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博爱县西关清真寺 |
释义 | § 清真寺基本信息 名称:博爱县西关清真寺 河南省博爱县西关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博爱县西关 邮编:454450 年代:元朝 § 清真寺简介 数据参数 到2009年,清真寺南北长102米、东西宽84米,占地12亩,主要建筑十二座:总殿(含卷棚、大殿、窖殿),占地16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0人礼拜;南北讲堂,各3间,占地168平方米;南北教学楼,各12间,占地368平方米;退思轩,6间,占地167平方米;望月楼,8间,占地168平方米,建筑面积152平方米;大门,1间,占地100平方米;北跨院教学楼,20间,占地512平方米;教长室,3间,占地70平方米;掌教室,3间,占地70平方米;沐浴房,5间,占地560平方米。 历史 主要古碑7通;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四年(1739年)碑;清仁宗禺页嘉庆八年(1803年)碑;清文宗奕泞咸丰十一年(1861年)碑;清穆宗载淳同治二年(1863年)碑;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碑;中华民国九年(1920年)碑;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碑,它们或被置于碑楼内或被镶在墙壁上。 环境 瞻拜整座寺院,给人的印象非常美好:身处闹市但环境雅静;历史久远但古今并蓄;高低错落但搭配合谐;占地广阔但结构严谨,特别是琼楼玉宇、雕梁画栋、造型生动、古色古香的建筑气势以及悬挂在卷棚、大殿中的“朱元璋百字赞”、“乾坤昏晦还须日月光辉,心地朦胧必以正教开彻”、“参造化非高远唯有一理存心,认真主无影形全凭万物作证”、“信六箴探本穷源彰道保真,奉五功开蔽通塞复理还本”等匾额、楹联更令人荡气回肠,欲歌欲诗、留连往返。 建筑 大门楼1间为双层斗拱,绿琉璃瓦覆顶。脊峰的鱼肚白宝葫芦有1米多高,如凤冠顶珠。门楼东西两侧有对应两个大圆窗,恰似凤眼。整个门楼如凤头,且正在向北扭动回头看。 门楼东边挂着“搏爱县伊斯兰教协会”的长牌子,两对石狮神采奕奕横卧左右。“清真寺”立匾悬挂门楼。二层门楼上前后悬挂着“正教真体”、“真主至大”两块大小对应的横匾。 进门楼在北是4米宽5O多米长的青砖地、红砖墙的长廊通道,这通道很像凤凰的长脖子。 北端山墙是一仿木结构的砖砌雕刻的照壁。壁上有麒麟飞马陆兽,下有形体各异的鸭鹅飞禽,中有国色天香花王牡丹摇曳生姿,左右有圣洁荷花出水相衬。照壁前,立有博爱县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水泥牌子。 壁前西望,是明三暗五的二门楼。楼上悬“教一归真”的模匾。进门回观,“望月楼三字红地金字光彩照人。门楼南边是放殡尸匣厅,北边是沐浴厅,西边对称,犹如凤肩。 进二门就是宽阔的大院,这大院无疑就是凤身躯干,院内四周绿柏盆花异草垂溢四溅,沁人心脾。院内南北两厢各有栏杆房屋3间,各有对称的转花楼6间,均都是精雕细刻,工艺精湛,造型考究,古色古香,十分典雅。 大院西边是雄伟壮观的寺大殿。殿前有一阅台,台两边有两条长长的滑石,恰似凤腿。上了阅台,便到报前。大殿分前殿中殿后股三部分,浑然一体,其巍峨之状如挺拔的凤尾起翘。 前殿共有4排16根红漆圆木柱架梁撑起的斗拱飞檐。卷棚上有一洪武元年(1368年)御制至圣四周盘龙的“百字赞”匾。 中殿门前有一个提框,是供大家敬主仰圣表达虔诚布施用的。中段为正殿,也叫过殿。是穆民们在“晨晌哺昏宵”五个时辰礼拜的地方。殿中也有4排16根红漆圆柱支撑梁架。梁架全都是雕梁画栋,油漆彩绘,装饰精美。地下铺着席子,席上铺着南北15道棉垫,可供500多人才礼拜。后殿是1940年增设的5间。殿北侧有本村能上巧匠用上等的槐木杨木雕做而成的宣讲楼,即虎图柏。宣讲楼又分门楼、楼梯、藏经按三部分。藏经楼内存放着穆民们最尊崇的经典著作《古兰经》,并有30本,114章,6666节。 放眼外观整个大殿,前殿为双层斗拱飞檐,中殿为三层斗拱飞檐,都是油漆彩绘的画栋雕梁,绿琉璃瓦盖顶,在阳光下闪烁夺目。引人入胜。中殿峰巅上乳白色宝瓶葫芦有2米多高,直插空中,显得格外突奇祥瑞精致。 影响 该寺到2009年为止,约经20多位教长传经布道,是个非常圣洁令人敬仰的地方。该教坊有教民1350户,6196人。寺院雄奇壮观,雍容华贵,穆民十分尊崇,常有外地穆民来寺学经取道。因寺院之大,名气不小.光临参观者常常络绎不绝。河南省古建筑研究所、省文物厅。省文物局、焦作市文物工作队等有关部门和领导,都曾写临该寺实地考察过并给予很高评价,都有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情和期望。 § 清真寺历史 清真寺位于西关大街中段路北,坐西朝东,建于元代,盛于明、清,1982年7月被博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朝建立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年),丁氏等姓百余名“回回炮手”、“探马赤军”中的穆斯林奉命到清化村屯田定居,他们随后于村北择地(现清真寺“北跨院”)建拜殿3间、沐浴室等用房5间,取名“清化清真寺”,简称“清化方”。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至正三年(1343年),因回回、朱元璋部下常遇春(1330—1369年,字伯仁,安徽怀远人)、胡大海(?—1362年,字通甫,江苏泗县人)等大将联合回汉各民族兄弟英勇抗元,战功卓著,使伊斯兰教经济改善、地位提高; 明朝修缮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因御制至圣“百字赞”匾额称颂穆罕默德圣人“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授受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镱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心存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澈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孽,仁复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致伊斯兰教影响深远、兴旺发达。为此,从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3年)起,又有白氏、袁氏、程氏等一批穆斯林前往清化度日落户。为满足穆斯林骤增需求,清真寺从永乐三年(1405年)起,在原寺南侧(现清真寺“南跨院”)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先后增建窖殿3间、正殿3间、卷棚3间、南讲堂3间、北讲堂3间、沐浴室5间、大门1间、望月楼(兼作二门)5间、其它用房10间及牡丹青莲花卉照壁1座。因寺院雄伟壮观,故有“河北首方”之称。 清朝繁盛 到明末清初,这里已人气旺盛、名声大噪了:殿宇巍峨,松柏争翠,道路宽敞,车辆穿梭,商贾云集,铺面林立,回回,穆斯林与日俱增,文人、墨客等观光者络绎不绝。遗憾的是建寺后数百年间,因风云变幻莫测,寺院经历了沟沟坎坎。清穆宗载淳同治四年(1865年),窑殿之部分建筑毁于战火,后按原貌修复;清德宗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因学生增多,撤南北讲堂,建南北学生宿舍楼各6间,从此清真寺因状如凤凰得雅名“凤凰寺”; 维修现状 民国十九年(1930年),整修了望月楼南侧退思轩、望月楼北侧沐浴室及南北跨院有关用房27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紧接窑殿建后殿并将窑殿向两侧伸展,使前中后三殿连为一体;十年动乱期间,清真寺因拜殿等主要建筑被工厂占用并发生火灾,损失相当严重,虽经抢救脱险,但远远失去了昔日风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政策得以落实,寺院得以返还,广大回回、穆斯林倾财倾物,各界人士、有关部门鼎力相助,打机井,建水塔,更大梁,除砖堆,翻新屋顶,点缀池阁,将清真寺整修一新。[1] § 清真寺阿訇 博爱县西关清真寺阿訇陈鸿飞,1960年9月生,河南博爱人,回族,高中文化,博爱县西关清真寺教长,中国伊协委员,河南省政协第八届委员,河南省第四届伊协常委,博爱县政协第六届常委,焦作市第二届伊协副会长,博爱县第三届伊协会长。他年轻有为,爱国爱教,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务实精神,始终以振国兴教为己任,努力提高穆斯林文化教育,增进中阿文化交流,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早年曾在省内外部分各大清真寺刻苦钻研伊教经典知识,认真学习政策法规,终于在199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河南名坊--郑州市北下街清真寺,同时留任伊玛目,在此期间结业于郑州伊斯兰教经学院。1996年4月任"豫北首坊"-博爱县西关清真寺教长,其间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结业。他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协助政府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团结并带领广大穆斯林群众和伊斯兰教界人士为"两个文明"建设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曾荣获河南省第二届"卧尔兹"演讲比赛第二名,蝉联焦作市第二、三届"卧尔兹"演讲比赛第一名。[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