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中抗日根据地 |
释义 | § 基本资料 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还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中原局,由刘少奇任书记,统一领导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成立南方局,由周恩来任书记,董必武任副书记,负责领导长江以南地区党的工作。1939年2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到新四军军部,确定新四军的战略方针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12月初,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抵达皖东定远藕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先后主持召开三次中原局会议,讨论发展华中的战略方向、根据地建设的方针任务和统一战线的策略等问题,决定执行向南防御,向东发展,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同时建议中共中央派八路军一部南下,新四军主力北上,大力发展华中。1939年华中新四军完成了向敌后展开的任务。5月初,新四军军长叶挺到庐江东汤池,组织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兼指挥,徐海东、罗炳辉为副指挥。同时成立江北指挥部前委,张云逸为书记。随后,江北指挥部前委对第四支队及江北部队进行整编,由徐海东兼任第四支队司令员;以原第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组成了第五支队,罗炳辉为司令员。第四支队在皖东津浦路西开辟了以定远藕塘为中心的皖东根据地。第五支队在津浦路东开辟了以来安半塔集为中心的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一部在皖中巢县、无为地区坚持斗争,保持与皖南的交通联系;一部进至和县、含山地区开展游击活动,开辟了皖中抗日根据地。 1938年3月,由高敬亭、林维先领导的鄂豫皖游击队东进后,中共河南省委和豫南特委以确山竹沟镇为开展河南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武汉失守后,豫南特委以竹沟留守处分队与信阳、泌阳等地游击队合编为信阳挺进队,12月进入四望山开展游击战争。同年冬,中共中央派李先念率一部分干部由延安赴豫鄂边,领导当地游击队,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6月,陈少敏率信阳挺进队与李先念部会合,将部队统一编为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任政治委员,不久由陶铸代理政治委员。11月,根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的指示,将豫南、鄂东、鄂中地区的部队统一编为新四军挺进支队。1940年1月,挺进支队改称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下辖5个团队、3个总队,进入大、小悟山地区。1940年底,鄂豫边区扩大到十几个县的范围,部队发展到1.5万余人的游击兵团,建立了鄂豫边抗日根据地。 1939年11月,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江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之后,由叶飞、管文蔚领导的挺进纵队和由陶勇领导的苏皖支队渡江北上,向江苏仪征、扬州、天长、六合、泰州地区发展,并控制了扬州、大桥一带长江渡口,开辟了苏皖抗日根据地。不久,苏皖支队与皖东根据地的第五支队打通了联系。1940年6月,江南指挥部渡江后,改为苏北指挥部,由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纵队。7月,苏北指挥部挥戈东进,占领泰兴的黄桥、蒋垛、古溪等地。随后转兵南进,连克靖江东北之孤山、西来镇,挺进到以黄桥为中心的泰兴、靖江、南通、如皋地区,开辟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中抗日根据地。9月底,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纠集3万余人,分路南下,10月4日进犯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陈毅等领导下,坚持自卫立场,在政治上彻底揭露韩德勤反共投降阴谋,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军事上采取诱敌深入、断其归路、在运动中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此役新四军歼灭韩德勤主力1.1万余人,为发展苏北奠定了基础。 在苏南新四军主力北上后,坚持苏南斗争的新四军一部,于1940年7月,在茅山地区重新组织了江南指挥部,坚持茅山抗日阵地。为加强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和统一党政军领导,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于1940年5月进入该区。6月,成立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谭震林任司令员,坚持苏南抗日游击战争。 1939年春,由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豫东游击支队,由河南鹿邑地区东进,进入商丘、毫县、永城地区。5月又进军淮河以北。年底,游击支队发展到9个团,1.2万余人,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1940年2月,第六支队进入商丘、毫县、睢宁、夏邑、砀山游击区,建立豫皖苏抗日根据地。6月,第六支队(欠第四总队)与八路军南下部队第三四四旅(欠第六八七团)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辖3个旅9个团,共1.7万余人,由彭雪枫任司令员,留在豫皖苏地区,执行向西防御任务。 1939年5月,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主力越过陇海路,进入安徽萧县,河南永城、夏邑地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苏鲁豫支队进入皖东北泗县地区,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一部会合,开辟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不久,张爱萍率中共豫皖省委进入皖东北,设立八路军、新四军联络机构,加强皖东北的斗争力量。1940年5月,韩德勤向苏皖边的金锁镇、界头集等地进犯。陇海南进支队和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第一团等部进行自卫反击,经过13天战斗,将韩德勤顽军逐回泗阳、宿迁县境。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为新四军东进苏北开创了新的前进阵地。 1940年5月,黄克诚奉命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第三四四旅、新编第二旅)共5个团1.2万余人,由冀鲁豫南下,6月到达豫东北永城南新头集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这支部队的南下,为发展华中抗战增加了突击力量。6月底,以八路军新二旅及第六八七团、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与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辖3个支队9个团,近2万人,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执行东进苏北任务。8月东渡运河,进入沭阳、淮阴、宿迁、东海地区,建立了淮海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10日,八路军第五纵队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部在东台以北白驹镇胜利会师。11月,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在苏北盐城成立。叶挺、陈毅分任正副总指挥,叶挺抵苏北前,由陈毅代理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之新四军与八路军。 至1940年年底,新四军解放了江、淮、河、汉之间的广大国土和人民,建立了皖中、皖东、皖东北、苏南、苏中、苏北、豫皖苏、皖南等根据地,军队由组建时的1万余人发展到10万余人。 § 相关条目 党史 史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