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厉以宁 |
释义 | § 人物介绍 厉以宁 厉以宁,男,1930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省仪征市;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 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 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1994年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现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中日关系学史学会会长。 1998年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 研究领域 厉以宁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其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它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重要的影响。 § 主要理论观点 厉以宁 1.社会主义经济首先是商品经济,市场对经济的调节是第一次调节,政府对经济的调节是第二次调节。 2.平衡只是一种分析方法,是分析的出发点,平衡本身不是目的 。如果经济不能发展,仅有经济平衡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 ,经济总是在波动中不断前进的。 3.改革固然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但这种宽松的环境只能是改革的结果而很难人为地将其创造为改革的前提。 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不是价格改革而是所有制改革。 5.中国所有制改革主要是指全民所有制的改革。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可以租赁或拍卖;一般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可以由承包向股份制过渡;某些国民经济命脉部门的特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经营。 6.2001年4月28日,任厉以宁在“2011横琴金融论坛”上指出,当前的通货膨胀是一次综合型通货膨胀,包含国际输入、成本推动等多重因素。增加供给是治理当前通胀的主要对策,紧缩政策必须适可而止,以防止“滞胀”的发生。 [1] § 所获荣誉 厉以宁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包括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最高奖)、2008经济年度人物特别荣誉奖、2009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 主要著作 厉以宁已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1990年后主要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环境经济学》等。厉以宁 主要作品: 1.《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教育经济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3.《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4.《消费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简明西方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 6.《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7.《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北京,人民日报,1987。 9.《国民经济管理学》,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第一版);1998(修订版)。 10.《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第一版);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11.《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12.《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北京,三联书店,1995。 13.《转型发展理论》,北京,同心出版社,1996。 1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湖南,湖南出版社,1997。 15.《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