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仲冕
释义

§ 姓名

唐仲冕

§ 简介

[清](一七五三至一八二七)字六枳,号陶山,湖南善化人。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进士。曾知荆溪(今江苏宜兴)县官至陕西布政使,权巡抚。所至有惠政,尤喜修治古迹,接礼贤傻。以疾归,寓金陵(今南京)。勤於著述,有岱览、陶山文集。仲冕官荆溪时,亦尝仿古制茗壶,吴槎客(骞)有诗赠之。此在陈曼生前,而人无知之者。卒年七十五。《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艺术家徵略》

嘉庆七年(1802年)任海州知州。上任伊始,用计谋捣毁盐枭巢穴,收捕了常窜至海州烧杀掠夺的山东曹、沂一带的歹徒,民众得以安居。同年,唐仲冕首捐养廉金,发动海州、赣榆、沭阳士民捐助,建筑石室书院,招一州二邑诸生肄业。率海州士民开挖甲子河(从海州东门往北,过护城河往东,至孔望山东新浦口,接朐山河达于板浦)。嘉庆九年(1804年)五月,唐仲冕延聘翁咸封、凌廷堪、乔绍侨、乔绍傅、许乔林、许桂林等学者,在州同知县、训导、教谕等的参与下,以嘉庆十年(1805年)为下限,编纂《嘉庆海州直隶州志》,且于该年十一月成书。嘉庆十一年(1806年),唐仲冕移知通州,后官至陕西布政使。著有《陶山文录》、《陶山诗录》。 个人介绍

唐仲冕(1753-1827),字云枳,号陶山居士,世称唐陶山。原籍善化(今湖南长 唐仲冕像

[1]沙)。后客居肥城县(今肥城市)涧北村。清代著名泰山学者。

人物生平

乾隆三十三年(1768),唐仲冕之父唐焕出任平阴知县,仲冕随父至此。两年后,生母谭氏病卒,仲冕葬母于肥城陶山之阳,自此,结庐墓侧守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唐仲冕在陶山东麓修道书院潜心读书,自号陶山居士。寄情山水,遍游陶、牛二山,穷陶山七十二洞之奇,览牛山风景之丽。

个人作品

曾画《陶山望杏 图》,著《牛山叠翠》诗,一时文人竞相赞颂。成就及荣誉乾隆四十六年(1781),唐仲冕应泰安州官员之邀,赴泰安主持泰山书院。其间,泰安知县黄钤重修《泰安县志》,唐仲冕参与其事。他“历扌门葛攀罗之险,亲历岱畎”,探访泰山名胜,遍览泰山典籍,对泰山地理历史作了深入研究。以为《泰山道里记》《泰山搜玉集》等书“各述一门,非岱岳之全”,而 唐仲冕苏州石刻像

[2]成书于明代的《岱史》, 虽资料丰富,但“分类杂陈,率多挂漏”,县志诸书也限于体制,对泰山未能遍录,“每以记载阙如为憾”。乾隆四十七年(1782),他效仿《史记》《汉书》的体例笔法,编撰《岱览》,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完成巨著,历时12载。《岱览》全书共32卷,分《首编》《总览》《分览》《博览》《叙览》等6部分,“征引经籍六百五十五种,录次金石七百六十六通”,层次明晰,稽考精审,图文并茂,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吴锡麟、史学家洪亮吉、钱大昕等人的称赞。钱大昕为此书题诗:“东岳寰中秀,图经手自编,群山收一览,五岳独自光。”唐仲冕勤于笔耕,著作颇多,除《岱览》外,尚有《陶山文录》十卷,《陶山诗录》二十四卷。

乾隆五十八年(1793),唐仲冕中进士,历任荆溪(今江苏宜兴)、吴江知县,后升任海州(今江苏东海县)知州,又调任通州(今四川达县)、苏州知府。嘉庆十年(1805),官至陕西布政使,代理巡抚。任职期间,兴利除害,多有惠政,乡民为之建生祠。辞官后迁居金陵(今南京) ,道光三年(1823) ,唐仲冕返陶山祭扫母墓,写下了著名的《扫墓》诗。清宜宗为表彰他的功绩,特恩谥唐母为夫人,在其墓前立石人、石马及华表等,并刻立神道碑,遗迹至今尚存。道光七年(1827),唐仲冕病卒金陵,终年74岁,其子遵遗嘱将其归葬肥城陶山。

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

乾隆四十六年(1781),唐仲冕应泰安州官员之邀,赴泰安主持泰山书院。其间,泰安知县黄钤重修《泰安县志》,唐仲冕参与其事。他“历扌门葛攀罗之险,亲历岱畎”,探访泰山名胜,遍览泰山 唐仲冕半身像

[3]典籍,对泰山地理历史作了深入研究。以为《泰山道里记》《泰山搜玉集》等书“各述一门,非岱岳之全”,而成书于明代的《岱史》, 虽资料丰富,但“分类杂陈,率多挂漏”,县志诸书也限于体制,对泰山未能遍录,“每以记载阙如为憾”。乾隆四十七年(1782),他效仿《史记》《汉书》的体例笔法,编撰《岱览》,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完成巨著,历时12载。《岱览》全书共32卷,分《首编》《总览》《分览》《博览》《叙览》等6部分,“征引经籍六百五十五种,录次金石七百六十六通”,层次明晰,稽考精审,图文并茂,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吴锡麟、史学家洪亮吉、钱大昕等人的称赞。钱大昕为此书题诗:“东岳寰中秀,图经手自编,群山收一览,五岳独自光。”唐仲冕勤于笔耕,著作颇多,除《岱览》外,尚有《陶山文录》十卷,《陶山诗录》二十四卷。

乾隆五十八年(1793),唐仲冕中进士,历任荆溪(今江苏宜兴)、吴江知县,后升任海州(今江苏东海县)知州,又调任通州(今四川达县)、苏州知府。嘉庆十年(1805),官至陕西布政使,代理巡抚。任职期间,兴利除害,多有惠政,乡民为之建生祠。辞官后迁居金陵(今南京) ,道光三年(1823) ,唐仲冕返陶山祭扫母墓,写下了著名的《扫墓》诗。清宜宗为表彰他的功绩,特恩谥唐母为夫人,在其墓前立石人、石马及华表等,并刻立神道碑,遗迹至今尚存。道光七年(1827),唐仲冕病卒金陵,终年74岁,其子遵遗嘱将其归葬肥城陶山。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

唐仲冕像取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

2

。唐仲冕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3

唐仲冕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