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半坡博物馆
释义

§ 简介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发现,共发掘房屋遗址45座、圈栏2处、洞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博物馆

半坡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三部分。出土文物陈列由第一展室和第二展室组成,主要展出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等,遗址大厅是就地发现、原貌保存的半坡先民居区的一部分,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括半坡先民居住过的房屋、使用过的窑穴、陶窑、墓葬等先民遗址,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我们祖先开拓史前文明的艰难足迹;辅助陈列有第三、第四两个展室,主要举办一些与史前文化相关的民族学、民俗学、艺术史、古人类史方面的专题展览。

1961年国务院颁布半坡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半坡博物馆被确定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1997年西安市政府将半坡博物馆评定为“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1]。

§ 历史

半坡博物馆在西安市东郊,有一座外形独特的大型建筑物,这便是半坡博物馆,1967年建成,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因靠近半坡村,所以定名为“半坡遗址”。

遗址是1953年春在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偶然发现的。经专家勘察总面积为50000平方米。1954年至1957年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已发掘出遗址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2]。

§ 藏品

为保护遗址和遗物,现设保护遗址大厅一个,遗物陈列室两个,陶窖遗址一个。遗址大厅为3000平方米,是原始村落的一部分,其房屋建筑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为墙,露出地面的一半盖上了屋顶,这种房屋既低矮又潮湿。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才在地面砌墙,并用木柱支撑屋顶,这种直立的墙体及带有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后来我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这在当时可算是了不起的创举。从遗址中还可以看到一条长300多米、深约5米、宽约6米的大鸿沟;这是护卫村落、不受外来部落的侵犯,防止野兽突然袭击的防御工事。遗址中还能见到公共的墓地,有的墓地上放着瓮罐,瓮罐上边盖着陶盆,陶盆中间钻有一小孔,人死后尸骨放在瓮罐中,小孔的作用是让死者的灵魂进出方便。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 理的一种汲水器。半坡博物馆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 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 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 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

遗址中还有储藏物品的地窖和公共仓库等。

两个陈列室陈列的是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发明创造。

从半坡遗址中看到的大量绚丽多彩的陶器,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化为彩陶文化。彩陶文化首次是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的,因此半坡遗址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 陈列

半坡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3个部分。出土文物陈列由第一展室组成,主要展出半坡遗址和姜寨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等,遗址大厅是就地发现,原貌保存的半坡先民居住区的一部分,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括半坡先民居住过的房屋,使用过的窑穴、陶窑、墓葬等先民遗迹,辅助陈列有第三、第四两个展室。主要举办一些史前文化相关的民族学、民俗学、艺术史、古人类史方面的专题性展览。 半坡博物馆

具有原始村落风格的大门装饰,鱼池中耸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遗址大门正面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半坡遗址”四个遒劲隽美的大字,都为半坡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平添了一种情趣,使人们产生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艺术的真情实感,此情此景,常使许多观众流连忘返。

近年来,博物馆又兴建了反映原始社会生产、生产状况的半坡母系族村,它是半坡博物馆陈列的有机延伸。以积极保护遗址为前题,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将珍贵的遗产从地下搬到地上,立体地再现人类母系氏族社会。它丰富了博物馆的内涵、弘扬华夏悠久文化历史、荟萃了黄河流域史前艺术、风俗人情、民居田园的生活。它发挥了文物的优势,集科研、考古、教学、旅游、娱乐于一体,被中外游客誉为“华夏历史第一村”。 馆内现有藏品三万余件,均为仰韶、龙山等史前文化类型的文物,代表性藏品有人面鱼纹盆、鹿纹盆、人头壶、人面鸟头纹瓶等。建馆以来,在举办半坡遗址自然陈列和出土文物陈列两个基本陈列的同时,辅以原始社会史、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展览等专题展览。出版有《西安半坡》、《半坡博物馆三十年科研论文选编》、《半坡遗址》、《史前研究》等书刊图录。 [3]

§ 半坡博物馆成“文物”

博物馆建成已有四十六年

老遗址大厅去年寿终正寝

据《三秦都市报》报道,半坡博物馆是在西安半坡遗址基础上建设的,1953年由西北文物清理队发现。1954年秋至1957年夏先后进行了5次发掘。1958年建成博物馆,至今已有46年历史,是全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博物馆

在如今的半坡博物馆内,基本上都是1958年建馆时的格局和规模,就连现在的领导办公楼也有20多年的历史。“半坡博物馆确实老了,但其在考古界的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副馆长王志俊这样感叹道。

以馆内的遗址保护大厅为例,该大厅建于1957年,最初是为保护遗址而临时搭建的。当时,建造大型建筑将史前遗址保护起来,供观众参观,这在全世界都是惟一的,在世界博物馆史上是个划时代的创举。

没想到这一临时性的建筑一用就是40多年。由于长期使用,旧大厅在建筑、结构、抗震、防火、通风、展示等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2000年5月2日,旧大厅前厅的东北角与后厅结合部出现木结构自燃现象,并在随后数天内又陆续在其他部位出现自燃现象。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年代久远,包在铁皮内的木头因腐朽热量散发不出去而导致。经消防部门检查认定,旧大厅存在重大火灾隐患。

专家表示,砖木结构的建筑安全使用期限一般为15年,而旧大厅早已是超期服役。去年在文物局统一安排下,服役了45年的遗址大厅终于寿终正寝。除此之外,老的展览厅在去年秋雨绵绵时也发生了局部坍塌现象。展览文物的博物馆自己也变成了“文物”。

§ 无暇顾及开发成包袱

与现在的惨淡状况迥然相异的是半坡博物馆也曾有过一段不短的辉煌。半坡博物馆的辉煌时期是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日接待游客都在万人以上。然而在前几年,馆内年收入降至300万元左右,仅够维持各项开支,改善设施设备几无可能。更糟糕的是,原来开发颇有成效的半坡母系氏族村也成了一份额外的负担。 半坡博物馆

1993年,香港新勇公司与半坡博物馆联合开发了氏族村,将原始狩猎、歌舞、生活等融入其中,可以说是西安旅游产品开发的最早萌芽之一。1994年至1997年氏族村成果颇丰,作为场地出租方的博物馆每年也能获取不少收入来补贴文物保护和综合开发等。很快,由于投资方单方面原因,调整价格、演出内容单一等弊端让经营陷入困境,最终香港新勇公司撤出半坡博物馆。“港方说出资1700多万,其实可能远远不到这个数。”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馆方人士这样分析。

尽管半坡母系氏族文化村的硬件都留在了博物馆内,但却不可避免地成为博物馆的负担。记者在氏族村看到,房屋较为破败,演出一律停止,游客稀少。半坡博物馆馆长张礼智告诉记者:“氏族村现在根本无暇顾及开发完善,我们现在只是代管。仅仅这样,每年馆内都要投入相当的资金。”

§ 开馆初观者如云收入可观

半坡博物馆在开馆之初,观者如云,同时也成为学习历史的活教材,当年全国有许多人慕名前来,“不到半坡村等于没到西安”甚至成了最好的宣传词,经营收入相当可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半坡处在史前文化期,因此许多年轻人都乐于来此工作,一时博物馆集中了不少青年才俊,许多现在仍是陕西考古界的骨干,半坡也成了当年仅有的参观点。

进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建成,一批新兴旅游景点也对外开放,半坡的位置开始有所动摇,“但仍是旅游热点,因为国外游客多,而且兵马俑和华清池与半坡同在一条线路上,因此门票收入等一直增长”。事实上,这段时间也是博物馆经营上最辉煌的时期,作为全国知名的博物馆,在1989年以前,西安半坡博物馆每年接待的游客在100万左右,游客量一直居全国博物馆的前十位。45年来,这里共接待2000多万中外游客,经营收入相当可观。

§ 十年前经营开始陷入停滞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博物馆经营开始陷入停滞期,从2000年起,博物馆的经营收入更是停滞不前,去年则跌入近几年的低谷———160多万。“首先是旅游市场商品丰富了,游客可选择的景点多了;其次是我们馆内提供给游客的东西少了,几十年一直不变;再次是我们的管理相对滞后,博物馆现代化管理也要上台阶。”馆长张礼智向记者细致而又坦诚地分析。

去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陕西西安半坡博物馆,如今,正经受着新建遗址大厅工程停滞、博物馆周边环境混乱、博物馆附近西临高速公路没有出口三大问题困扰,已然没有了往日游客盈门的景象”。

尽管如此,张馆长仍坚持认为:经营低谷只是阵痛。正是160多万的低谷收入促使馆内及文物局下决心改造博物馆,首先提高硬件质量,其次对展品进行补充和更换,第三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多管齐下,博物馆经营会重新振作,走出阵痛。

§ 文物展出与发掘矛盾

采访前,记者在匆匆走访展馆时,意外地发现:最能代表半坡文化的人面鱼纹盆却难觅踪影。采访后,记者大吃一惊:半坡的“招牌文物”都被别的博物馆收藏了,现在游客能见到的,都是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东西,这个遗址与半坡并称“仰韶双璧”。 半坡博物馆

“其实,文物展出与发掘的矛盾由来已久。在前几年三峡考古中,我们支援的考古队发掘出的东西都移交给当地,而半坡发掘时,文物却是随考古队走,谁发掘谁受益。”主管馆务陈列的王副馆长这样对记者说。

为了弥补单一遗址性文物陈列展览的不足,在王副馆长的主持下,《人类由来展览》、《陕西原始社会史展览》、《世界原始部落风情展》、《少数民族服饰展》等多项临时展览成为补充,但这样也只是短期行为,从长远看并非解决之道。香港投资的氏族文化村是一条开发之路,最终却未走向成熟,这些都让半坡博物馆人深思。

史前遗址性博物馆如何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获得发展或新生?探索除却体制之外的原因外,与相类似的博物馆进行对比或许可以找出原因。而这样的原因许多都是耐人寻味的。

§ 旅行小贴士

网址:http://www.bpmuseum.com

开放时间:

常日开馆时间:8:00

节假日开馆时间:7:30

地址:西安市东郊半坡路155号

电话:029-83512807 029-8353248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