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挺 |
释义 | § 简介 叶挺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今天属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杰出的军事家。 [1]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流芳百世。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 1988年10月,叶挺成为中央军委确定的中共33名军事家之一。 § 生平 人生早期 叶挺年轻时留影叶挺,1896年9月10日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1911年入惠州府立蚕业学校。 1914年12月,叶挺到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攻读军事知识。 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9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在福建漳州加入建国粤军,并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0年,孙中山命令建国粤军攻打桂系军阀莫荣新,黄皮径战役,叶挺一举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声名大振。同年十月就任工兵营副营长。 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部队炮轰总统府,叶挺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期间 1925年9月,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旋调任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 1926年5月,率部北伐,担任先遣队,从肇庆、新会出发,向湖南前线挺进,讨伐吴佩孚。6月5日,独立团经过两天的战斗,攻占湖南攸县城,7月20日攻占浏阳。8月,攻占湖北咸宁汀泗桥。随后连克桃林铺、印斗山等地,8月30日占领贺胜桥。9月,率部围困武昌。10月10日,率部攻入武昌。叶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隶属之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此时,第四军军长为张发奎。 1927年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办公,国民革命军进行了扩编或改编,叶挺被任命为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兼任第十一军副军长。 1927年5月,夏斗寅叛变,袭击武昌。叶挺率部奋勇作战,打垮夏斗寅。 广州起义 1927年8月1日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起义军进入潮州、汕头地区,在寡不敌众而遭失败的情况下,叶挺等护送病中的周恩来转移到了香港。 1927年12月11日,叶挺从香港回到广州领导广州起义,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 1928年广州起义失败后经香港、马来西亚、日本至苏联。由于先后受到李立三、王明的无端指责而决定退出共党,加入由国民党左派邓演达、陈友仁、宋庆龄发起组织的“第三党”。先后流亡德国、法国等地,以翻译德文文章为生,成为素食主义者。 1932年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抗日战争 1939年叶挺军长在新四军军部执手杖的戎装照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 1938年,叶挺亲率部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扫荡”,得到了蒋介石的致电嘉奖。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之后入狱五年。在狱中作《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飞机失事遇难 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获释,第二天,他就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4月8日,他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遇难身亡,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扬眉和幼子阿九。 死讯传出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题词:“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遗体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 作品 有《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与指挥》等,他记录军旅生涯的部分照片,被收入《叶挺将军摄影集》。 § 家庭 1925年,叶挺与李秀文结婚。 长子:叶正大 二子:叶正明 三子:叶华明 四子:叶正光,媳董桂芝。 八子:叶启光 大女儿:叶剑眉 小女儿:叶扬眉(周恩来曾认其为干女儿) 幼子:叶阿九 孙子:叶大鹰,著名导演,作品《大喘气》、《红樱桃》,《红色恋人》。并在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我和爸爸》中扮演“爸爸”一角。 § 流亡生涯 这位曾被毛泽东称为“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的名将曾经有过一段海外流亡生涯,而这段经历对叶挺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苏联出走西欧 周恩来和叶挺、项英留影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在两天后失败。随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掀起白色恐怖,到处搜捕起义领导人。叶挺机智地化装成盲人,到了香港。 叶挺到香港后,迅速和党组织建立了联系。当时,广州起义的消息已震惊全世界,许多香港报刊也发表文章,称颂这场伟大的起义。叶挺感到由衷地欣慰。但他没想到,在党的内部,迎接他的不是鲜花,而是批判。由于广州起义较为短暂,又损失较大,很多人都要求追究责任,结果叶挺受到不公正的处理,情绪一度十分低落。 1928年春,叶挺接到党的通知,要他去苏联休养,同时讨论广州起义的问题。这个消息自然给苦闷中的叶挺带来了新的希望。他立刻假道日本,前往苏联。 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虽充分肯定了广州起义的伟大意义,却没有给叶挺平反。与此同时,共产国际东方部的领导人米夫听信了王明的谗言,对叶挺产生了偏见。于是,叶挺离开了莫斯科,开始了流亡西欧的生涯。对于此事,周恩来后来作了客观的评价:“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到了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还说他政治动摇。共产国际没有人理他,东方大学请他作报告,共产国际也不允许他去。这样,他就离开党跑到德国去了。这件事我们应该给叶挺申冤。” 以翻译德文为生,卖水果、青菜贴补家用 离开苏联后,叶挺在德国和法国度过了5年时间。1928年秋,叶挺到了德国首都柏林。叶挺很早就想到德国学习军事。早在1916年,还在保定军校学习的叶挺就选修了德文,准备将来到德国学习。12年后,他虽然如愿来到德国,但此时的叶挺却没有了当年的豪情壮志。他甚至打算放弃自己的军事政治生涯,专心搞德文翻译。他还参加过德国一个提倡吃素的流派,专心吃起素来。 初到德国时,叶挺的生活很困难,除了靠翻译德文,他还到处找些零工做,以贴补家用。在那段日子里,他卖过青菜、水果,帮人摘过果子,还在柏林等地开过小吃店,主要卖油条、烧饼和粥。顾客多是住在附近的华工,但谁也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伐名将。叶挺利用赚到的钱接济一些贫困的中国留学生和年老多病的华工,自己也买了一些德文书籍,其中光百科全书就有几十本。在此期间,他还曾到法国短暂生活过一段时间。 1930年春,周恩来来到柏林,发现叶挺对革命失去了信心,与叶挺进行了促膝长谈,告诉他干革命不能考虑自我。周恩来的话对叶挺启发很大,旅居德国的廖承志等人也不断鼓励叶挺。1928年底,叶挺接待了一位老朋友、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黄平。黄平在广州起义后受的打击最大,处分也最重,但黄平却没有丧失对革命的信心,这使得叶挺的思想再一次受到触动。 叶挺项英等同志在八路军办事处的留影 专心研究德国军事在家里搞爆破试验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叶挺逐渐摆脱了失败的情绪,他认识到,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个人的荣辱同整个革命事业相比算不了什么。此时,中国国内的革命形势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毛泽东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星星之火逐渐向全国扩展。中国革命的前景振奋了叶挺,使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决定多学些本领,为回国重新参加革命做准备。 当时,德国军队被称为世界最强大的陆军,为了研究德国军队,叶挺经常到图书馆等处翻阅报刊资料。他潜心钻研军事,希望回国后能派上用场。鉴于广州起义失败的教训,叶挺重点研究了军事工程学和军事化学,他不断做爆破试验,经常把家里弄得一团糟。叶挺对军事的刻苦钻研引起了德国人的敬佩。一位德国军事家还送给他一根特殊手杖以示鼓励,这根手杖可以当作长剑和手枪使用,深得叶挺喜爱。 1931年,国内形势的发展使得叶挺再也不能呆在国外了。当时,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三省,而蒋介石对日本一味退让,却不断调兵“围剿”红军。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使叶挺十分气愤,恨不得立刻返回祖国参加抗日。他每天翻阅大量报刊,密切注意国内局势。但远居海外,消息毕竟太少,也来得太慢。为此,他离开了德国,来到澳门,结束了海外流亡生涯。 § 大事记 1896年 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9年 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 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2年 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 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4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 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6年 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 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 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起义部队南下期间,周恩来要他注意蔡廷锴的动向和思想情况,他不以为然,结果蔡廷 锴投向国民党,导致重大损失。 1927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在中国革命的转变关头,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起 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5月,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0年10月初,日军五千余人在空军配合下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将敌击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曾作《囚歌》明志。 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获释。 3月5日,他就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在狱中,叶挺说:“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 4月8日,他后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享年50岁.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 五女儿杨眉和幼子阿九。 § 逸事 1927年广州起义时,起义部队指挥没有接受他的意见而导致大部人马被包围,叶挺及聂荣臻及时撤走部分队伍,保存了部分生力军。但是,叶却因而受当时左倾的党中央的责难。之后,叶远赴欧洲,与党中央失去联系。 1946年,叶挺获释次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马上回电接受。但是,据推测此举惹恼了蒋介石,以至于后来飞机失事,可能是有人故意破坏飞机。同行的王若飞、博古、叶挺夫人及二名子女同时遇难。 § 故居 叶挺故居 叶挺故居是叶挺的祖父叶沛林所建,到20世纪90年代时,房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故居里摆设了150多件珍贵的照片、实物、文物,大致概括了叶挺的一生。于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正式开馆。 叶挺纪故居自开放以来,成为惠阳区及周边市、县(区)的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党组织等单位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史和军事教育基地。 囚居纪念馆 囚居旧址纪念馆恩施市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位于叶挺路112号,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它是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筹资21万元,于原址处按原样修复而成的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并增建了纪念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12月和1995年3月,先后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