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史迪威公路 |
释义 | § 概述 史迪威公路,由印度雷多经缅北密支那、至云南的中印公路。 这条长达1300公里的公路以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重镇雷多为起点,穿越缅甸进入云南。它始称雷多公路,后在蒋介石的提议下,改名“史迪威公路”,以永久纪念这位将军的杰出贡献。 1942年4月日本军队占领缅甸,切断了盟军向中国运送物资的滇缅公路,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盟军改道从印度空运物资支援中国,由于飞机的运载能力有限,时任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的美国将军史迪威便主持修建了一条连接印度和中国的公路,这条公路始建于1942年12月,经过两年多披荆斩棘的努力,终于在1945年初正式通车。 [1] § 修筑背景 史迪威公路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英发起成立联合国。1942年元旦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邱吉尔发表联合宣言,参加联合国的26个国家,以美、英、中、苏为首领,加盟各国均须各尽职责,打击共同敌人,不准单独媾和。联合宣言发表后,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建议组织中国战区,并推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统帅,指挥中、越、泰、缅军事。在统帅部内设联合参谋处,由中、美、英三国派员担任参谋。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统帅后,电请罗斯福指派美国高级将领一人来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1942年2月美国政府来电,拟派史迪威来华任中国战区参谋长。1942年3月,史迪威到重庆就职。史迪威就任后,主要在缅甸、印度指挥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2] 为了恢复滇缅路这条抗日战争生命线的作用,1943年1月,美、英首脑谈及战争形势,提出拟打通滇缅公路。 § 修筑过程 著名的史迪威公路24道拐 1943年春,史迪威先后派出美国两个工兵团和中国工兵第十团、第十二团作为基干的中美工兵部队,在美国供应处的惠来少将及阿鲁斯密准将的指挥下,开始修筑列多(又译为雷多)及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由史迪威所指挥的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新一军和新六军也参与了修筑中印公路,一面向前攻击日军,一面修路开道,1944年春进入缅甸境内。 1945年1月27日,远征军驻印军会师于畹町附近芒友,至此中印公路完全打通,数以千计的载重汽车,装载着大批物资,通过这条牺牲数万士兵鲜血所构成的中印公路运人内地。中印公路,从印度列多起,经野人山区、新平阳、南折至孟洪、密支那、迄八莫与滇缅路衔接。 § 命名 史迪威1942年3月来中国任中国战区参谋长,1944年10月20日离开重庆经印度回美国,在中国的时间约二年八个月。1946年史迪威病死,蒋介石唁电美国政府,对史迪威病死表示沉痛哀悼,并把中印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这就是“史迪威公路”的由来。 § 现状 抗日战争胜利后,史迪威公路便转入民用,但很快印度政府和缅甸政府宣布停止使用这条公路过境。 目前史迪威公路的大部分处于废弃状态。其中印度境内部分的路况尤其差。从雷多开始延伸23公里,由于严重滑坡,再加上年久失修,这一段公路已经不能通过任何车辆了。剩下一直延伸到印缅边境的大约36公里路段,由于边境地区暴力活动猖獗,政府下令关闭该路段,所以现在路上车马稀少,荒草丛生,路面坑洼不平,时常有车辆要绕行的大坑,不少低洼路段还露出60年前铺路的圆木路基,这些路已变成当地老乡运柴薪的道路。 § 关于约瑟夫·沃伦·史迪威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之史迪威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1883年3月19日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帕拉特卡。毕业于纽约州西点军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陆军将领。 1942年3月4日,自美国飞抵重庆就任中国战区参谋长职。史迪威来华,身兼数职:美军驻华军事代表、在缅中、英、美军司令官、对华租借物资管理人、滇缅公路监督人、在华美军空军指挥官、中国战区参谋长。1945年6月,史迪威出任第10集团军司令,参加冲绳战役。8月在琉球群岛接受10多万日军的投降,9月出席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946年3月后,在旧金山任第6军司令,1946年10月12日,史迪威患胃癌在旧金山逝世,终年63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