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挺烈士 |
释义 | 字希夷。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1911年,15岁的叶挺在惠州府立中等专业学校读书时,就毅然剪掉辫子,义无反顾地响应孙中山反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 1912年,叶挺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后进入保定军官学校。1919年,叶挺投身孙中山领导的三民主主义革命,参加了粤军,同年参加了中国国民党。后升任少校参谋、总统府警卫团营长。在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他率部和全团官兵一起守卫总统府,英勇反击数倍于已的叛军,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离险境。 1924年,叶挺辞掉军队中的职务,后赴苏联留学,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留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 叶挺从苏联回国后,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他率领该团作为北伐的先遣队,与兄弟部队一起,分头疾进,夺取汀泗挢,占领贺胜挢,攻陷武昌,无往而不胜,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卓着功勋。因此,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叶挺带领所属部队,参加中共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1927年8月1日,他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一起,发动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叶挺在起义中任前敌总指挥和十一军军长,起义军南下到广东潮汕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了。同年12月,叶挺与张太雷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亦未能成功。 广州起义失败后不久,叶挺脱离中共党组织,在海外流亡了十年。 三十年代初,日本侵略军侵占中国东三省后,叶挺从外国澳门居住。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他挺身出任新四军军长,在敌后长江下游指挥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创建了苏南、苏北、皖东、豫皖苏边等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叶挺被蒋介石非法扣押,在狱中被囚禁了五年。对此,周恩来曾深情地评价说:“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在监狱五年,叶挺经历一生中最严峻的考验。国民党当局威迫利诱要他投降,叶挺坚决表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叶挺在狱中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囚歌》,立志要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叶挺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与国民党当局反复交涉和斗争,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下,叶挺获释出狱。他出狱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亲笔修改了中共中央给叶挺关于接受他加入共产党的复电。 1946年4月8日,叶挺、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奉命乘飞机由重庆飞往延安时,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失事,他殉难时年50岁。毛主席为其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