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压货 |
释义 | § 概述 压货 拼音: 解释:1. 货物积压(在港口、车站)。 压货指长期或阶段时间内占压着资金、无法销售、无法被周转、不能产生利润的商品。 压货就是库存。 库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显性库存,一方面是隐性库存。 所谓显性库存,就是产品积压在厂家库房中,尚未产生商品交易行为;所谓隐性库存,就是厂家与经销商之间已经产生了交易行为,但产品被压在经销商手上,帐面上已经有了良好的财务记录,但货物并没有真正卖出去,滞留在渠道上,堵塞了渠道,本质上还是库存。 压货也有多种:一种是良性压货,即为应对季节性需求及重大营销活动而压货,如:年节的食品、夏季的空调,需求量都是平时的数倍,企业如果不适量压货或备货,就容易断货。在企业开展重大营销推广活动之前或新产品上市大规模市场运作前,适当压货也是必需的。而另一种,就是单方面的过度压货。 § 利弊 站在企业角度看,采用压货方式可以用来促进销售,其出发点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压货是一种内部销售管理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对内部销售人员的年终奖金上。通过这种激励政策,促使他们进行市场开发; 第二、为企业产品销售旺季、促销活动做好库存准备,防止因物流滞后而出现的断货、缺货现象; 第三、从竞争角度考虑,通过压货方式挤占渠道,防止竞争对手吞噬自己的网络; 第四、促使代理商销售自己的产品,把货物压到代理商或中间商那里,给他们好的政策,迫使他们想办法进行销售。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我们发现压货的确是一种营销手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压货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企业压货不合理,或者目的不端正,就会给自己的产品销售埋下祸害。同时,如果压货之后不进行正常的“售后服务”,也会留下更多的压货“后遗症”,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