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堂村
释义

§ 基本简介

华堂村村貌清康熙十年(1742)已设华堂镇,建镇至今250余年,为嵊县东乡古镇。

华堂村桥西街道、住宅典雅古朴。村基呈方形。有两条东西向、长300米的前街、后街,南北向也有两条横街,形成井字形布局,街面宽2~4米,都由光滑的鹅卵石铺成。井字街中心原南有戏台,北有神堂,旧时是华堂村与邻近村庄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前、后街西端各有建于明代的更楼一座。有水一条,宽一米左右,引平溪水,自东向西逶迤流经全村,供村民饮用,同时灌溉村西良田。住宅台门排列有序,有溪园台门、过路台门等明代建筑,雕梁画栋,花格门窗,青砖砌墙,灰塑饰檐,建筑精致,富有古老乡土民居特色。桥东住宅新区是本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楼鳞次栉比,均为砖混结构,与桥西老村相比,新旧交映,亦古亦今,别有一番情趣。

华堂村30年代初就开始兴办工业,在村西建有两排14间厂房的制丝厂,拥有丝车124台、扬返车99台,是嵊县办得较华堂村村中一景早的缫丝企业,1942年日本侵略军入侵,嵊县沦陷后停办。40年代末,全村仅有碾米、榨油两个私营企业。1949年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企业兴起,如今已有丝织、酿酒、五金、机械、建筑、纸箱、电表元件、塑料包装、花岗石制品、饲料、蜜饯加工、锯板、竹编、制茶及纺织机配件等门类的工业企业18 家,其中镇办企业3家,村办企业9家,个体企业6家。1992年全村工业总产值38 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7.2%。镇办工业产值135万元。

古时华堂交通方便,水路可由县城乘小船或竹排直抵村西,村四周有石铺大路,可通宁波、奉化、余姚、新昌。70年代,华堂至县城的公路接通,每日三趟班车。

华堂村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已有集市,清代康熙初至本世纪30年代是嵊县东乡重镇。前后两街有大同南货店、裕源杂货店、聚源声布铺、泰源酒坊等10多家。风味小吃有春卷、豆腐脑、臭豆腐干、豆沙夹心 糍、汤包、薄荷糖等。为附近村庄农副产品集散地。每逢二、五、八、十为集市期,新昌、奉化等邻县百姓也手提肩挑来赶集。每年农历七月初十日是传统庙会,参加物资交流的人数逾3万。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在村东新建7000平方米农贸市场,设有商店、货摊、小菜场,集市日贸易额在万元以上。

§ 文教昌盛

华堂村建筑华堂村办学历史悠久,东晋王羲之徙居金庭后,建书楼,教子弟。南宋时裔孙王恺设田三百亩,于卧猊山建猊峰书塾。明万历年间(1573~1620)四十三世孙王应昌增建书楼24楹,更名心传书院,亲躬讲授。后其子王心一又将书院改建于卧猊山麓,规模胜前,一时南明学者咸集。自宋以来,登进士者有王 、王暄、王心纯3人,中举人者有王应昌。清道光二十年(18 40)在村西良墅坂新建金庭王氏义学,今尚存镌有校名的石坊大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设金庭高等小学堂,旋改为金庭两等小学堂,学生除本地外,还来自县城、黄泽、新昌等地。民国初为金庭小学,后更名为孝嘉乡金庭代用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后为乡(人民公社)小学,现为金庭镇中心小学,有11个班级,学生525人,教师24人。1940年,在金庭小学附设私立金庭战时补习中学,招收初中学生50余名,两年后因日本侵略军入侵而停办。1958 年办上东农业中学,后改为公社中学、乡初中,现为华堂中学。有班级13个,学生68 6人,教师38 人。

华堂村在30年代女小歌班初兴时期,村里办过数副科班,最著名的有村人王凤水创办于良墅庙的大华舞台,学徒24名,教学甚为严格。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著名小生毛佩卿都是大华子弟。旧时在村东关帝庙,每年秋后农闲季节经常开设戏馆演出越剧,有时甚至几个戏台同时演出。村里还有小旗会、龙会、棒头统会等民间表演组织,每逢庙会,村中广场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与周围村民一起舞龙跃狮,高跷杂耍,热闹非凡。50年代,曾成立联华业余剧团,农闲时在本村和四邻乡村演出越剧、绍剧。1982年新建影剧院,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座位8 79个。

§ 书圣古迹

王氏祠堂书圣王羲之于东晋永和十一年(355)三月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剡县金庭(今华堂村东)。升平五年(361)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迄今已1600余年,留有多处古迹,供游览凭吊。

金庭观 ,唐裴通撰的《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云:越中山水奇丽剡为最;剡中山水奇丽,金庭洞天为最。金庭观位于华堂村东,原为王羲之故宅,其五世孙王衡舍宅为观。该建筑共分四进:头进为山门,上署第二十七洞天;二进为天王殿;三进为大殿,上署桐柏禅院;四进为后殿,又称三清殿,两侧为禅堂、僧寮。观东原为右军祠,祀王羲之坐像。整组建筑占地约20亩。现仅存山门前廊屋及山门、大殿、右军祠前几棵古柏,其余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王羲之墓  在瀑布山。宋《剡录》古奇迹载:王右军墓,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墓地四面环山,五老峰立于前,放鹤峰拥于后,香炉峰耸于左,卓剑峰峙于右。墓屡经修葺。隋大业七年(611)沙门尚杲撰有《瀑布山展墓记》。墓呈圆形,四周用花岗石砌成。墓前有碑亭,中立墓碑,上书正楷晋王右军墓五字,背面有明弘治十五年(1502)重建等铭文。墓后及左右两侧砌有青石保 。墓地前左右各为花园,植有樱花20余棵,系日本国帝京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永保秋光和日本国西宫市女书法家宫原敏子所植。墓地四周、墓道两侧松柏常青。墓道口有王氏嗣孙秀清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 49)冬的晋王右军墓道石牌坊。1963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堂大祠堂  位于华堂村中,系王氏宗祠,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迄今已48 0余年,是嵊县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祠堂共三进:第一进为门楼(慈节坊),面阔三间,形似牌坊,为单排柱担梁式建筑,置斗拱飞昂,屋脊翘角,单檐歇山顶。进门楼迎面是架在凹形水池上的双孔拱形雕栏石桥;第二进为孝节殿,镶嵌在凹形水池中间,前、左、右三面环水,古时栽荷养鱼,可倚栏观赏;第三进为大殿,两侧厢房围合。现存门楼、石桥系明代建筑。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1985年王羲之墓修复以来,每年专程到墓地朝拜书圣的书法爱好者、旅游者数以万计,并逐年增多。嵊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为重建王羲之故居旅游风景区于1985年10月成立了嵊县王羲之墓地修建委员会,次年绍兴市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最近,金庭镇人民政府设立了王羲之故居修建办公室,会同县文管会负责实施由北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书圣王右军金庭故居风景区总体规划》,计划投资8 50万元,占地面积8 500平方米,分期建设,第一期基础建设工程,现已开工。现金庭镇人民政府已在华堂设立王羲之故居风景旅游开发处。

§ 台胞之乡

华堂村华堂村是闻名遐迩的台胞之乡。民国时期浙江省政府主席、去台湾后为总统府战略顾问、死后追晋为陆军二级上将的周,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去台湾后为通信署少将署长的周琦和总统府副秘书长戴瑞明都是华堂村人。当时村人随周去台湾的有70余人,现已繁衍到300余人。从台湾迁居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及西欧诸国经商和留学的也有20余人。

自海峡两岸开放以来,台胞络绎回大陆探亲、观光、旅游,至今已达105人次。他们经与家乡政府人员、亲朋好友的广泛接触和与家人的团聚,加深了对祖国、对家乡的感情。不少台胞表示要多关心、支持家乡建设,为乡亲办好事。台胞王国强、吴良全分别捐赠1万美元、5500美元,资助华堂中学建造科学技术楼,内设物理、化学实验室、图书室。还有20余位台胞向华堂老年协会赠送彩电,购置电器、音响和文娱设备。1992年,华堂村台属成立了金庭台属联谊会,团结全镇台属,开展与在台湾金庭籍同乡会的联谊活动。

§ 参考资料

[1] 浙江在线 http://www.zjol.com.cn/images/zjtz/zjmc.htm

[2] 指南针网 http://www.ly321.com/news/lysight/2006_8_21_16_47_402600.htm

[3] 游典网 http://www.tripdict.com/attr/showAttr.action?id=61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