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北烈士陵园 |
释义 | § 简介 华北烈士陵园华北烈士陵园位于石家庄市中山中路,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是建国后兴建较早、规模较大、造型艺术水平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园内茂林成阴,松柏长青,纪念碑、亭及石、铜雕像林立。灵陵园的最深处是烈士陵墓,300多位烈士的单身墓组成东西两个墓区,当中有三幢中心碑相连,使墓区构成了一个整体。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华北军区烈士陵园40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以来,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极为重视。1995年省委、省政府会同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及省民政厅拨款2023万元对陵园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 华北烈士陵园模新建、改建。现在,园内苍松翠柏,绿树成荫。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大夫陵墓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影视厅等。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采用我国传统的主轴线布局,园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三条轴线上,并有绿篱相隔,布局严谨,东西对称,层次分明。更有无数苍松翠柏陪衬,越发显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安葬着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抗美援朝战争中晋察冀和华北军区牺牲的248名革命英烈的灵柩以及建国以来的600多位烈士的骨灰,其中有工人运动领导者高克谦,著名的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民族英雄马本斋,晋察冀民兵爆炸英雄李混子,著名战将楚大明,红军骑兵团创始人、第一骑兵团团长刘云彪及全国闻名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等。园内珍藏着革命历史文物、烈士遗物等1万余件。其中有1973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赠送中国人民的白求恩生前发明并使用过的两件手术器械—— “铁制助理医生”、“肋骨截断器”和1978年加拿大外长贾米森代表加拿大政府赠给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半身铜像等。 § 历史背景 华北烈士陵园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奉党中央的派遣,挺进五台山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后,师主力南下,成立了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经过8年浴血奋战,开辟了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以南,渤海以西80万平方千米的晋察冀解放区,并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大解放区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撤销,建立华北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区党政军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革命文物1948年秋,朱德总司令来石家庄视察时,提议利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随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决定修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50年3月正式动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邓小平、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陵园的建立题词。1953年6月竣工,1954年8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国家内务部、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及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党政机关代表参加了大会。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华北人民对曾经战斗和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先辈深切的缅怀之情。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我国兴建较早、规模较大、造型艺术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于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又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陵园布局 华北烈士陵园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采用我国传统的主轴线布局,园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三条轴线上,并有绿篱相隔,布局严谨,东西对称,层次分明。更有无数苍松翠柏陪衬,越发显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蔚为壮观。中间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陵园大门、悼念广场、铭碑堂、烈士墓群、烈士纪念堂等纪念建筑。烈士陵园大门由花岗石和青石砌成,门壁上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5个贴金大字,门壁连接着东西两座不锈钢门构成这座宏伟的纪念建筑。高大雄伟的纪念碑镌刻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的题词,坐落在可容纳万人的悼念广场中央。广场东侧为革命文物厅,西侧为影视厅。在铭碑堂前广场上矗立着3组大型铜塑像。东边一组是两名手握钢枪、准备拼搏的八路军战士,象征着我军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英雄气魄;西边一组是两名男女民兵警戒着埋雷的勃勃英姿。这两组塑像体现了当时华北战场上的兵民两支主要武装力量。中央的主雕像由3名全副武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组成,战士高举“八一”军旗,目视前方,象征着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像座两侧是“参军”、“支前”两幅汉白玉浮雕。广场的北面是铭碑堂,它是全园的中心纪念建筑物。铭碑堂外部由花岗岩石砌成,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堂内中央是一幢大型汉白玉卧碑,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贴金大字。卧碑顶端的汉白玉石台上,镶着一个由奥地利侨民盖斯特精心制作的铜铸花圈。248位烈士的英名镌刻在铭碑堂北墙的中央。堂内东西两侧墙壁上镶嵌着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彭真、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撰写的字碑,对烈士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华北烈士陵园铭碑堂后面是烈士墓群。东西两墓区由3幢中心碑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烈士墓是花岗石墓身,规格大体一致,打破了传统的前碑后墓的格式。墓后竖汉白玉碑,墓顶建有花池。317位烈士的灵柩就安葬在苍松翠柏之中。新型的纪念建筑——烈士纪念堂,坐落在园内向北最深处,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堂内中厅为“晋察冀革命纪念馆”,陈列着革命历史照片和革命文物。堂内东侧是烈士骨灰安放室,现安放着600余位革命先辈的骨灰;西侧是烈士遗像室。纪念堂前面的广场绿草茵茵,苍松浓郁。广场东西两侧分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宁都起义的领导者、原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和红五军团副总指挥赵博生烈士纪念碑亭。 烈士陵园东西两条辅轴线上的纪念建筑采取遥相对称的我国民族形式。南边一条辅轴线上,西面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陵墓,东面是柯棣华大夫陵墓、爱德华博士和巴苏大夫纪念碑。两墓前的广场中央分别矗立着白求恩、柯棣华高大的汉白玉全身雕像,使整个陵园突出了国际主义精神。北面的辅轴线上,西边的纪念亭、展览馆与东边的烈士纪念馆相对称。纪念亭是由6根水磨石柱环抱着一幢大型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有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的题词,以示不忘先辈之功业。展览馆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东厅是聂荣臻题写馆名的“白求恩纪念馆”,馆内展出白求恩生平事迹照片130余幅和22件珍贵文物,再现了白求恩伟大光辉的一生。西厅是聂荣臻题写馆名的“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长达85米的事迹图片展,充分体现了印度援华医疗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发展中印友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烈士纪念馆前墙壁的中央,镌刻着中共中央华北局撰写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记”。馆内展出了25位著名烈士的事迹。 § 著名烈士 董振堂烈士董振堂(1895~1937)字绍仲。河北新河人。出生于较殷实农民家庭。幼年入曹庄初级小学读书。1914年,考入冀县中学。1917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预科清河预备学校。1919年12月,毕业后被分配到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任军官候补生。1920年暑假后,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炮兵科深造。1922年春,任冯玉祥部第11师参谋处见习官。后任西北军学兵团炮兵连排长、连长。1924年随冯玉祥参加了推翻贿选总统曹锟,打倒直系军阀吴佩孚,驱逐末代皇帝出宫的斗争和欢迎孙中山先生到北京等活动。同年,任国民第一军机炮教导队大队长和陆炮营营长。1926年9月,参加了五原誓师。后任国民军联军第一军4师12旅旅长。随冯玉祥击退了围困西安杨虎城部的河南军阀刘镇华部。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36师师长。率部转战河南、湖北等地,策应北伐战争。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13师师长兼河南洛阳警备司令,剿除匪患,改善了地方治安。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5师师长。1930年,率部参加了豫西战役和豫东战役,受到冯玉祥的通令嘉奖。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25师73旅旅长。同年12月14日,和赵博生一起在江西宁都率部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深入各军团参观学习,亲自撰写了《模范的红五团》介绍老红军的传统和经验,为红五军团的发展壮大做了大量工作。1932年2月,率部参加了赣州战役。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部参加了龙岩、漳州战役。后任红五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了水口大战。同年12月,荣获中共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红旗勋章。1933年2月至9月,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担任全军后卫。1936年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5军军长。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奉命率部西渡黄河,进驻山丹,一举攻克临泽县城并占领了高台。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组织抗日人民政府,建立抗日武装。1937年1月,敌两万余人包围了高台,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指挥若定,从容应战。命令大家:“坚决守住高台!我们人在高台在,誓与高台共存亡!”先后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终因寡不敌众,高台沦陷,他壮烈牺牲。同年,毛泽东主席和许多中央领导都亲自参加了在延安宝塔山下为他召开的追悼会。1946年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决定将河北省新河县改名为“振堂县”。 马本斋烈士马本斋(1902~1944)字守清。回族。河北献县人。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过私塾。后流落东北,参加了东北军。1932年,因不满旧军队,毅然返回故乡,寻求救国救民的新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母亲教育下,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任队长,积极领导乡民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任回民教导队队长。7月,任回民干部教导总队总队长。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部转战河间、献县、青县、沧州一带,先后作战3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500多人;破坏铁路70余次,覆车20余次。1939年7月,奉命开赴无极、藁城、新乐一带,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后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8月,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10月,所部荣获冀中军区授予的“打不烂、拖不垮、攻无不克的铁军”锦旗一面。1941年1月,奉命率部北上,挺进大清河北,粉碎了敌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分割、蚕食政策。同年夏,率部转战子牙河畔,先后作战27次,歼敌500多人,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的正面作战。因此,引起敌人极大仇视。日军山本队长写信威胁:“有你马本斋就没有我山本,有我山本就没有你马本斋……”。他针锋相对地回敬道:“有你山本就没有我马本斋,有我马本斋就没有你山本……”。后其家房屋被烧,母亲被捕。但他仍坚定抗日决心,毫不动摇。母亲牺牲后,他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1942年4月,率部参加了陈庄歼灭战。后奉命率部转战鲁西北抗日根据地。1943年秋,又奉命调到范县、观城一带,组织了新的第三分区,粉碎了敌人的秋季扫荡。同年11月,率部参加了八公桥战斗,被冀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盛赞“后起的天下军事家”。1944年2月7日,身患重病。弥留之际,仍不忘抗日。叮嘱身边同志:“让部队等着我!我不行了,把我的家属送到延安去,告诉三弟抗战到底!”后病逝于山东省莘县张鲁镇。同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他赠送了挽联。吴玉章在悼词中称赞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模范军人和民族英雄。后张鲁镇人民献出6670平方米土地为他修建了祠堂。1956年,他的家乡东辛庄被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乡”。 赵博生烈士赵博生(1897~1933)学名思溥。河北黄骅人。1904年,入私塾读书。1914年,入保定军官学校,1917年夏毕业。曾先后在北洋军阀的皖系、直系、奉系军队中任职。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不久,转入冯玉祥的国民军,历任团副、参谋处长、旅长等职。1926年,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后,和共产党建立联系。1929年,在西安任十四军参谋长兼特种兵旅旅长,并兼城防司令。时值连年大旱,无数农民卖儿卖女,而军阀反动政府却依然横征暴敛,面对惨景,他极为愤慨。于1930年将特种兵教教导大队改成三民主义救国军,拟入汉中,另创革命局面。事未成,入国民革命军任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在蒋介石的威逼之下,奉命南下参加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二次、第三次“围剿”,均遭失败,困于江西宁都,对蒋介石打内战极为不满。“九一八事变”后,曾请求北上抗日,被蒋拒绝。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于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14日,与董振堂等率部起义,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任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1932年2月,参加围攻赣州的战斗。4月,与一军团组成东路军,东征福建漳州,旋即回师江西与第三军团会合,于7月在水口大败广东军阀陈济棠部。后率部参加攻克建宁之役。这期间,改任五军团副总指挥、第十三军军长。因屡立战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令嘉奖,并授予一级红旗勋章。1933年1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中,亲临前线指挥,所部多次击退疯狂进攻之敌,不幸在指挥战斗中弹中右额,为革命献出生命。毛泽东称他为“坚决革命的同志”。叶剑英于196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赋诗怀念。诗云:“宁都霹雳响天晴,赤旗高擎赵博生,虎穴坚持神圣业,几人鲜血染红星。” 白求恩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人。他自幼倔强好胜,富有主见。自公塞·凯采私立学校和俄昂峡高中毕业后,入多伦多大学,攻读生物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在加拿大皇家陆军第一师战地医疗队服役,后负伤,伤愈后回多伦多大学继续学业。1917年,第二次应征入伍,加入加拿大皇家海军,在一艘军舰上任副医官,后又到皇家空军任同一职务。1918年,在英国退役。1923年1月,参加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会会员考试,顺利入选。1933年春,他到美国底特律赫曼·济费医院任代理外科主任。1935年11月,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于1938年1月8日,率医疗队启程前往中国,3月到达延安,并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热情接见。他谢绝了党中央挽留他在延安的建议,毅然奔赴晋察冀抗日前线,6月17日,到达山西省五台县金刚库村。在这里,他受到了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和卫生部长叶青山的欢迎,并被聘为军区卫生顾问。1938年冬,一二师主力开赴冀中,他率领由18人组成的东征医疗队随师行动。为了配合部队作战,他还发明了“马背医院”。伤员到哪里,他就出现在哪里。1939年6月,他回到冀西,向军区提出创建“卫生学校”的建议。他亲自准备教案,亲自为医护人员讲课,并积极争取美国的资金支持。白求恩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为抗日军民服务,培养了大批医务骨干,为我军的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年冬,日军对我根据地实施冬季“扫荡”,白求恩夜以继日,紧张工作,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前线抢救伤员,后因抢救伤员左手中指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一个外国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毛泽东同志为此撰文:《纪念白求恩》。 § 缅怀先烈 缅怀先烈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建园已有40多年了,在这40多年里,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以及政府各部门对陵园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建国后不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先后亲谒陵园并挥笔题词。今天,当我们站在苍松翠柏掩映中的烈士墓前,追寻往事,缅怀烈士丰功伟绩的时候,我们可否会重新定义一下“幸福”的含义,可否对我们今后的责任有更深的思考! 为了迎接清明节的到来,4月1日至5日,武警八支队将于每天早晨8时30分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举行升国旗仪式;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还将从每天上午8时30分、下午2时30分开始,举行3到4场著名烈士事迹报告会;与此同时,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还将组织各界群众在各馆、堂、厅参观学习,并为在陵园举行入党、入团、入队仪式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和方便。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管理人员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强化内部管理,充分发挥烈士陵园特殊的教育功能,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 参考资料 [1] 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 http://www.51766.com/img/hblsly/ [2] 中国百科网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tour/2007/20071025611079.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