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京盲校 |
释义 | § 一、历史沿革与校舍建设 南京盲校创建于1927年,是我国最早的一所公立盲聋哑学校。1981年盲哑分校,学校更名为“南京市盲人学校”,1999年经南京市教育局批准,又挂牌“南京市低视力学校”。 2002年学校挂上“南京市推拿按摩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牌子,2004年10月30日,“江苏省盲人教育资源中心”在我校成立。2002年,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投资3000万改建南京盲 校,于2004年8月竣工。目前,学校占地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0054平方米,是一所明清式仿古建筑的现代化校园。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为适应视障学生的需要,校内特设了盲道、点子地砖、点字门牌……方便了学生的校内活动。新校舍开设了电子备课室、学生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语音室、视功能训练室、康复训练室、室内门球场……学校已成为办学功能齐全,设施设备完善,学校管理优化,办学水平一流的盲校。 § 二、办学规模与办学目标 1、办学规模 A、学前教育:一个班; B、多重残疾教育:一个班; C、九年制义务教育:九个班(六周岁至十八周岁视障学生); D、中等职业教育:六个班(初中毕业未满二十五周岁视障青年); E、高等教育大专班:针灸推拿专业(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未满二十八周岁之视障青年); 2、办学目标 A确立了“高质量、有特色、全国一流、亚洲领先、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盲校”的办学目标; B、确立了“尊重需要、开发潜能、融入社会、超越自我”质量目标; C、确立了“感恩、惜福豁达、自信”的育人目标; D、确立了“教育、康复、就业”与一体的办学宗旨。 § 三、师资力量与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73名教职员工中,专职教师54人,职员11人,工人9人。专业技术人员65人中,在读研究生3人,本科学历29人,专科学历23人;54名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20人,其中市学科带头人3人,1人获全国先进个人,19人获省市先进个人。 队伍建设:(略) § 四、办学成就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南京盲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一是普及了十二年盲人教育;二是积极开展教科研,承担国家级课题:视障儿童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承担了市级课题:九年一贯制盲校校本课程的研究;三是开创了普通盲校与中专、大专接轨的路子,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目前他们都在从事医疗和保健按摩职业,就业率达100%;四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体艺工作硕果累累。 体育方面:1994年以来,我校学生在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远南运动会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荣获金牌97枚,银牌32枚,铜牌33枚。在2003年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成绩尤为突出,我校运动员共获金牌9枚、银牌6枚、铜牌10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为我校颁发了“全国残疾人事业先进集体”的奖牌,南京市人民政府又授予我校为“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南京赛区承办先进集体”。2003年,在“远南”残疾人青少年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员又获金牌10枚。2004年,我校门球对代表江苏省在全国盲人门球锦标赛上获的女子门球比赛第二名,男子门球比赛第四名。 音乐方面:在全国、省、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中,我校学生多次获声乐、器乐一、二等奖,2001年8月,我校编排的文艺节目葫芦丝、古筝三重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获江苏省二等奖、国家三等奖。2003年由我校编排的《江南桥》节目在第四届江苏省盲、聋哑、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评选中获一等奖,同年,此节目在全国第四届盲、聋哑、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评选中又获二等奖。 学校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曾6次被评为南京市“文明单位”,8次被评为省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进入21世纪后,我校又获得“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南京市民主法制示范单位”等光荣称号。 § 五、办学特色与对外交流 学校不断扩大对内、对外交流,共商发展视障学生教育大计。 1、与香港盲人辅导会合作:创办“江苏省盲人教育资源中心”。 创办盲人教育资源中心的目的: A、贯彻落实融合教育的思想,为全省开展好视障学生随班就读工作提供指导和辅助,为随班就读的老师培训。 B、研制盲教育教材教具,为全省的盲教育提供服务。 C、研发盲教育的软件,提供盲专业信息咨询服务。 D、研发盲教育的网络和远程教育。 E、提升视力盲生的科技能力,开拓视力盲生学习领域。 2、与美国费城盲校合作:进行“计算机与课程的整合”的研究。应该说,计算机技术是盲人学习的工具,生活的工具,工作的工具。盲人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就是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与美国帕金斯盲校合作:进行“视障儿童学前教育”、“多重残疾教育”研究。这两项教育的实施,实现了江苏省特殊教育历史上 “视障儿童学前教育”、“多重残疾教育”零的突破。 4、与爱德基金会合作:进行0-4岁盲童的早期干预的研究。根据研究,这一时期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如果在这一期间内对残疾的个体及时施以恰当的教育,会有利于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有利于身体各种功能的的代偿、有利于损伤器官的矫正和康复,也就是说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残疾儿童缺陷的最大程度补偿、有利于残疾儿童潜力的最大程度发挥、有利于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这一项目的开展,填补了国内“0-4岁盲童的早期干预”的空白。 5、与德国汉堡大学合作:参加“中德低视力教育研究”项目。我国的特殊教育研究起步较晚,而把低视力归为有视力进行研究起步就更晚。尤其是有关低视力学生的学习心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几乎很少。开展此项研究,目的是根据低视力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心理,从低视力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改进生物课堂教学,构建新的生物课堂学习模式,提高低视力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帮助和促进低视力学生提高学习适应性水平,以适应21世纪国力竞争对培养高素质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需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