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京国民政府
释义

§ 简介

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定都南京﹐否认武汉国民政府。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蔡元培代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接印。在成立大会上﹐发布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关于奠都南京的宣言以及《国民政府宣言》﹐提出国民革命方略四条﹕ 密切革命军与人民的配合﹔ 造成廉洁政府﹔ 提倡保护国内实业﹔ 保障农工团体利益并扶助其发展。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委员制﹐由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等十二人为政府委员﹐胡汉民为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吴稚晖为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政府各部门设有﹕秘书长(钮永建)﹐财政部长(古应芬﹐钱新之代)﹐外交部长(伍朝枢)﹐民政部长(薛笃弼)﹐司法部长(王宠惠)﹐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政府辖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一部)﹑福建﹑上海﹑南京﹑广东﹑广西等。

§ 演变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拋弃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发出《秘字第一号命令》﹐通辑共产党首要﹐继续“清党”﹐并在各地大规模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成为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1927年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正式与共产党决裂﹐公开背叛革命。随后﹐汪精卫即表示愿意与南京国民政府“和平统一”﹐时值蒋介石宣布下野﹐终促成宁汉合流。

1928年2月3~7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等议案。规定国民政府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导﹑监督﹐掌理全国政务﹐政府委员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选举﹐政府部门设有内政﹑外交﹑财政﹑交通﹑司法﹑农矿﹑工商等部以及军事委员会﹑最高法院﹑监察院﹑大学院等。会议推举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同年9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宣称全国进入训政时期﹐由国民政府执行训政职责﹐并决定以五院制组成国民政府。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设主席一人﹐委员十至十二人﹐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同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至此﹐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组织形式渐趋完备。

6月20日新疆杨增新﹐7月19日热河汤玉麟﹐分别宣布“易帜”。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3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得到国际承认﹑代表中国的中央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职务﹐由林森继任。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一度迁都洛阳。其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在洛阳召开﹐重新推举蒋介石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1943年8月﹐林森在重庆病逝。同年9月﹐蒋介石被推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大元帅﹐并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行政院长。

§ 政治措施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名义上为统一的中央政府﹐实际上难以在全国推行其政令﹑军令。1930~1933年﹐反蒋派先后在北平(今北京)﹑广州和福州等地组织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以及其它一些政权机构﹐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坚决实行抗日和反蒋的方针。1935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日本侵略者的压力下﹐屈服于日本对华北“特殊化”的要求﹐在北平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实质上是半独立性的政权机构。

1930~1933年,反蒋派先后在北平(今北京)、广州和福州等地组织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组织的福建人民政府)以及其他一些政权机构,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1933年,一度出现中国领土上并存4个中央政府:南京、福州、瑞金和长春。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红军坚决实行抗日和反蒋的方针。

1932年10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从事军事、国际、财经、文教、工矿、交通、农林等方面的调查,写出专题报告。1934年4月,该委员会改组为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1932年3月9日,在当时已被侵华日军占领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军部策划的满洲国在长春正式成立,年号大同,改长春为“新京”。末代皇帝溥仪为政府执政,郑孝胥为国务总理。当时的旗帜参照了革命时期的五色旗,改变而成。

1934年3月1日,“满洲国”正式更名为“满洲帝国”,溥仪改任“皇帝”,年号为“康德”,仍然沿用原样式的旗帜。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投降。18日凌晨,举行了伪满皇帝退位仪式,溥仪按照日本人起草的“退位诏书”念了两分钟,伪满洲国草草收场,存在了近14年的傀儡小朝廷可耻地覆亡了。

中华共和国1933年11月22日正式成立,至1934年1月13日蒋介石指挥中央军进入福州,只维持了五十多天。

1934年10月,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占领瑞金,红军被迫长征。1935-1936年,在追剿红军的过程中,中央军进入了西南军阀的势力范围,蒋介石取得了对湖南、贵州的实际统治权,并着手改造四川、云南及西北的地方军阀集团。

1935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于日本对华北“特殊化”的要求,在北平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宋哲元为首,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实质上是半独立性的政权机构。

1936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五五宪草》。

1936年6-9月,蒋介石平息了陈济棠、李宗仁为首的叛乱,妥善处理了两广事变。12月12日,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后与周恩来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君子协定,蒋介石获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即庐山谈话。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激励中国军民奋起抗战。11月,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政府机构先后移往武汉、重庆。

1937年8月,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由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及军事委员会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决定国防大政、国防经费、国家总动员及其他重要事项 。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建国纲领》,提出了坚持抗战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组织国民参政会,听取各党各派对国事政务的意见,以利于抗日和民主。另一方面,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开始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制造各类惨案,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对此,中国共产党及一切民主力量同其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坚决斗争。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又决定组织国防最高委员会,代替国防最高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可以指挥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五院以及军事委员会各机构,因而取代了国民政府的一切权力。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由蒋介石担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即加入同盟国,对日、德、意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日军占领中国境内各租界,上海、香港彻底沦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代表同盟国,由何应钦主持中国战区受降,并恢复了对中国台湾省和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从定都南京到抗战结束,南京国民政府不断完备各种政治设施,其政府体制及职能也发生很大变化。

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最终达成双十协定,并在美国斡旋下,实现1946年1月13日国共停战。期间,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着手起草宪法。

1946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11月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1947 年1月 ,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是《五五宪草》的翻版,迎合了蒋介石实行独裁专制的需要。4月,依据宪法,又公布《国民政府组织法》,并正式改组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任政府主席,孙科任副主席,张群、孙科、居正、戴传贤、于右任分别任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院院长,行政院中内政、外交、国防、财政等重要部长,均由国民党人充任。国民政府改组后,国防最高委员会撤销。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名义上是“多党政府”,实际上仍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

1948年3月29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选出蒋介石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同年秋冬,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组织了三大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已成定局。

1949年初,国民政府的政治、军事、经济出现全面崩溃,蒋介石不得不在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但实际上仍由蒋操纵着政府的一切政军经大权。4月,由于蒋介石幕后掣肘,李宗仁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未能在北平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协议。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在此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已于2月5日宣布迁往广州,10月又迁往重庆。11月,“代总统”李宗仁以赴美就医为名飞往香港,脱离政府。国民政府余部逃往台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22年的统治结束。

§ 抗战

南京国民政府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的推动下﹐开始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激励中国军民奋起抗战。11月﹐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政府机构先后移往武汉﹑重庆。1938年7月﹐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建国纲领》﹐提出了坚持抗战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组织国民参政会﹐听取各党各派对国事政务的意见﹐以利于抗日和民主。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开始顽固地执行国民党制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制造各类惨案﹐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对此﹐中国共产党及一切民主力量同其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坚决斗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即加入同盟国﹐对日﹑德﹑意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代表同盟国主持中国战区内接受日军投降﹐并恢复了对中国台湾省的领土主权。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

从定都南京到抗战结束﹐南京国民政府不断完备各种政治设施﹐其政府体制及职能也发生很大变化。1932年10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从事军事﹑国际﹑财经﹑文教﹑工矿﹑交通﹑农林等方面的调查﹐写出专题报告。1934年4月﹐该委员会改组为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936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五五宪草》。1937年8月﹐国民党中央常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由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及军事委员会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决定国防大政﹑国防经费﹑国家总动员及其它重要事项。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又决定组织国防最高委员会﹐代替国防最高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可以指挥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五院以及军事委员会各机构﹐因而取代了国民政府的一切权力。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由蒋介石担任。

§ 覆灭

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最终拒绝实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成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的方针﹐于1946年6月挑起全面内战﹐并不顾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的有关协议﹐一意孤行﹐在11月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1947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1936年制订的《五五宪草》的翻版﹐迎合了蒋介石实行独裁专制的需要。4月﹐依据宪法﹐又公布《国民政府组织法》﹐并正式改组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任政府主席﹐孙科任副主席﹐张群﹑孙科﹑居正﹑戴传贤﹑于右任分别任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院院长﹐行政院中内政﹑外交﹑国防﹑财政等重要部长﹐均由国民党人充任。国民政府改组后﹐国防最高委员会撤销。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名义上是“多党政府”﹐实际上仍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1948年3月29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选出蒋介石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同年秋冬﹐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已成定局。

1949年初﹐国民政府的政治﹑军事﹑经济出现全面崩溃﹐为形势所迫﹐蒋介石不得不在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但实际上仍由蒋操纵着政府的一切政军经大权。4月﹐由于蒋介石幕后掣肘﹐李宗仁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未能在北平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协议。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在此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已于2月5日宣布迁往广州﹐10月又迁往重庆。11月﹐“代总统”李宗仁以赴美就医为名飞往香港﹐脱离政府。国民政府余部逃往台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二十多年的统治结束。

§ 评价

国民政府行政院是国民党政府五院之一。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院址。

——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决定统一全国财政﹑建立国家银行﹑裁撤厘金﹑实行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整理公债﹑实行国地税等﹐从而奠定了国民政府财政管理的基本格局。10月﹐国民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章程》﹐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具有发行兑换券﹑铸造及发行国币﹑经理国库及内外公债的特权。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速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对抗日战争也起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战时需要﹐除将所属一些厂矿内迁外﹐对自愿内迁的民族工业﹐也给予贷款和运输的便利﹐还强制一批所需工厂内迁﹐对发展大后方的经济及坚持抗战﹐都有重要作用。但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并没有真正实现其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提出的“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民族工业也没有得到扶植。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政府统治地区通货膨胀恶性发展﹐导致国民经济迅速崩溃。1948年8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决定以金圆券代替法币﹐并实行限价政策﹐但毫无成效。仅仅9个月﹐金圆券如同法币一样﹐成为废纸。1949年2月﹐迁至广州的国民政府又决定以银圆券取代金圆券﹐但同样以失败告终。国民经济的全面崩溃加速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经营﹑控制的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成为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了严重的遏制﹑破坏作用﹐并最终促使国民政府的覆灭。

——在军事方面﹐19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继续北伐﹐并将所辖部队划分成四个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兼)﹑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任总司令。北伐结束﹐国民政府先后于1929年1月和8月两次召开编遣会议﹐意欲裁减军队﹐压缩军费。但编遣会议非但没有减少军队﹐反而激化了各军阀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有增无减﹐给人民造成空前的灾难。从1930~1934年﹐蒋介石又指挥国民政府军队向中国工农红军及革命根据地发起五次“围剿”﹐虽然这些“围剿”严重破坏了红军和根据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但最终未能达到消灭革命力量的目的。

——“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南京国民政府所辖部队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的鼓励下﹐先后在长城﹑绥远等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将全国划分成五个战区(后增至十一个)﹐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进攻。同时﹐中国工农红军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陆军第四军﹐开赴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抗战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执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军事上遭受重大损失﹐大批高级将领投敌﹐并先后在中条山﹑浙赣﹑豫湘桂等战役中﹐丢城弃地﹐使大片国土沦陷于敌人铁蹄之下。

——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无视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要求﹐悍然撕毁与中共达成的停战协议﹐于1946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经过将近四年的激战﹐尤其是经过辽渖﹑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到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八百零七万多人﹐彻底打垮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

——在文化方面﹐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对工农红军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对进步文化也进行围剿。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剥夺进步文化的出版自由﹐并查禁一切宣传共产主义﹑批评国民政府﹑要求民主和抗日的书报杂志。此外﹐国民政府还以武力强行解散许多进步文化团体﹐捕杀进步文化工作者。南京国民政府在镇压进步文化的同时﹐又企图借封建传统文化和法西斯思想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抗战期间﹐全国大批高等学校迁入内地﹐其中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规模最大。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材﹐同时﹐也是孕育民主力量﹐反对国民政府专制统治的一块坚实基地。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以后﹐国统区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文化﹑教育的危机也日趋严重﹐教师﹑学生和文化工作者无以维持生计﹐在全国发动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沉重打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最后南京国民政府终于彻底覆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