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史蒂芬大教堂
释义

§ 史蒂芬大教堂

是维也纳市的标帜,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一九九七年,史蒂芬大教堂庆贺了它八百年诞辰的纪念。它那一百三十七米高的尖塔是继科隆大教堂之后全世界第二高的教堂尖塔。

和欧洲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有教堂一样,史蒂芬大教堂经历了屡遭劫难和几经改建的命运。早在十二世纪初,巴奔堡的戍边伯爵们就曾在此建造了一座方殿式罗曼风格(对罗马风格的模仿)的教堂。两次大火之後,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重新建造了一座方殿型的教堂。如今我们见到的西门正是那个时候的产物。我们今天见到的哥特式风格是十四世纪的产物。在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四世公爵的倡导下,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逐渐形成了。在以後的几个世纪里,史蒂芬大教堂几乎没有中断过它的建造。

十五世纪,南塔的建造完成了;十六世纪,北塔的尾期工作结束了;十八世纪,史蒂芬大教堂的高塔完工;十九世纪,教堂的改建和修缮工作一直在进行著。除了一六八三年土耳其人兵临城下,和一八零九年拿破仑大军再次破门而入之外,史蒂芬大教堂几乎没有受到过战争的威胁。对史蒂芬大教堂最大的破坏是在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後的那几天。遭受炮火袭击使教堂起火,教堂的屋顶、铜钟、管风琴和大部份玻璃窗画毁於一旦。战後的奥地利满目疮痍,但是重建家园的工作马上就开始了。修复工作从一九四八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一九六二年。全奥地利的九个联邦州,分别负责修复大教堂的某一个部分。如今,各州人民精诚团结,共同修建史蒂芬大教堂已被传为佳话。每一个走进教堂的人,都会为其建筑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两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放眼望去,从圣坛背後唯一的两块免遭摧残的玻璃窗画射进了一缕缕五彩缤纷的光线,为巴洛克的圣坛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氛。

大教堂内有1467至1513年间由尼可拉斯·格哈德·凡·莱登(Niclas Gerhaert van Leyden)设计建造的国王弗里德里希的红色大理石墓碑。教堂内北侧厅是安顿·皮尔格拉姆(Anton Pilgram)设计的布道坛和管风琴脚(1513,在这两件作品上有作者的自画像。

§ 维也纳新城祭坛

同样值得一看,它是1447年建成的哥特式祭坛,1754年成为欧根·冯·萨沃恩王子(Eugen von Savoyen)的墓碑。祭坛内外柱子上的装饰向我们再次展现了昔日皇宫的豪华与奢侈。

倚窗眺望人(Fenstergucker):左恻的布道坛是教堂内最精美的一座哥特式艺术品。一五一五年,教堂建筑师皮尔格拉姆不仅把四个布道师的半身像塑造进去,而且还把自己以一个“ 倚窗眺望人"的形象塑造在布道坛的底部。他在这里开出一扇窗户,自己便半倚在半开的窗上,手中还握著他那把心爱的刻刀。

南塔(Suedturm) :如果您的体力不错,可以登上三百四十三级台阶的南塔,不仅可以把维也纳内城的景观尽收眼底,而且还可以把史蒂芬大教堂由二十三万片彩瓦组成的顶部观察得一清二楚。年迈体弱或乐於消遣的游客则可以乘坐电梯登上北塔,去观赏史蒂芬大教堂的铜钟。

铜钟(Pummerin):史蒂芬大教堂塔楼上的铜钟重达二十吨。一六八三年,维也纳人战胜了奥斯曼帝国的侵略,把缴获的枪炮铸成了这座铜钟。第二次大战後,人们把残片收集起来,重铸了这口大钟。如今,在新旧年交替的那一时刻,成千上万的维也纳人在史蒂芬教堂前的广场上聆听著钟声,相互庆贺新年。

地下墓穴(Katakomben):史蒂芬大教堂有一座庞大的地下墓穴。当年人们在废除史蒂芬墓地时,把成千上万个维也纳人的尸骨放置在此。此外,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还把自己的内脏放置在此(请见奥古斯丁教堂和卡普齐纳教堂)。

建议:登343级台阶到达教堂顶部的小屋,在那您可以欣赏维也纳的迤俪风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