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同里遗址 |
释义 | § 关键词 同里遗址 § 情况连接 同里遗址 同里遗址现存面积约32万平方米,史前时期的文化堆积约1—1.5米,环绕遗址一周分布有宽10米以上的壕沟,并在遗址北50米的地方发现一处良渚文化时期的高台墓地 。 抢救性发掘发现崧泽文化1座祭台和64座墓葬。祭台被宋代地层所压,建筑在其下的崧泽文化村落之上,形状呈正方覆斗形,顶部宽10米、底部宽16米、高约1.3米,土台5个面贴有红烧土块,其下四周场地也用红烧土铺垫,近土台处场地红烧土块较密集,远处渐稀少。而64座崧泽文化墓葬与祭台属同一层次,分布于祭台的北侧,呈南北3列向东向西延伸排列。墓向大多为南北向,头向南,少量东西向,东向西。因墓葬位于现代水位以下,人骨大多保存不好,许多墓葬只能看清人骨轮廓,墓葬一般为仰身直肢,个别为侧身屈肢和二次葬,一般为单人葬,个别为二人合葬墓。墓坑为长方形浅竖穴,少量为梯形,根据墓坑大小,分3类,大墓葬坑在2.5米以上,小型墓坑仅人身长,中型墓坑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大型墓主要分布在2个区域,一是位于祭台北坡下,有4座,一是位于墓地西部,也为4座。随葬品数量大小墓葬相差悬殊,大墓一般在20件以上,小型墓葬7—8件以下,少量墓仅见人骨架。随葬品种类有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陶器一般位于墓葬两端,玉器主要位于头部和手部,石器位于头部和腿部,骨器位于头部和手部。陶器327件,大多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红褐陶,主要器物组合为鼎、豆、罐、壶、盆、杯等,另有钵、缸、瓶、盅、澄滤器等,器类中以坛、壶、杯组成的酒器最具特色,它们制作精美,非一般实用器皿,可能是陶礼器。陶器中另一大特色是较多的器物饰有花纹,一部分为通体纹饰,另外有一部分少量彩绘陶器。石器20件主要有石锛、石钺2类,特别是石钺,制作规整,磨制光滑。玉器数量较多,达25件,主要器形有璜、镯、坠饰,璜有桥形、半璧形和半环形3种,同一类璜且有大小不等之分,玉镯形制单一。牙骨器有4件,出于一个墓葬中,为2件象牙手镯和2件骨簪。根据器物特征分析,同里遗址崧泽文化遗存年代处于崧泽文化中期。 § 同里遗址 是目前发现的太湖流域最大的崧泽文化遗址,遗址四周分布有环形壕沟的特征,为研究本地区史前聚落的特点提供了范例。一群较高规格的墓葬和堆筑考究的方形夯土祭台的组合是良渚文化权贵墓地的雏形,原始字符、刻纹陶礼器及原始宗教遗存等各种文明因素的增多,为研究该地区文明起源的问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