987,9~1990,7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攻读硕士

1990,8~ 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 教师

1992,9~1996,7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 攻读博士

2002,3~2002,10 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访问学者(JICA资助)

2004,9~2004,12 日本京都大学综合防灾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JSPS资助)

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馆长。

近五年主持完成和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CPR/98/A1G/99)》子合同3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恢复与管理”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恢复信息系统旨在建立一个以数字化的水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为主要内容、以完善的基础地理管理体系为主要结构的信息系统,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恢复提供完善、优质和高效的地理空间数据服务,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区划和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支持。通过分析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短缺原因,指出水资源恢复的原则:①确立保水第一引水第二的水资源恢复战略;②准确计算水资源需求量和补水潜力;③解决补水中的污染问题。提出了水资源恢复的理论与技术路线,结合水文计算过程与湿地生态规律,设计了水资源恢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项目所提供的水资源恢复方案设计的原理与技术路线,对其它湿地水资源恢复有指导意义。项目已于2002年完成并通过鉴定。

国家“973”项目《西部典型区域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过程的调控机理(2002CB111502)》项目骨干,承担“黄土高原森林恢复的动力学机制和土壤侵蚀控制研究”

研究以黄土高原主要森林树种与生态环境素关系研究为基础,进行树种和森林类型生态区划分和生态适宜性评价;通过以气候(水、热条件)、土壤(养分)等为要状态变量的森林动力学摸拟,掌握黄土高原主要森林类型的动态变化演替规律;根据各树种地上生长与根系发育规律,建立主要树种地上生物量或基径面积与根系系统生长的关系方程;通过分析树种冠层结构、根系系统结构与土壤侵蚀控制的内在联系,确定最佳树种搭配和林型结构;以控制水土流失为森林建设目标,制定适地、适时、适种的重建方案,提高该区森林生态效应和生态服务质量。项目正在进行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兴安岭-东北平原地形过渡区气候边际效应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项目综合运用常规气候资料、野外定位观测、遥感信息和模型模拟等方法,以大兴安岭-东北平原地形过渡区的气候边际效应及其对东北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重点,研究大兴安岭-东北平原地形过渡区内焚风和大风效应的形成机制和规律,以及对风蚀、沙尘灾害形成的影响;研究大兴安岭东坡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对东北西部地面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影响;研究大兴安岭东坡雨影区形成及其减雨效应;研究东北西部土壤水分平衡时空规律和干旱灾害风险;从气候变率、灾害综合风险、土地生产力变化等方面研究大兴安岭-东北平原地形过渡区气候边际效应对东北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东北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性,为预警东北西部生态环境演化趋势和服务区域生态提供科学基础。

近年来已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吴正方著,2003,东北地区植被-气候关系研究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吴正方,2003,东北地区植被分布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响应评价,地理科学,23(5)

吴正方,2003,东北阔叶红松林分布区生态气候适宜性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应用生态学报,14(5)

吴正方,2002,东北地区植被过渡带生态气候学分析,地理科学,22(2)

吴正方(副主编),2000,吉林省植被(李建东 盛连喜 吴榜华主编),吉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邓慧平 吴正方 周道玮, 2000,全球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影响的动态模拟 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1(1)

靳英华 吴正方* 刘吉平,2002,中国植被–气候关系研究综述,东北师大学报(自然地理研究专刊)

刘吉平 吴正方* 靳英华,2002,吉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地域组合规律及其防治,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地理研究专刊)

靳英华 吴正方*,2003,长白山森林植被的生态气候学指标,山地学报,21(1)

靳英华 吴正方*,2003,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的生态气候学研究,东北师大学报(3)

商丽娜 吴正方* 刘吉平,2004,火烧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湿地科学,2(1)

刘吉平 吕宪国 吴正方*,2004,吉林省旱涝灾害地域组合规律的动态变化,中国农业气象,25(2)

靳英华 赵东升 杨青山 吴正方*,2004,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36(2)

赵东升 吴正方* 商丽娜,2004,洪河保护区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湿地科学,2(2)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