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京博物院 |
释义 | § 简介 南京博物院 目前全院有各类专业人员17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50%以上,设有考古研究所、民族民俗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古建筑研究所、陈列展览部、保管部、文物征集部、图书馆、办公室、保卫部、服务部等职能部门,还设有《东南文化》杂志社,出版发行《南京博物院集刊》和《东南文化》两种杂志,具有配置成套的组织机构和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队伍。正在组织实施《南京博物院“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设想》。1933年中央博物院建院之初,就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建院宗旨:"为提倡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进。"在蔡元培、傅斯年、李济等诸位先贤和新中国成立后曾昭橘等人的带领下,南京博物院在收藏、陈列、考古发掘、科研、出版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30年代中期起,中央博物院或独立,或与中央研究院合作,对四川、云南苍洱、贵州、云南丽江、甘肃敦煌、新疆等地的民族、民俗、占迹、民间艺术、手工业等,作调查、发掘和研究,并对四川彭山汉墓作科学发掘,收集整理了一大批实物,编印出版了《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 《中华民间工艺图说》 、 《远东石器浅说》等著作。 该馆现藏各类文物标本和历代艺术品41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0件,国家一级文物1000余件,青铜、书画、陶瓷、家具、文献、丝织品等类别一应俱全。 同时该馆藏品中以原清宫瓷器为最多,以西南彝族、纳西族、傣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物为最具特色,以殷墟考古出土实物科学价值最高。其中珍品有:邳县、南京北阴阳营等出土的彩陶和玉饰件等青莲岗文化遗物;吴县草鞋山和武进寺墩等遗址出土的兽面纹玉琮、玉璧等良渚文化遗物;徐州土山东汉墓出土的银缕玉衣、鎏金兽形铜砚盒;南京西善桥、丹阳建山、胡桥南朝墓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羽人戏龙》等砖印壁画;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三彩双鱼瓶;南唐二陵出土的玉哀册及陶俑;元明之际釉里红岁寒三友瓷梅瓶;清毕沅墓出土的金凤冠 及翡翠朝珠。另外还藏有宋徽宗赵佶的《鹆图》、阎次平的《四季牧牛图》、元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倪瓒的《丛篁古木图》、明沈周的《东庄图》册、文徵明的《中庭步月图》、唐寅的《看泉听风图》 、仇英的《曲水流觞图》以及明末清初金陵八家和清中期的扬州八怪的大量作品。 § 历史沿革 南京博物院 1934年7月,傅氏因中央研究院本职事务太忙而离职,教育部改聘李济继任。李济上任后,着手进行博物院主体建筑的兴建,成立"中央博物院建筑委员会",委员长为翁文灏,委员有张道藩、傅汝霖、傅斯年、丁文江、李书华、梁思成、雷震、李济。 在1934年7月26日第一次会议上,公推其中的张道藩、傅斯年、丁文江三位为常务委员,梁思成为专门委员,会议还讨论了征用院址土地的问题。8月4日,筹备处即正式致函南京市政府,拟征收中山门内路北旧旗地为院址。至1935年4月,市政府正式函复,划定半山园旗地100亩为院址,后又增加93亩。地价、青苗、拆迁诸费共五万多元,由中央研究院补助,于1935年分别拨付。建筑费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补助150万元。当时计划建:自然馆1410平方丈,人文馆1320平方丈,工艺馆2000平方丈,公用270平方丈,共计5000平方丈。建筑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包括行政办公楼和人文馆等,人文馆暂由三馆共用。 同年4月16日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征选建筑图案章程,邀请李宗侃、李锦沛、徐敬直、杨廷宝等13位建筑师送设计图参选。审查委员会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杭立武、著名建筑师刘敦祯、专门委员梁思成及张道藩、李济等5人组成。经审查,全部图案均不符合章程规定,故决定从各图中选出比较合用、最有修改价值的图案。用不记名投票的方法,审查委员们一致选出兴业建筑事务所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的图案,报呈教育部备案。院建筑委员会聘请徐敬直为本院建筑师,由他会同专门委员梁思成等修正原图,测量院址,并指导、监督建筑工作。参选的十多份建筑图案,还于同年10月初在博物院筹备处公开陈列展览。 南京博物院 为加强对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领导,1936年4月成立了中央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由教育部会同中央研究院聘请蔡元培、王世杰、胡适、李书华、秉志、朱家骤、张道藩、翁文灏、李济、傅斯年等13人为理事,公推蔡元培为理事长,傅斯年为秘书。同年11月12日,举行了隆重的建筑工程奠基典礼。蔡元培到南京,主持奠基典礼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蔡元培先生于1940年逝世后,由王世杰任理事长。 抗战期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连同所属的文物于1937年底迁离南京,将文物分三路转移到西南各处,经过数处转辗,最终于1940年底驻扎于宜宾李庄,与同在一地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女子大学、北大文科研究所等著名科研教育机构一起成就了李庄"抗战文化中心"之名。南京博物院 日寇占据南京期间,在博物院设有防空总机构,对已完成的部分大加改造,并破坏多处,损失严重。1946年8一12月,在中山门内院部,建筑委员会连续召开了三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修复工程计划。在修复计划决定前,由傅斯年代表建筑委员会,通过谈判,解决了原承包商江裕记问题,得以另行招标复工。经过公开招标,报价最低且信誉很好的陆根记中标。1946年12月份签订合同后,即行开工,仍按原设计图案进行。主要项目包括人文馆陈列室、大小讲堂及图书室、理事会及院长办公室、人文馆保存库、研究室等。电气、卫生及消防等附属工程,也以招标的形式进行。1948年4月,第一期工程及附属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5月29日一6月8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故宫博物院在新落成的博物院陈列室内举办了联合展览,展出商周铜器、汉代文物、民族文物、历代帝后像等,蒋介石、于右任等要员名流出席、参观,观者塞途。 1949年新中国成主后,南京博物院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仍称“国立中央博物院”,直接由中央文化部领导。 1950年3月9日经文化部批准正式改为“国立南京博物院”,性质仍是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由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领导,经费由中央拨款,任务由文化部直接布置,如南唐二陵发掘,六朝陵墓调查等。50年代初,人民政府又拨款对博物院的建筑作整修、增建,至此,博物院的第一期建筑工程算最后完成。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完美地体现了设计图案的精神和要求,形象古朴庄重,气势雄伟高大,因屋檐两边呈弧形渐渐向上翘去,庄重中又略有轻灵之感,而不显板滞沉重,成为南京城东一处醒目且耐人品赏的风景。 1950年7月改由华东文化部领导,属华东大区博物馆,包括东南地区五省一市(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上海),还建立华东文物工作队,队部设在南京博物院,这期间发掘了山东沂南汉画像墓、安徽寿县春秋时代蔡侯墓、浙江杭州老和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福建闽侯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还奉命派人到郑州协助发掘商代遗址。 1954年9月华东大区撤消后,南京博物院改由江苏省政府文化局领导,属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 § 建筑风格 中央博物院的建筑设计思想是力图体现中国早期的建筑风格,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区别于中山东路上其他几幢大屋顶的仿古建筑。辽式建筑于10一12世纪在我国北方形成,它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又有变化。主要表现为造型朴实雄浑,屋面坡度较平缓,立面上的柱子从中心往两边逐渐加高,使檐部缓缓翘起,减弱大屋顶的沉重感。尤其是屋顶下简洁而粗壮有力的斗拱,主要是起结构受力作用,不像明清以来的建筑斗拱,装饰意味越来越浓,受力性能越来越弱。中山东路的其他几幢仿古建筑,基本上就是仿明清风格的。博物院建筑委员会经过研究,决定采用辽代的式样来建造博物院。徐敬直的设计图原是仿清式建筑的,在梁思成、刘敦祯两位顾问的指导下,徐敬直和李惠伯两人重新设计了建筑图案。总体布局强调深层次的对称轴线,主体建筑离中山东路主干道较远,前面留下宽敞的空间,做草坪、广场和绿化带,大殿前建有宽大的三层平台,这样设计,可以衬托主体建筑的雄伟高大。大殿仿辽代蓟县独乐寺山门形式,其结构多按《营造法式》设计,某些细部和装修兼采唐宋遗存。大殿为七开间,屋面为四面曲面坡的四阿式,上铺棕黄色琉璃瓦。陈列室仿自美国某博物馆,做成平屋顶,外墙加中国古典式挑檐,使之与大殿风格协调。整座建筑物设计科学合理,比例严谨,是在满足新功能的要求下,采用新结构、新材料建造的仿辽式殿宇的优秀实例,受到建筑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南京博物院第一期工程约占全部工程的58.5%,约需款90万元左右。建筑委员会采用招标的形式确定工程的营造者。投标厂家达22家之多。1936年,建筑委员会经仔细审查考察,最后确定江裕记为承建人,新金记和余洪记为候补得标人。合同正式签订后,江裕记于同年6月初动工兴建。院舍工程进行一年多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原本还有半年完工的工程不得不于8月底停工。当时第一期工程已完成大半(约完成75%)。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建国50年来,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绩更为突出。首先把原中央博物院留下的建筑未了工程,修缮而装饰一新,屋顶铺盖金黄色琉璃瓦,添砌仿汉阙大门,修筑庭前马路,绿化周围环境,兴建大殿前的月台。门前面向通往东郊明孝陵和中山陵的林荫大道,沪宁高速公路经门口穿过而进入市内繁华地区;门内庭园广阔,花木葱葱似锦,衬托出仿辽式宫殿建筑的陈列大殿的端严和壮观。 除原有中山门、朝天宫两处藏品库房外,近年又在大殿右侧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现代化的新库房,使文物保管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大殿底层的新展厅,即30年代原图纸上设计的连接二楼陈列大厅的底层陈列厅,计2400平方米,也已建成,目前连同二楼2390平方米陈列大厅,举办有《长江下游五千年文明展》 、 《我们的昨天——祖国的历史、民族和文化展》、 《江苏考古陈列》三个基本陈列,常年对观众开放。大殿前方西侧的一座与现大殿相似的仿古宫殿式艺术陈列馆,即30年代原计划兴建中的工艺馆,计12600平方米。内设珍宝馆、青铜馆、瓷器馆。书画馆、玉器馆、织绣馆、陶艺馆、漆艺馆、民俗馆、现代艺术馆、名人书画馆等11个专题陈列展馆。 § 藏品征集工作 南京博物院 藏品征集工作有长足发展,目前有各类藏品42万件,国宝级文物和国家一级文物有二千件以上,其中考古发掘品、少数民族文物、外国文物、宫廷器皿、清代文书以及日寇投降仪式的文物,都是全国独有的罕见品,科学价值较高。院藏中外专业图书近30万册,其中还有全国少有的善本书和殿版书。历年新征集的古代书画,总数亦在3万件以上,其中包括宋、元时代的珍品,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是名列全国前茅的精品。建国后新出上的东海大贤庄旧石器,邱县大墩子彩陶器,仪征、丹徒、六合等地出土的西周和春秋时代青铜器,盱眙出土的战国金兽,徐州和扬州东汉诸侯王墓出上的银缕王衣及“广陵王玺”金印,南京、丹阳一带六朝时代的青瓷器和“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刻壁画,以及南京祖堂山南唐二陵的陶舞诵,都是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近年主持或参加的考古工作,如昆山赵陵、高邮龙虬庄、扬州唐城、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以及苏州真山吴楚贵族墓地,“八五”期间,相继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及获得荣誉奖。与日本学术单位合作的“佛教南传”、“早期水稻田遗址考古”、“江南人骨研究”都取得了备受国内外瞩目的成绩。 § 陈列展览 南京博物院陈列展览在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还举办各种专题展览,总数约300个左右,观众达1200万,其中海外观众50余万,影响几乎遍及世界五大洲。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对外开放,进行国际间文化交流,曾先后在日本、德国、埃及、墨西哥、苏联、比利时、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举办展览,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最大努力和积极贡献。 § 民族民俗学调查工作 民族民俗学的调查和征集工作是南博机构建置的另一特点,是全国博物馆中唯一设置有民族民俗学研究的机构,它起源于40年代在川、康、黔等省对彝、纳西、苗、傣、傈僳等少数民族的调查,而近年主要对太湖地区汉族的民俗、民风进行专题调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 文物保护技术研究 南京博物院 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起步于70年代中、后期,近10年来就先后有“旧纸张保护技术”、“NMF—1防霉剂”、“复方中草药杀虫剂”等14个项目,相继获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各种等级大奖或进步奖。其他科研项目亦取得可喜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发表各种论著800篇(本),其中《南唐二陵》 、 《沂南汉像石墓发掘报告》 、《六朝艺术》、《南京博物院藏宝录》、 《华夏瑰宝》 、 《东方文明之光——纪念良潜文化发现60周年》等科学性较高的专著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还有11篇论文获省社科二、三等奖,9篇论文获省文化厅首届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院办的《东南文化》杂志已连续三届被评为省内10种优秀社科杂志之一。近年还多次成功地举办了多种学术研讨会。其他方面诸如环境绿化、摄影、书法作品、治安保卫等,也都受到政府的嘉奖。 § 学术活动 南京博物院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民俗学会和吴文化学会都挂靠在南京博物院,并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学术活动。“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江苏站”也附设在这里。还为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10多所高校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帮助实习辅导。又是南京地区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还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不定期培训文博专业人员。为全国各地的文博单位培养了若干专业人才。 § 瓷器 描彩漆如意形经盒南京博物院 高6.5厘米 长27厘米 宽18厘米 木胎, 如意形盒,原存放经书。盖面寿字,双胜,花果纹,外壁一圈八吉祥纹。 金漆如意 长37 宽12厘米 木雕 金漆,折枝牡丹三朵盘屈而成,寓意富贵吉祥。 金地识文描金彩漆高足碗 高12 口径13厘米 木胎,碗心包铜皮至口沿,内外金漆地,腹部外为团花纹,如意云头,贯套纹,足部璎珞纹。 百宝嵌竹石纹挂屏 长97 宽74厘米 紫檀边柜,黄色漆地上以各色玉石镶嵌一幅竹石图。 § 玉器 翡翠双桃子母洗南京博物院高3. 9厘米 长1 2.8厘米 宽9. 2厘米 器雕作双体洗,一大一小,由双桃雕空而成,其同生于一枝上,形似子母。双桃之侧,不仅分别长出一双石榴和一对佛手,还分别立着一只鹊鸟。 佛手形玉花插 通高1 7厘米 口径1 4.9厘米 炉仿作圆簋形,盖呈覆圈足圆碗形,圈顶四侧各拱一镂雕翔风,簋喇叭颈,溜肩双耳,镂雕作变体挂凤,挂于左右两侧的口沿和腹上,腹前后侧饰衔环铺首,喇叭形圈足。 § 研究成果 南京博物院 在抗日战争内迁西南期间,一批著名专家云集于此,如李济、吴金鼎、夏鼐、曾昭橘、王天木等。进行考古发掘、民族调查,该院还编辑出版《南京附近考古报告》 、《华东新石器时代遗址》、 《沂南汉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南京博物院院藏古画选集》 、《南唐二陵发掘报告》、《扬州八家画集》、《江苏省出土文物选集》 、《苏州砖刻》 、《南京博物院藏画集》、《江苏彩陶》 、《江苏六朝青瓷》 、《六朝艺术》 、《南朝陵墓石刻》 、《太平天国壁画》 、《南京博物院》 、《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么些象形文字字典》等数十种图册、专著及《南京博物院集刊》、《东南文化》等刊物。 2002年10月15日 南京博物院网站(http://www.njmuseum.com)获得“中国优秀文化网站”称号。 2002年11月中旬-2003年1月22日,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宿迁市文化局、泗阳县广播电视文化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泗阳县三庄乡的陈墩汉墓、大青墩汉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青铜器、漆木器、玉器、乐器、钱币、印章等一批珍贵文物,并且还发现了由庞大的木质大门、回廊、院子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建筑形态。 2002年4月26日 我院获南京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南京市无碍设施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 在江阴佘城遗址发现商代中期公共建筑。图为2号房址。 6月21日 张雪菲同志参加江苏省"省级机关纪念建党80周年演讲比赛",荣获中共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作委员会颁发的演员二等奖.徐湖平作品《五月的鲜花》荣获一等奖。 § 旅游提示 交通图 地址:南京中山东路321号 邮编:210008 交通指南:可乘坐旅游1号线、旅游2号线或者59路、29路、5路、9路、36路,51路、55路公交车至中山门站下 开馆时间:09:00—16:30 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于2008年2月8日起实施对公众永久性免费开放,欢迎您和您的家人、朋友前来参观。[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