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吉林省博物馆
释义

§ 概况

吉林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于2003年9月成立,2004年2月14日正式挂牌,直属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博物院在原吉林省博物馆和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基础上建成,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 1951年5月吉林省政府批准筹建吉林省博物馆,12月竣工。1952年1月27日,吉林省博物馆在吉林市江湾路12号正式开馆。1954年9月,吉林省博物馆随省政府迁至长春市伪满皇宫。2003年9月,原吉林省博物馆和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合并组成吉林省博物院,地址位于长春市人民大街3188号。院内现有藏品近10万余件,始自远古,及至近现代,精华荟萃,内涵丰富,其中尤以中国历代书画和古代东北边疆民族高句丽、渤海、满族的文物收藏独具特色。所收藏的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书画、东北抗日联军等文物,在国内博物馆界占有重要地位。我院曾利用院藏文物举办千余个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目前我院主要有《旗装雅韵——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满族服饰展》、 《走进契丹女真人的生活——吉林省近年出土辽金文物展》 、 《百花争春——院藏花卉作品展》三个展览。 吉林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的新馆舍已于2007年5月8日动工,现在正在建设当中,新馆址位于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的吉林省长春科技文化中心综合馆内。新馆计划于2009年10月前交付使用。新建后的吉林省博物院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硬件设施将达到国内博物馆的先进水平,展览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吉林省博物院将会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   作为吉林省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的中心,吉林省博物院将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不断丰富和深化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积极为发展全省的博物馆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 院长简介

李虹霖,吉林省长春市人,满族,副研究员。曾获得香港公开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是我国著名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的入室弟子,师从徐先生学习书画鉴定工作十二年之久。著有《翰墨遗珍》、 《中国历代书画探考》学术专著和论文等多部。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政协常委、中国科联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获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吉林省博物馆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吉林省文化厅的直接领导下,吉林省博物院于2003年3月4日正式成立。并面向全省公开招聘吉林省博物院院长。经过省纪委、省青联、省人事厅、省文化厅的严格考核,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本人以合格的成绩被选拔为吉林省博物院的第一任院长。这正是我多年来所孜孜追求的事业,心仪已久而又梦寐以求,心情自是激动万分。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博物馆作为保藏人类文化的社会公益性组织机构,在促进世界文化风格的多样性,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公众对美好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历史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和探索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永恒推动力。吉林省博物院的成立与建设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企盼在社会大变革的舞台上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 观光

该馆藏品近8万件,其中本省出土文物1万余件。历代书画 1.1万余件,铜器、瓷器、玉器、木器、漆器等传世文物近2万件。自然标本约2.6万件。一级藏品144件,其中书画 106件。藏品中,尤以乌桓、鲜卑、高勾丽、渤海、辽金时期文物最富特色。榆树汉代鲜卑墓葬出土的铁甲胄、 鎏金铜神兽牌饰、铜鍑、 玛瑙珠颈饰,集安出土的高勾丽黄釉四耳陶壶、白玉耳杯、鎏金铜马具、壁画摹本及好太王碑拓本,敦化六顶山出土的渤海贞惠公主墓碑,和龙出土的渤海金带饰及贞孝公主墓壁画摹本,辽契丹铭文铜镜,金代窖藏定窑紫釉印花碗、白釉刻花龙纹盘、铜镜、铜官印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藏品。  吉林省博物馆该馆书画藏品数量多,种类齐全,有北宋苏轼《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墨迹》、南宋杨婕妤《百花图》 、金张瑀《文姬归汉图》卷(原名宋人《文姬归汉图》 )、元何澄《归庄图》 、元张渥《临李龙眠九歌图》 、明董其昌《昼锦堂图并书昼锦堂记》、清丁观鹏《临张胜温法界源流图》等许多蜚声中外的名迹。近现代著名画家吴昌硕、齐白石、 徐悲鸿、张大千、 溥心畲等人的作品,收藏也很丰富。 吉林省博物馆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余,主要的陈列有“吉林省历史文物陈列”及其他艺术品类的专题陈列。其中“吉林省历史文物陈列”始自旧石器时代,降及明清,比较系统地展示了吉林省各个历史时期,各族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馆藏艺术品陈列主要展示了该馆所藏历代书画精品。如“明清书画展览”、“张大千画展”、“齐白石画展”等该馆还藏有明清及近百年书画扇面和成扇之精品。  还有基本陈列为“吉林省历史文物陈列”和“吉林省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展览”。“吉林省历史文物陈列”,由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乌桓鲜卑、高勾丽、渤海、辽、金、元、明、清等部分组成,陈列典型器物1331件。该馆常年有各种类型临时专题陈列展出,还多次举办馆际间交流展览。馆藏张大千画展,曾在郑州、南京、扬州、杭州、青岛等地博物馆展出.

§ 旗装雅韵

吉林省博物馆清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是服饰历史上继“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突变。无论款式品种、衣着特点都直接影响了我国近、现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清初,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统治者为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三令五申,强制广大汉族军民“剃发易服”,以满族长期骑射生活所形成的旗袍、马褂、箭袖、旗鞋、剃发垂辫来取代汉族自古形成的宽袍、大袖、蓄发、绾髻的传统装束,这种服饰就成为清代满族服饰发展的“蓝本”。尽管在清代服饰的演变和发展中,也吸收了汉族服饰的某些特点,但在清代整个服饰的发展当中,仍没有离开过满式衣冠的结构和风格。清代满族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服饰,对我国服饰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堪称我国服饰百花园中一支奇葩。此次展览我们精心遴选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服饰一百多件,希望这浓郁的旗装雅韵留给各位观众一份美好的记忆 。

§ 走进契丹·女真人的生活

契丹和女真,是历史上活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两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她们分别于907年和1115年建立政权,先后与五代、北宋和南宋对峙,统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长达三个世纪,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期。今天吉林省的行政辖区,是当年这两个民族活动的腹心区域,地上地下遗留下了丰富的遗物。这里展出的是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我们采用通俗文化学的手法将其展示出来,以便于广大观众更近距离地走进她们的文化本体。

§ 一个中国——台湾历史与现实图片巡展

吉林省博物馆为配合台湾回归祖国的宣传,加深人们对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实的理解和认识,抨击“台独”分裂祖国的活动,增强人们对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信心,吉林省革命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中国—台湾历史与现实图片巡展》 。 展览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档案和图片资料,系统地介绍了台湾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展示一个中国的事实和法理基础,反映了两岸同胞盼望和平统一的心愿,揭露“台独”势力妄图分裂祖国的图谋,表达了我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严正立场,号召人们为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 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一、祖国宝岛台湾;二、台湾问题的由来;三、一个中国的原则;四、历史潮流不可抗拒;五、民族心声。该展览是一部了解和认识台湾问题的可视性教科书,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化教材,展览共展出图片220余幅,展线长52米,展览面积250平方米。展览设计为流动展览,组装灵活,运输方便,展出场地适应性强。

§ 银釉鸡冠壶

吉林省博物馆1975年吉林省哲里木盟奈曼旗沙力好来出土淡黄陶胎。扁身,短管口,口唇微侈。上有马鞍状双孔泉,供穿绳用。体侧有皮条及针痕装饰。通体施绿釉,壶身呈现光艳悦目的银斑。壶身两面压划卷草纹,纹饰简洁明快,优美自然。 鸡冠壶是辽瓷中的典型器物,它适应游猎生活的需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从造型与装饰看,此壶应为辽代早中期的作品。[1]

§ 地址

吉林省博物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