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博帕尔事件
释义

§ 简介

博帕尔事件

博帕尔事件发生于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Bhopal)美国联合碳化物(Union Carbide)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事件。当时有二千多名博帕尔贫民区居民即时丧命,后来更有两万人死于这次灾难,二十多万博帕尔居民因而永久残废,现时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些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

由于这次大灾难,世界各国化学集团改变了拒绝与社区通报的态度,亦加强了安全措施。但亦因这事件,很多环保人士以及民众,都反对将化工厂设于邻近民居的地点。新化工厂的设置,都会引发民众的抗争。

而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经过在美国和印度多番诉讼,亦因这次惨剧要向印度政府赔偿四亿七千万美元,并要出售该集团持有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百分之五十股权,用以兴建治疗受影响居民的医院和研究中心。不久,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被人狙击,虽然狙击失败,但董事局仍将美国联合碳化物分拆成若干公司,包括永备电池集团(Energizer)。而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在2001年2月,成为美国陶氏化工(Dow)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

该事件被认为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之一。[1]

§ 过程

工厂一夜间泄漏四十吨毒气,翌晨一些生还者坐在工厂门外,他们的眼睛和肺部被严重损害。

1984年12月3日的凌晨,美国联合碳化物(Union Carbide)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事件。

大约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在博帕尔市上空蔓延。很快,50万人的居住区已被这种“雾气”笼罩。人们在睡梦中惊醒并开始咳嗽,呼吸困难,眼睛被灼伤。许多人在奔跑逃命时倒地身亡,还有一些人死在医院里,众多的受害者挤满了医院,医生却对有毒物质的性质一无所知。

这起污染事件造成近两万人死亡,20多万人受害,约5万人失明,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2]

§ 事件原因

事故的起因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

这次灾难泄漏的化学物质,称为异氰酸甲酯(Methyl Isocyanate),是一种氰化物,一旦遇水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根据事件的报告,这次有水渗入载有异氰酸甲酯的储藏罐内,令罐内产生极大的压力,最后导致罐壁无法抵受压力,罐内的化学物质泄漏至博帕尔市的上空。[1]

§ 伤亡数据

统计数据显示,中毒死亡人数已达8000人,受伤人数达 500,000人。事件还造成122例的流产和死产,77名新生儿出生不久后死去,9名婴儿畸形。到19年后,死亡人数已升至20,000人。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中毒事件。

§ 事件本质

博帕尔 地理位置 (图中红点处)

博帕尔事件是发达国家将高污染及高危害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一个典型恶果。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的工厂与设在美国本土西弗吉尼亚的工厂在环境安全的维护措施方面采取的是“双重标准”,美国本土的这类工厂都设有先进的电脑报警装置,并大都远离人口稠密区,而博帕尔农药厂只有一般性的安全措施,周围还有成千上万的居民。

这些企业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热衷于吸引外资、重视技术和设备而忽视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现状,把一些发达国家几乎不允许设立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所谓的“工业的重新布局”——把污染企业从受控制区域向不受控制区域转移,被称为“污染天堂”理论。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为回避本国限制生产有害物质的法律规定,为节约大量环保费用以增加利润,于1977年在印度中部博帕尔创建了印度联合碳化物公司,这是其拥有全部产权的一家子公司。另一家子公司在本国西弗吉尼亚州。它们生产一种叫甲基异氰酸盐的气体,是制造农药西维因和涕灭威的原料。

根据英国化学工业协会主席的声明,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停止生产和贮存大量的甲基异氰酸盐了。博帕尔工厂却继续在生产这些化学剂。该公司为了追逐暴利,在博帕尔工厂的设计方面没有采用美国公司同类企业中安装的应急预警计算机系统和储存化学毒剂的安全可靠场所。因此,博帕尔工厂是在既无预防措施,又无安全原则的条件下,生产着剧毒的甲基异氰酸盐。21℃时就成了气体。从储气罐中渗出的毒气通常会通过一个氢氧化钠涤气器进行中和成为无害气体,但压力增加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涤气器来不及中和这些跑出来的毒气。

§ 事件影响

苦难家庭(1984) 这样的家庭数以千计,父母子女背负着相同的病痛,他们的眼睛不断流泪,呼吸困难,肺部严重受损,无法根治。

博帕尔的灾难产生后,世界舆论为之大哗。不少报刊纷纷载文指责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指出它设在印度的工厂与设在美国本土西弗吉尼亚的工厂在环境安全的维护措施方面,采取的是“双重标准”。

跨国公司往往把更富危险性的工厂开办在发展中国家,以逃避其在国内必须遵守的严厉限制。现在这已成为带有明显倾向性的问题。

拉·甘地总理代表印度政府要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赔偿损失,同时郑重宣布,印度政府今后不准许在人口稠密地区生产任何危险物质。

由于这次大灾难,世界各国化学集团改变了拒绝与社区通报的态度,亦加强了安全措施。但亦因这事件,很多环保人士以及民众,都反对将化工厂设于邻近民居的地点。新化工厂的设置,都会引发民众的抗争。

§ 法律追责

损失赔偿

美国梅尔文·贝利律师事务所和另外两家律师事务所共同代表印度受害人提出了诉讼,要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赔偿一百五十亿美元,控告这家跨国公司在设计与经营方面都有不当,致使工厂毒气外泄,造成大批人员死亡的工业事故。

而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经过在美国和印度多番诉讼,亦因这次惨剧要向印度政府赔偿四亿七千美元,亦要出售该集团持有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百分之五十股权,用以兴建治疗受影响居民的医院和研究中心。不久,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本身亦被人狙击,虽然狙击失败,但董事局仍将美国联合碳化物分拆成若干公司,包括永备电池集团(Energizer)。而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在2001年2月,成为美国陶氏化工(Dow)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

在灾难发生后,死难者的代表分别向印度和美国法院提出赔偿诉讼。最后由印度政府,代表死难者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赔偿要求,最后裁定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以及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需要赔偿4亿7千万美元。由印度政府成立基金,分配给各死难者。

罪行审判

2010年6月,印度法院对8名“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直接责任人予以最少2年有期徒刑的惩处。多达178名控方目击证人和3800页的书面证明促使法官作出了终审判决。包括印度联合碳化物公司前主席马亨德拉在内的8名嫌犯终被绳之以法。[3]

§ 恶作剧

死难者的头骨(2001) 医院研究过死者的髗骨,

发现工厂泄漏的甲基异氰酸酯毒气会损害脑部。

2004年12月3日,事件的20周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访问片段,一名声称陶氏化工的代表宣布公司愿意清理灾难现场和赔偿死伤者。播出后陶氏化工的股价在23分钟内下跌4.2%,市值约20亿美元。陶氏化工立即发表声明指该名受访者与公司毫无关系。BBC发出更正并播出道歉声明。该名受访者原来是恶作剧组织The Yes Man的成员。该组织于2002年曾冒认陶氏化工设立网站解释博帕尔事件经过。

2004年,BBC一名监制向假冒的网站发出电邮,邀请接受访问,The Yes Man的成员欣然答允。该组织表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向大众展示企业如何能够为事件作出补偿,以及为事件争取曝光,因为该次灾难已渐被淡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