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开大学
释义

§ 基本信息

省身楼

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开大学协议,南开大学跻身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南开大学占地146.8万平方米(2200亩),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校园网络设施先进,图书馆藏书342万册。除主校区外,还建有迎水道校区(天津市内)、泰达学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与服务学院(天津市内)、云南研究院(昆明),以及在马里兰大学成立的设在美国的第一个孔子学院,形成了一校多区、合理配置、协调互动、全面发展的格局。按照“独立办学、紧密合作”的原则,与天津大学全面合作办学。“百年南开”系列学校(南开体系)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天津第二南开中学(原南开女中)、重庆南开中学、自贡蜀光中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南开翔宇学校,这些学校都起源于张伯苓和严修创办的私立南开学校,并有着相同的校歌和校训。

§ 学科建设

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军全部12个门类,是全国仅有的一所可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研究型大学。学校积极构建和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体系,现拥有75个本科专业,208个硕士点,122个博士点,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35个二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8个省市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9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4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

§ 师资力量

南开大学拥有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在1994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指导教师593人,教授705人,副教授77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973”和“863”计划首席专家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1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包括原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入选者118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7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4人。

南开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316人,其中本科生12657人,硕士研究生7436人,博士研究生3223人。此外,有留学生1845人,成人教育学生5791人,远程教育学生19460人。

§ 科研成果

南开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优秀科研成果。2005年度SCI论文收录839篇,1995—2004年SCI收录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位居全国第八位。2009年度被SCIE收录论文1120篇,被EI收录论文610篇,被ISTP收录论文163篇。目前承担的国家和教育部社科项目数、获得的科研经费数以及获奖成果数都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第八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我校有2篇入选。2006年,在我校科研队伍体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居全国高校前列。饶子和院士先后荣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和第里雅斯特科学奖,许京军教授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李正名院士荣获国家发明创业奖,逄锦聚教授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另外,我校还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5项。南开大学与美国IBM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的“南开之星”超级计算机群,运算速度达每秒3.231万亿次,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6项,包括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得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1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30项。在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有1篇入选(累计19篇)。南开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信息优势,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全方位服务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国APEC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滨海开发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是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团”和“人才库”。

§ 人才培养

南开大学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珍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作为育人的基本环节,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南开大学以优良校风著称,一贯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南开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南开大学简介">[1]

§ 合作交流

南开大学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与国际知名的一百多所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罗伯特·蒙代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韩国前任总统金大中等被聘为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任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教育家张伯苓

南开大学创办于1919年,创办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1876-1951)和严范孙(1860-1920)。   南开大学成立时,设文、理、商三科,招收学生96人,周恩来为文科第一期学生(学号62号)。1920年增设矿科(1926年停办)。1927年成立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后改称经济研究所)和满蒙研究会(后改称东北研究会),经济研究所趋重实地调查和以物价指数为主的经济统计工作,其出版的《经济周刊》、《南开指数年刊》等多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借重。1929年改科为院,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及医预科,共13个系。1931年,商学院与文学院经济系及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合并成立经济学院;创办化学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附属于理学院;1932年设立应用化学研究所。

早期的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大学,其经费除政府少许补贴和学费及校产收入外,基本赖于基金团体和私人捐赠。本着“贵精不贵多,重质不重量”的原则以及投资所限,学校规模一直较小,1937年在校学生仅429人,但师资力量较强,凌冰(教育)、姜立夫、刘晋年(数学)、饶毓泰(物理)、邱宗岳、杨石先(化学)、李继侗、熊大仕(生物)、蒋廷 (历史)、李济(人类学)、肖公权、徐谟(政治学)、何廉、方显廷、陈序经、李卓敏(经济)、黄钰生(心理学)、张彭春(教育学)、柳无忌(英文)、司徒月兰(英文)、冯文潜(哲学)、张克忠、张洪元(化工)等。竺可桢(气象、地理)、汤用彤(哲学)、范文澜(历史)、罗隆基(政治)、吴大猷(物理)等也都曾在南开短期任教。

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南开大学终以优越的学术环境、严谨的科学训练方针以及崇尚务实的精神而名驰南北,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是其杰出代表。

1937年7月,正处于成熟发展时期的南开大学不幸惨遭日本侵略军狂轰烂炸,三分之二的校舍被毁。同年8月,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三校校长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翌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南开经济研究所迁至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内,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并招收研究生;1942年7月,南开在昆明成立“边疆人文研究室”,并出版《边疆人文》刊物。联大期间,三校风云际会,艰苦创业,和衷共济,为国家民族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人才和革命志士,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三校复员北归,1946年南开大学迁回天津并改为国立。复校后设文学院、理学院、政治经济学院和工学院,计16个系,另设有经济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及边疆人文研究室。师资力量有了加强,一批学者如吴大任、卞之琳、肖采瑜、傅筑夫、高振衡、李广田、罗大冈、汪德熙、谢国桢、张清常、王玉哲、杨生茂、司徒月兰等来校任教。张伯苓在担任校长长达30年之后,于1948年离任,由 何廉代理校长。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南开大学开始了新的历程。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南开大学的发展,周恩来总理于1951年、1957年和1959年三次回母校视察;1958年毛泽东主席莅校视察;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南开;李鹏、朱鎔基等也曾先后视察南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给南开师生以极大的鼓舞。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开大学由一所学科比较齐全的大学变成了一所仅拥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设有14个系,3个专修科。院系调整后,郑天挺、雷海宗、吴廷璆 、李何林、朱维之、李霁野、季陶达、顾昌栋、温公颐、陈仁烈、江安才、曾鼎禾、杨宗磐调入南开;王赣愚、何炳林、陈荣悌、陈茹玉、陈天池、王积涛、严志达、崔等一批国外留学者纷纷回归, 相继加入南开教席。1958年,南开大学的贸易、企业管理、会计、金融、财政、统计等系转入新组建的天津财经学院。1960年设立地质地理系(1961年停办)、物理二系(1961年转入兰州大学)和哲学系。80年代前,长期停滞于9个系的设置,即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中文、外文、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等系。

1966年至1976年,南开大学正常教学秩序被破坏。1966年至1971年教学、科研工作完全瘫痪,五年之久不招生、上课。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学校大部分校舍遭到不同程度损坏。

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大学焕发青春活力。1980年以后,南开大学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利用老专业基础好的优势,建立了一批新的专业和研究机构。文科重点增设了以财经类为主的应用性专业,并在此基础上于1983年恢复了经济学院,理科重点增设了交叉、边缘和高新科技类专业。到80年代中后期,南开大学发展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及艺术等多学科的综合大学。

1994年,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并入南开大学。

继张伯苓之后,何廉、杨石先、臧伯平、滕维藻、母国光、侯自新、饶子和先后任南开大学校长,现任校长是龚克。南开大学历史回哞">[2]

§ 校园环境

南开大学喷泉

主校区:天津南开区八里台卫津路94号

迎水道校区:迎水道校区是南开大学一个组成部分,该校区位于天津南开区王顶堤迎水道100号,距南开大学总校3公里。校区占地面积207 亩,建筑面积8.2 万平方米,具有较完整的、配套齐全的教学设施及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设施和条件。经过多年的再建设,校区环境幽静,秩序井然,已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校园。

泰达校区:泰达学院是南开大学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建设的综合性实体化学院,于2000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泰达学院校区一期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万平方米,分为教学科研区和生活区两部分。

深圳校区: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新校区

昆明校区:云南研究院

§ 历届校长

教育家张伯苓张伯苓

1919年至1948年出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名寿春,以字行,汉族,1876年4月5日生于天津。南开大学创办人,亲任校长30年。1937年日军炸毁南开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梅贻琦、蒋梦麟共同担任联大常务委员,并先后担任保定高等学堂总教习、清华学校教务长、直隶女子师范校长、北京师范大学董事、齐鲁大学董事长、东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及国民参政会副议长、考试院院长等职。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接受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服务海军期间,亲历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决心教育救国,创办新式教育,遂弃戎从教,在天津严修家馆教授西学。以后,积极仿学日本、美国教育,倡办新式学校,联合严修等地方著名人士捐输财力,先后创办私立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和南开小学等。

1936年在四川重庆成立南渝中学(后改名重庆南开中学),主掌上述系列学校之校务,使南开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第一个成功的范例,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张伯苓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办学思想和实践,强调“德育为万事之本”,德、智、体、美四育并进,手订“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教育学生“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培养爱国为公、服务社会的人才。反对照搬欧美教育制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结合中国实际,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作出重要的贡献。张伯苓以倡导爱国教育和重视学校体育,为教育界所钦敬,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和全国竞赛活动。建国前历任各届全国运动会总裁判长,因教育成就卓著,先后被授予国家奖赏及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校名誉博士。

1951年2月23日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75岁。

198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举行张伯苓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李鹏题词:“绩著南开,教泽广布”,彭真题词:“兴办学校,改革封建落后教育的民主主义爱国教育家”。南开大学敬塑张伯苓铜像,以资永怀。何廉

湖南邵阳人(1895-1975),1948年出任南开大学代理校长,著名经济学家。1919年赴美留学,耶鲁大学博士。1926年回国任南开大学商科财政系和统计学教授。翌年,以“研究社会经济以促进本国学术的进步”为宗旨,成立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后改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1931年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积极推进经济学教学“中国化”,主张“教学与研究相辅而行”,率先倡导开展中国社会经济的研究,带领并组织研究人员研究中国物价统计,编制并公开发表各类物价和生活指数,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同时,领导了对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问题的研究。何廉被誉为“在国内最早引入市场指数之调查者”和“我国最早重视农业的经济学家”。30年代后期,转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职,继续主持和关心南开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积极参与南开大学复校工作。1947年赴美,任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访问学者,后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75年病逝于纽约。 杨石先

杨石先

男(1897-1985),1949年至1950年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1957年至1969年、1979年至1981年出任南开大学校长。蒙族,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1897年1月8日生于杭州(祖籍安徽怀宁)。1910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8年和1929年两次赴美留学,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攻读化学,1931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南开大学,历任南开大学教务长、校长、名誉校长;曾当选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部主任,国家科委化学组组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全国科协副主席,天津市科协主席等职。

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曾任民进天津市主委。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杨石先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培育了一大批科学人才,其中10余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农药化学和有机磷化学研究领域,先后发表了《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1-8),以及有关植物刺激剂、杀菌剂研究的学术论文40余篇,研制了杀虫剂久效磷、除草剂燕麦敌、杀菌剂、叶枯净等十几种新农药;并著有《有机磷化学进展》,译有《国外农药进展》等专著,为我国农药科学发展进行了开拓性工作。杨石先教授长期担任学校行政领导工作。建国后,为南开大学的改造、调整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办学指导思想上,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基础理论教育,较早提出高等学校应担负教学、科研双重任务。

1962年在南开大学亲自创建了我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重视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办学条件的建设。在他的领导下,南开大学成为我国教育和科研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

臧伯平

男(1913-),汉族,又名臧树棠,河北省唐县人,1978年出任南开大学校长。早年就学于保定第二师范、北京民国大学国文系。历任唐县县委书记、灵寿县县长、第四专员公署专员、石家庄市市长。建国后先后担任河北省建设厅厅长、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七局局长、北京航空学院党委第二书记,1964年调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1978年任南开大学校长,1979年任教育部副部长,并连续两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臧伯平长期担任高等学校党政领导工作,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潜心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熟悉高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管理经验。工作作风扎实,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师生职工生活,强调教师教书育人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担任教育部副部长期间,为推进全国职工教育、民族教育,以及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作出了贡献。 滕维藻

滕维藻

男(1917-),汉族,著名世界经济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教授,世界经济博士导师。1981年10月至1986年1月出任南开大学校长。1917年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阜宁县。1942年从浙江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考入西南联大研究院南开商科研究所经济学部,1944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46年受聘南开大学任教至今,历任金融贸易系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务长、副校长、代理党委书记、校长。现任南开大学顾问、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经济组召集人等职务,并曾被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聘请为跨国公司委员会高级顾问,是我国被选担任该职的第一位专家。滕维藻教授长期从事世界经济和跨国公司的教学与研究工作。40年代,发表了多篇评介西方金融演说和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文章。60年代开创学校大洋洲经济研究,为我国研究外国经济填补了一项空白。此后,编撰《美元霸权地位的垮台》、《日本经济畸形发展》、《澳大利亚经济》、《跨国公司剖析》等著作。滕维藻教授担任南开大学校长期间,为把学校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把学校办成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学校恢复和新建了一批国家急需和薄弱、短缺专业,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培养高级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滕维藻教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母国光

母国光

男(1931-),汉族,1986年1月至1995年8月出任南开大学校长。著名光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光学仪器博士生导师。1931年生于辽宁锦西,195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曾任南开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和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应用光学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计量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大学国际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职;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任校长期间,在保持和发扬南开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强调遵循教育自身规律,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提出“社会主义为方向,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化改革为途径,提高质量为目的”的工作思路,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较大发展,为使南开大学接近和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母国光教授长期从事光学和应用光学的科研和教学,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取得重大成果10余项,主要代表著作《光学》。他的白光光学处理、光学模式识别、彩色胶片的档案存贮、黑白片作彩色摄影、假彩色编码及光学神经网络等研究得到国家级奖多项和国际光学界的普遍承认。1988年获日本国立命馆大学名誉理学博士,1990年和1991年先后当选为美国光学工程学会的Fellow,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母国光教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侯自新

侯自新

1941年出生于中国天津市。1967年南开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南开大学数学教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名誉博士。1995年至2006年5月任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教授曾任南开大学数学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天津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任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高等院校数学研究与高等人才培养中心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天津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侯自新教授多年从事李群、李代数及齐性空间微分几何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解决了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如:明确给出了实半单李代数的Weyl群的结构,完满地解决了这个长期未能解决的课题;对半单齐性流形上凯勒结构及仿凯勒结构问题的研究也做出重要贡献。已在《中国科学》、《Journal of Algebra》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被美国、德国的“数学评论”聘为评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李群及其表示理论”的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第十届数理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已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二十余人。侯自新教授于1990年、1998年先后获得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天津市中青年授衔专家—李群专家称号,2000年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005年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饶子和饶子和

1950年9月出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9年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6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归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国科联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理事会执行理事,国际生物大分子结晶学学会副主席。

长期从事蛋白质三维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在Cell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5篇。首次提出艾滋病毒的分子装配模型。发表人类凝血因子IX的EGF-likedomain的晶体结构和生物学机理的研究成果。率先解析出线粒体上一组与呼吸氧化作用密切相关的、由4种不同蛋白质组成的膜蛋白复合体II的晶体结构。在SARS病毒结构与抗病毒药物研究中取得一批突破性研究成果,包括率先解析SARS冠状病毒的第一个蛋白质—主蛋白酶及其与抑制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获得一种“广谱”抗冠状病毒的抑制剂。

研究方向:与重大疾病或重要生理功能相关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功能以及蛋白质工程与创新药物的研究。

科研领域:

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以及蛋白质复杂体系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

蛋白质工程及药物设计

结构蛋白质组学与结构基因组学

获奖情况:

1999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2000年获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先进个人

龚克

龚克 龚克长期从事微波、毫米波技术,电波传播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微小区个人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的研制工作,从事卫星通信系统如深空通信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完成10多项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次获国家及部委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997年获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1970.06—1977.01国营第七八九厂微波车间工人;

1977.01—1978.03国营第七八九厂政治部干事;

1978.03—1982.02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专业学习;

1982.02—1983.02广州外国语学院出国集训部学习;

1983.02—1987.09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通讯与电波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7.09—1990.01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

1990.01—1995.11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讲师、教研组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

1995.11—1997.04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培养处处长;

1997.04—1999.03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常务副主任、主任、科技处处长;

1999.03—2004.03清华大学副校长;

2004.03—2006.07清华大学副校长兼信息学院院长;

2006.07—2011.01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11年1月龚克担任南开大学校长。[1]

§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薛进文: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全面主持党委工作,并负责纪检、党校工作。

党委副书记

焦玮: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正局级)

杨庆山: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负责党委组织、干部工作,老干部工作,统战工作,安全保卫和内部保卫工作。

刘景泉: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负责意识形态工作、宣传舆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分管教代会、工会工作。

纪委书记

张式琪:党委委员、常委、纪委书记

负责纪检、监察工作

校长

龚克:校长

全面主持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主管学科建设、人事和财务工作。

副校长

陈洪:党委委员、常委、常务副校长

协助校长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分管全校教学工作,体育工作,文科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以及审计、图书馆、学报、出版社、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和校友会工作。

陈永川:副校长

分管战略发展研究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工作;协助管理人才引进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许京军:副校长

分管理工科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理工科教学有关工作,实验室设备工作,网络建设工作。

佟家栋: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

分管研究生院和学科建设工作;分管校办产业、附中和附小工作。

关乃佳: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

分管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省(市)校合作,汉语言文化学院和留学生工作;分管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

部分领导照片

党委书记:薛进文    副书记:杨庆山

副书记:刘景泉  纪委书记:张式棋  校长:饶子和

常务副校长:陈洪    副校长:陈庆川校级领导">[3]

§ 办学理念

南开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珍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作为育人的基本环节,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南开大学以优良校风著称,一贯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南开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

§ 学校校歌

南开大学美景

渤海之滨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駸駸 月异日新 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 智勇真纯 以铸以陶 文质彬彬

大江之滨 嘉陵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

词汇译释

白河:它是流经天津入海的海河旧名

津 :河的渡口,此处指河海交汇处

巍巍:高大雄伟

汲汲:剧也《前汉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

駸駸:马行急也,引自《康熙字典》

发煌:发扬光大

无垠:无限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赞美南开精神中对受教育者要求的

以铸:教育就是要铸造大仁、大智、大勇、真诚、纯朴人的文化素质和品德

以陶:教育也陶冶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

文质:文化素质

彬彬:文雅,代表高水平

南开校歌歌词作者是何人,已经失传,但南开校歌寄寓了南开学校创办人严范孙先生和张伯苓先生对受教育者的殷切希望。校歌在第一段落的三句歌词中直接高唱出歌的主题:南开精神,也就是说,伟大的南开精神发源于渤海之滨和海河之津。南开校歌实际上就是南开精神的颂歌。第二段歌词中,汲汲駸駸是追不及待的意思,也正如毛主席在诗词中所说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月异日新是校训的下半句,意即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永远踏着新的步伐走在时代前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南开学人只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前进,我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第三段美哉大仁,智勇真纯是对南开精神实质的赞颂,“大”字指大仁、大智、大勇,南开人的光辉典范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大仁、大智、大勇的伟人风范,也可以看到南开精神所要求的真诚和纯朴,南开教育就是要造就出大批量的文化素质高超的人才。

§ 文化传统/校训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秉承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精神,以“爱国、敬业、创新、乐群”为光荣传统。

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办学理念的凝练,治校传统的升华,现实了南开人特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正如喻传鉴先生所说:“‘公,能’二字,为全校精神之所寄,先生之所施教,本此二字,学生之所努力,也本此二字。”

“允公允能”这种话语形式,语本《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允,即文言语首助词。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张伯苓本意是,要使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日新月异”,语本《札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迅速。

§ 知名人物

教育家:张伯苓,严修

革命家:周恩来

剧作家:曹禺

数学家:姜立夫,陈省身

物理学家:饶毓泰,吴大猷

化学家:杨石先

史学家:黃仁宇

§ 国际影响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与国际知名的一百多所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罗伯特.蒙代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韩国前任总统金大中等被聘为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任兼职教授。

§ 逸闻趣事

南开的路边有些小石碑,上面刻着“我是爱着南开的——周恩来”,但当时周恩来大学一年级因领导学生运动被拘捕,被南开大学拘捕,直到西安事变之后,学籍才由时任校长张伯苓回复。周恩来真正在南开就读,其实最多只有4个月。这句话原文出自:“你们诸位离天津远,还不知道内情,我是现在天天到南开去的,我是爱南开的,可是我看现在的南开趋向,是非要自绝于社会不可了。”(《给留日南开同学会信》——周恩来)

§ 学校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申泮文: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

陈茹玉:有机化学与农药化学家

程津培:有机化学家

葛墨林:理论物理学家

母国光:光学物理学家

饶子和: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

宋礼成:有机化学家

张伟平:数学家

龙以明:数学家

周其林:化学家

陈永川:数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正名:有机化学与农药化学家

医学院与解放军总院合作办学聘任院士

卢世璧:骨外科专家

黄志强:肝胆外科专家

盛志勇:烧伤外科专家

陈香美:肾脏病学专家

王士雯:著名心脏病学和老年医学专家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 南开大学结构

专业学院

●文学院 ●历史学院 ●哲学院

●法学院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经济学院 ●商学院

●数学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医学院 ●软件学院 ●汉语言文化学院

●深圳金融工程学院 ●泰达学院 ●泰达生物技术学院

●泰达应用物理学院 ●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药学院

科研机构

●元素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APEC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

●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管理教席 ●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欧洲研究中心 ●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虚拟经济与管理中心 ●南开大学老教授工作部 ●南开大学实验室信息平台

●WTO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