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岳山
释义

§ 简介

据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一书的“释山篇”所言:“大山宫小山,霍。”“霍山为南岳。”前句的意

南岳山思是:大山围绕小山,曰霍。后世史籍凡解释“霍山”者,大都按《尔雅》的释义。而且一致公认叫“霍山”的,除山西霍州附近有一山叫霍山外,那就是安徽西部的霍山了。现代权威辞书大多解释“霍山”时也多引用以上两条注释。因此,南岳山亦名霍山。但现在的霍山已不是指南岳山或别的山,而是指行政区域的霍山县了。

明末清初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六关于霍山有这样的记载:“霍山,县南五里,本名天柱山,亦曰南岳山,又名衡山。文帝分淮南地立衡山国,以此山名也。……《洞天记》黄帝封五岳,南岳衡山最远,以潜岳副之。舜南巡狩,至南岳,即霍山也。汉武考谶纬,皆以霍山为南岳,故祭其神于此。”因此,南岳山又名衡山。另据民间传说,从县城看南岳山,它极像个“衡”字,这可能也有点道理。

§ 别名由来

南岳山南岳山为何又叫“小南岳”呢?此乃因为“小南岳”三字是1936年由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亲笔题写所致,从此方有“小南岳”的叫法。因为在此之前的霍山史籍中尚未发现有如此名称。于右任先生当时可能是出于为了与湖南南岳衡山相区别而题为“小南岳”的。与湖南的南岳衡山相比,霍山的南岳山当然只能是“小南岳”了。但霍山人民仍习惯叫南岳山。1987年南岳山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定名为“小南岳风景区”以后,小南岳的名字便叫开了。

§ 历史知识

陈从古生平未考,大约是一位做过官的爱国知识分子。他登南岳时,正是金人占领中原,宋王朝南渡,偏安临安

南岳山时期。他游观了上封寺侧的雷池,不由感受到了“天龙”的威严,于是乞求她一洗中原为胡骑践踏之苦。这是南宋王朝统治下人民的共通的愿望,是爱国的,但却又是软弱无力的一种祈祷,比起陆放翁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沉雄悲愤的自励来是差得远了,比起岳飞的辛弃疾的爱国诗篇来当然更不如,但仍不失为一幅充满爱国色调的刻石。

在民国南渡的抗日战争中,南岳因为一度成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却是留有不少象样的反映爱国思想的石刻。就在距陈从古诗刻不远的一块峭壁上,刻有黄光华、李培基题的“大好河山”四个大字,刻于1938年,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这是一种爱国之思,抗日之思。溆浦人武思光则在同一峭壁上题写了七个字:“万方多难此登临”。刻于1939年,更是民族灾难中的一种愤慨与忧虑。上封寺的住持智园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在这块峭壁上刻了四个大字:“重见天日”。这三幅石刻,字数寥寥,着墨不多,联起来一想,它反映了那硝烟战火,民族危亡的八年岁月。特别是智园的“重见天日”那句话,好象代表南岳人民(南岳曾于1944年6月-1945年8月为日本侵略军占领)和中国人民,在八年浴血奋战的抗争中,在民族灾难的重荷下,忽逢胜利,不免舒出了一口长长的闷气。站在这块峭壁前,默默地对着这些石刻,我不知道人们在欣赏石刻字迹的遒劲,还是从每一遒劲的笔划中,看到了被炮火硝烟烧焦了,被血浸渍透了的土地,因而也就闻到了历史上那扑面而来的血腥味和南京大屠杀里的呻吟惨呼声.

§ 地理环境

南岳山四面众山拱卫,一峰突起,如住擎天,故又名天柱山。晚唐诗人皮日休漫游皖西时,曾写下著名的《南狱

南岳山赋》,称“北与地角,势与天就”,“有水如脉,有石如骨,空洞如腹,有峪如节”,对山水洞石作了细致的描绘。山顶原岳祠、万卷堂等古建筑。万卷堂;相传是宋代 状元焦氏.兄弟中考前的读书处,至今遗址尚存,现有16间砖木结构的小瓦庙,系1937年重修。正殿是国民党著名书法家干信任先生题写的“小南岳”匾额。饲旁有一水池,口方丈许,池水清冽,俗称“南岳天池”,旧为“霍山八景”之首。相传池下有一泉眼,与东海相通,有一龙卧于池中,后不翼而飞。曾有古诗描述:“南岳峰顶水接天,、芙蓉倒插浸塞莲,不知汉武赐封后,能润山前几亩田”。山南峭壁处,有大小两个风洞,扶石蹑足而上,可至洞口,大洞可容数千人坐卧其间,小洞外狭内宽,中如曲房复室,借光深入,可达

南岳山

数重。

洞的西北上方,有旗杆夹、白虎岩、试心岩等怪石林立。其中试心岩伸出约三米,下临深渊,十分险峻。传说心怀邪念者,畏惧登临。有诗日:“风洞浮岚万壑低,诚心岩上色犹迷,苍松绿翠埋唐褐,野草荒丘失汉泥”。山北夹谷中有一石洞,有降如富,旧称“石窗洞”。传说汉末左元放隐居于此。洞旁有深潭,名日龙漱。古诗云:“封禅犹存临岳题,前山排急浪,一径慑力梯。龙去池方静,风高古洞迷,忽疑左元放,尚在此中楼”。生动地描绘了南岳山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山之东坡有百步阶,拾阶而上,登上峰顶。只见东、南、西三面群山连绵,无边无际;向北眺望,清水如绿,曲折东流;霍山古城、新城尽收眼底。身临其境,耳听山泉叮冬,眼望西边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 相关知识

岳顶面积约1815平方米。古建筑南岳祠,始建于汉代,历代皆有修葺,今尚存砖木结构庙宇式小瓦房16间。有前

南岳山后殿、三宫殿、观音殿等。庙迎面垒有石坝,长约百米,高约3-4米不等。东西端各建有门楼,东门楼较宽敞,为进庙必经之路。门出口衔接百步阶,踏步120阶,条石铺砌,垂直高度约18米。仰视陡立如梯,拾级而上,如置身于天空,据碑记:此阶为明代万历年间王仲方合家建砌。入东门楼偏右,即是名胜“天池”。池约7米见方,水深约2米,每逢旱涝之年,不溢不涸。传说亘古池中潜卧一龙,兴云作雨,为百姓解除旱魅,后得道升天留下此池,享有奇胜美名。登岳顶者,无不先睹为快。80年代初,对池加以淘涤,周围砌有挡污墙。池水波涟映碧,晶莹如镜,游鱼戏水,秀色可餐,此为“岳顶天池”。昔列县中“八景”之首。风貌不减当年。

§ 石刻

南岳是中国五岳之一,沉积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而石刻,正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她也是南岳兴衰的见证,更是

南岳山

南岳山水的特殊导游。

石刻,从形式说,大约可分碑刻和摩崖两大类。南岳的碑刻和摩崖当然远不及东岳泰山,因为那里隔皇帝近,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封禅、巡狩的地方,何况文化大革命中南岳又是个重灾区,碑刻被“红卫兵小将”们扫荡掉大部分,留存下来的几块,吉光片羽,鲁殿灵光,真有点象烈火中涅槃过的凤凰,是从劫灰中重新发掘出来的。南岳的碑刻,即使未被毁时,也远比不上西安,那里是唐王朝的首都,仅只是西安碑林一项,其文化积淀之深厚,就已无可比拟。不过,南岳的石刻也很有她自己的特点,也很可爱,也很可以启发人,教育人,引人共鸣,令人向往。大体上,南岳石刻如果从内容上分,一部分是抒发对山川壮丽的感受,一部分是爱国爱人民思想的反映,再就是不足为训的某某到此一游的题刻,象孙大圣一筋斗翻到了如来佛的手指上,撒了一泡尿,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那样,颇有点恶作剧的味道了。

南岳这个地方,曾因为历史上经过四次南渡而积累了许多爱国诗文,可惜的是这类诗被勒石的不多,但仍值得重视,它是南岳石刻中最灿烂的一部分.

§ 湖北南岳山

道教名山。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内。原名龙盖山。山上松青柏翠,花草繁茂,风物宜人,景色如画,素有“小武当”之誉。汉代时便有羽士居山潜修。三国时始建南岳大殿、七女宫等,唐五代间增置李卫国公祠,明代山间道教发展极盛,时山上道众大兴土木,广建宫观,先后建有雷祖殿、灵官殿、紫金殿、南天门、一天宫、二天宫、三天宫、奎文阁等道教庙宇,均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常住道士多达百余人,参访云游道士及香客游人终年不绝,明末清初山麓四周之庵、阁、亭、坛时有兴建,清咸丰四年 (1854)部分建筑被毁,后因兵火连绵许多建筑陆续遭废。现仅存南岳大殿、一天宫等。

§ 相关链接

1.http://www.0734.cn/hyyp/company.asp?id=3995

2.http://www.izy.cn/travel_photo/9a8/53580.html

3.http://www.freehf.com/Sight.aspx?Id=21

4.http://www.hs365.net/2007-1/20070106142420.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4: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