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原发性血小板性紫癜
释义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型ITP主要是由IgG型血

小板相关抗体所介导。急性ITP主要是由IgM型血小板相关抗体所介导。后者属暂时性

自身免疫过程,疾病经过呈自限性。血小板相关抗体(相关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导

致单核-巨噬系统对血小板吞噬、破坏增加、寿命缩短,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此外,巨

核细胞结构破坏及活性下降,可能影响正常血小板生成,在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中起一定

作用。血小板数量减少是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患者血小板的功能减低。毛细血管脆性

及通透性增加,是出血的促进因素。

【临床表现】    按病程及发作形式可分为急性、慢性、复发性三型。儿童中以急性型

占多数。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常以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起病。

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大小不等,遍及全身,四肢较多。常有鼻衄、牙龈出血。偶见便

血、呕血、尿血和颅内出血、失血重者伴贫血。血小板计数常低于 50X109/L,甚至低于

20X 109/L。急性型病例在4~6个月内痊愈。约 20%的病例病程超过半年转为慢性或复

发型。

【治疗原则】   注意防止创伤出血,忌用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

哚美辛。起病急、出血轻、血小板计数大于50X109/L者,不需药物治疗。出血严重者,

首选泼尼松口服,也可给予地塞米松2mg/kg和(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静

脉输注。严重出血危及生命者,输注血小板。因反复输注血小板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影

响疗效,故应尽量少输。慢性难治病例可给予免疫抑制治疗或行脾切除。

【常见护理诊断】

1. 潜在并发症,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应用皮质激素,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恐惧 与严重出血有关。

§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出血所致的危急情况 ①观察皮肤瘀点(斑)变化。②观

察血小板数量变化。当外周血小板<20X 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血小板数量愈少出

血现象愈重,故对血小板数量极低者需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发生。③严重出血时,如

鼻衄、内脏出血、颅内出血,需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面色,记录失血量。如

面色苍白加重,呼吸脉搏增快,出汗、血压下降提示失血性休克。若有烦躁不安、嗜睡、

头痛、呕吐、甚至惊厥,颈抵抗,提示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时出现呼吸变慢不规则、双

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合并脑疝。颅内出血常危及生命。消化道出血时常有腹痛、便血。

血尿、腰痛提示肾出血。

2.止血 鼻、口粘膜出血可用浸有1%麻黄素或0.1%肾上腺素的纱条、棉球或明胶

海绵压迫局部。如上述压迫止血无效,立即采用其它止血措施。对严重出血者需配血,输

注同血型血小板。

3.消除恐惧心理 患儿对出血及止血技术操作可能产生惧怕,表现哭闹、躁动、不

合作使出血加重。故术前需讲明道理,尽量消除恐惧心理,争取患儿配合。

4.避免损伤   ①床头床栏用软塑料制品包扎,忌玩锐利玩具,限制剧烈活动、以免

碰伤、刺伤、摔伤引起出血。②尽量减少肌内注射,以免引起深部血肿。③禁食坚硬和

多刺的食物。④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致腹压增高诱发颅内出血。

5.预防感染 患儿病室应与感染病室分开。注意保持出血部位清洁。

6.健康教育 ①指导压迫止血方法。②指导自我保护方法。如服药期间不与感染患

者接触,去公共场所需戴口罩,衣着适度,尽可能避免感染,以免引起病情加重或复发。

③指导预防外伤方法。如不使用硬质牙刷、不挖鼻孔、不玩锐利的玩具和工具,不做易

发生外伤的运动。④本病预后多数良好。但少数可转为慢性或复发型。故应指导家长识

别出血征象,如瘀点、黑便,一旦发现出血立即回院复查及治疗。⑤脾切除治疗的患儿

易患呼吸道及皮肤化脓性感染,甚至败血症。在术后2年内,患儿应定期随诊,每月口

服青霉素数日或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1次,酌情注射丙种球蛋白,以增强抗感染能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