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字军东侵 |
释义 | 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侵(Crusades Expeditions ) 1096 ~1291 年西欧天主教会 、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侵略军身缀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后以“十字军东侵”比喻讨伐。 § 战争简介 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侵是西欧封建领主、意大利大商人和罗马天主教会,对地中海东岸地区发动的侵略性军事远征。始于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克莱蒙召开宗教大会,以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撤冷为口号,煽动宗教狂热情绪,号召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侵。 1099年7月,十字军击败塞尔柱突厥人,攻占耶路撤冷,建立耶路撤冷王国,以及爱德沙伯国、的黎波里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爱德沙,法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皇帝康拉德三世因此于1147年发动第二次东侵,在小亚细亚和大马士革附近遭到惨败。1187年,埃及苏丹撒拉丁收复耶路撒冷,德皇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与英王理查一世遂于1189年发动第三次东侵,与撒拉丁连番激战,无功而返(失败)。1202年,教皇英诺森三世(一个人的名子)策划了第四次东侵,原计划攻取埃及,但在威尼斯商人的干预下,反而进攻信奉同一宗教的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在巴尔干的大部地区,建立“拉丁帝国”。第五次(1217年~1221年)、第六次(1228年~1229年)和第七次(1248年~1254年)东侵的目标均为埃及,第八次(1270年)东侵的目标是突尼斯,均告失败。1291年,十字军丧失其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卡,宣布东侵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 历史背景 11世纪的西欧,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城市普遍兴起,东方商品已输入市场,人口迅速增长,已经分割了的封建领地收入不能满足封建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享受欲望。在长子继承制下,失去领地继承权的贵族子弟,除领受神职,享受教产收入外,大多缺少土地,成为冒险放纵、专肆劫掠战争的骑士阶层。大、小封建主以比较富庶的东方作为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对象,是十字军东侵的主要原因。同时,农奴份地减削,负担加重,生活困苦。在 970 十字军东侵~1040年间,西欧有48年饥荒 ;1085 ~1095年间 ,灾情更为严重,社会动荡 不安。转移心怀怨愤的农民的视线,引诱他们向东方寻求出路,是教俗封建主发动十字军东侵的又一因素。 在意大利威尼斯 、热那亚 、 比萨等城市的商业活动中,经营东方商品的中介贸易渐占重要地位。这些城市的商人企图排挤贸易上的劲敌阿拉伯和拜占廷商人,通过十字军东侵在地中海东部建立商业据点,进而攫取商业控制权。 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权势日增;罗马教廷正在发展成为一种超国家的政治权力。朝拜耶路撒冷及基督圣墓并和异教徒作斗争,是煽动西欧信徒宗教狂热、提高教会威信的重要手段。而且,通过十字军东侵,可使天主教会势力扩张到东方伊斯兰教国家和东正教的拜占廷帝国,加强教皇的权力和地位。 西亚和拜占廷的局势使十字军东侵有机可乘。11世纪中叶,塞尔柱突厥人从中亚向西南扩张,侵入两河流域,1055年占领巴格达。1071年,突厥人大败拜占廷军队于曼齐克特,夺取了拜占廷在小亚细亚的绝大部分领土。埃及法蒂玛王朝 所属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亦被先后侵占。但庞大的塞尔柱帝国不能保持统一政权。1092年苏丹马利克沙死后,军事贵族拥兵自立,帝国分崩离析。在频繁的战争中,西亚的基督教会和修道院颇多破坏。因此,夺取圣地成为十字军东侵的主要借口。 § 战争过程 1096~1291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侵略军身缀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11世纪的西欧,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城市普遍兴起,东方商品已输入市场,人口迅速增长,已经分割了的封建领地收入不能满足封建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享受欲望。在长子继承制下,失去领地继承权的封建主,除领受神职、享受教产收入外,大多缺少土地,成为冒险放纵、专肆劫掠战争的骑士阶层。大、小封建主以比较富庶的东方作为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对象,是十字军东侵的主要原因。同时,农奴份地减削,负担加重,生活困苦。在 970~1040年间,西欧有48年饥荒;1085~1095年间,灾情更为严重,社会动荡不安。转移心怀怨愤的农民的视线,引诱他们向东方寻求出路,是教俗封建主发动十字军东侵的又一因素。 在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的商业活动中,经营东方商品的中介贸易渐占重要地位。这些城市的商人企图排挤贸易上的劲敌阿拉伯和拜占廷商人,通过十字军东侵在地中海东部建立商业据点,进而攫取商业控制权。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通过克吕尼修道院改革(见克吕尼运动)和教皇选举制度的改革,权势日增;罗马教廷正在发展成为一种超国家的政治权力。朝拜耶路撒冷及基督圣墓并和异教徒作斗争,是煽动西欧信徒宗教狂热、提高教会威信的重要手段。而且,通过十字军东侵,可使天主教会势力扩张到东方伊斯兰教国家和东正教的拜占廷帝国,加强教皇的权力和地位。 十字军东侵西亚和拜占廷的局势使十字军东侵有机可乘。11世纪中叶,塞尔柱突厥人从中亚向西南扩张,侵入两河流域,1055年占领巴格达。1071年,突厥人大败拜占廷军队于曼齐克特,夺取了拜占廷在小亚细亚的绝大部分领土。埃及法蒂玛王朝所属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亦被先后侵占。但庞大的塞尔柱帝国不能保持统一政权,1092年苏丹马利克沙死后,军事贵族拥兵自立,帝国分崩离析。在频繁的战争中,西亚的基督教会和修道院颇多破坏。因此,夺取圣地成为十字军东侵的主要借口。 第一次十字军东侵(1096~1099) 拜占廷帝国无力抵御突厥人进攻,皇帝迈克尔七世·杜卡斯(1067~1078在位)曾向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求援。1095年,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在位)又乞援于教皇乌尔班二世(1088~1099在位)和西欧君主。1095年11月18日,乌尔班二世于法国南部克勒芒召开宗教会议,号召西欧基督徒进行圣战,从异教徒手中夺回“主的陵墓”,参加者可完全免罪。次年,第一次十字军出发。最早出发的是由法国、德意志农民和少数破落骑士组成的十字军。率领这支十字军的主要人物是隐修士彼得和小骑士穷汉华尔特。他们无装备、无给养、无组织、无作战训练,沿途兵员损失很大。在穿过匈牙利时,由彼得率领的人员约有6000~7000人,由华尔特率领的约有4000~5000人。到小亚细亚不久,除少数生还外,皆被突厥军消灭。 第一次十字军的主力是以法国贵族为主的封建主武装。近代史家认为,十字军从小亚细亚到安条克时,其人数不会超过2.5~3万人(包括骑兵、步兵)。通过两年的战争,十字军占领了地中海东部长达1200公里的狭长地带。1099年 7月15日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时大肆掠夺屠杀(见彩图)。在劫后的土地上,建立了以西欧封建制为模式的耶路撒冷王国(1099~1187)。其他十字军国家,如安条克公国(1098~1268)、埃德萨伯国(1098~1144)和的黎波里伯国(1109~1289)等,名义上为耶路撒冷王国附庸,实际上是各自独立的。西欧封建主在领地上以军事城堡为中心,统治、剥削、奴役当地居民。为了维持统治,保护朝拜"圣地"活动,他们建立宗教骑士团作为常备武装力量。如12世纪初由法国骑士组成的圣殿骑士团和意大利人组成的医院骑士团,12世纪末由德意志骑士组成的条顿骑士团等。比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为十字军提供海运船只和海军,参加攻掠沿海城市,分享战利品,并分别在几个城市中占有1/3的土地,享有特权。 第二次(1147~1148)和第三次十字军东侵(1189 ~1192) 埃德萨伯国于1144年被摩苏尔总督突厥人赞吉(1127~1146在位)所灭,由此引起第二次十字军东侵。这次十字军有法国国王路易七世(1137~1180在位)和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三世(1138~1152在位)参加。但两国联军于1148年 7月28日在大马士革被赞吉之子和继承者努雷丁击溃,以失败告终。12世纪晚期,苏丹萨拉丁建立包括埃及、部分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广大领土的国家。他攻克许多城市。由于十字军骑士袭击穆斯林商队,萨拉丁发动圣战,于1187年占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第一王国告终,的黎波里伯国和安条克公国也被降格为首邑。西欧为之震动,于是组织规模较大的第三次十字军。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红胡子)、英王理查一世(狮心)和法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皆率军参战。腓特烈一世于小亚细亚渡河时溺死,德意志军大部分回国;英、法两国君主因领地争执,矛盾重重,明争暗斗。在十字军攻陷沿海要塞阿克后,腓力二世即率军回国。理查一世无力夺取耶路撒冷,在得到萨拉丁允许基督徒往“圣城”巡礼的诺言后,匆匆回师。 第四次十字军东侵(1202~1204) 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起、组织。承担运送十字军的是威尼斯船队。威尼斯以索取巨额运费为威胁,以平分战利品为利诱,促使十字军改变原定进攻埃及的路线,攻陷亚得里亚海东岸的萨拉城,转而进攻拜占廷。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被十字军洗劫达一星期之久,破坏惨重。这时十字军已撕下它“神圣”的面纱,暴露出其侵略掠夺的本质。在十字军攻占的拜占廷领土上,西欧封建主建立了拉丁帝国。威尼斯分得拜占廷领土的 3/8,包括君士坦丁堡的一部分,成为地中海上的商业霸国。其余未被占领的拜占廷领土,分裂成为几个独立的小国。1261年,尼西亚皇帝巴列奥略家族的迈克尔八世灭拉丁帝国,恢复了拜占廷帝国。 教皇英诺森三世以十字军作为增强其权力、镇压反对力量的工具。1209年,他又组织十字军讨伐阿尔比异端,屠杀法国南部人民。1212年,教会在法国和德意志煽动、发起“儿童十字军”。成千上万10~18岁儿童,或被骗送往埃及和爱琴海的奴隶市场卖为奴隶,或船沉溺海,或赴意大利途中死亡。英诺森三世拟组织第五次十字军东侵,但未及成行而身先死。 第五次十字军东侵(1218~1221) 以埃及为进攻目标,参加者主要是法国人。1219年攻占达米埃塔,1221年进军开罗时,由于尼罗河水泛滥被迫撒退。 第六次十字军东侵(1228~1229)也是以埃及为进攻目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利用伊斯兰教国家内部矛盾,和埃及苏丹缔结条约(1229),为耶路撒冷第二王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但1244年,花拉子模突厥人在埃及支持下,又占领了耶路撒冷。 十字军东侵第七次(1248~1254)和第八次十字军东侵(1270)十字军皆由法王路易九世(1226~1270在位)发动、领导。第七次十字军进攻埃及惨败,路易被俘,1250年以大笔赎金赎回。第八次十字军进攻北非突尼斯,路易九世在军中罹疫身亡,军士败退。 13世纪十字军已成强弩之末,留在东方的西欧封建主、意大利商人和宗教骑士团内部矛盾重重。13世纪中叶,蒙古旭烈兀建立伊儿汗王朝,1258年攻陷巴格达,杀死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叙利亚、巴勒斯坦皆受威胁。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苏丹拜巴尔斯一世(1260~1277在位)击败蒙古军,不断夺取十字军领地,并于1268年攻陷安条克。1289年马木留克王朝攻占十字军的重要据点的黎波里,1291年又攻占十字军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克。西亚大陆的十字军国家至此全部灭亡。 § 后果及影响 十字军东侵的图书十字军东侵给西亚、埃及和拜占廷人民带来了灾难,严重阻碍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西欧教俗封建主向东方扩张的目的也最后落空。西欧的人力、物力大量消耗;十字军税和其他杂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从十字军东侵中取得直接利益的是少数意大利城市。它们取代了拜占廷和阿拉伯商人在东部地中海的商业霸权,扩大了西欧在东方的贸易市场。 十字军东侵对西欧社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东西方之间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近东地区的贸易成为西欧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造船技术的发展。生产水平较低的西欧,通过各种渠道从先进的东方学到了布匹和绸缎的精织、印染技术以及较高的金属加工技术,同时学会了种植水稻、荞麦、西瓜、柠檬、甘蔗等农业生产技术。封建主和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东方的影响,如讲究沐浴、理发等。 在十字军东侵过程中,西欧封建主为筹措经费,向城市出卖特许状,允许农奴用货币赎买自由,有助于城市的发展和农奴的解放。封建主参加十字军,远离家乡,其中不少人战死 ,不少人定居东方,因而削弱了西欧的封建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王权。 天主教会利用十字军煽动宗教狂热,调动封建主武装为其服务,组织直辖于教皇的宗教骑士团,以十字军的名义征税、课役,扩大了天主教在地中海东部的势力。在13世纪初叶英诺森三世任教皇时期,罗马教廷的权力发展到顶峰。但是,随着东方伊斯兰教影响的扩大以及十字军东侵中“神圣”面具被揭穿,十字军的活动日益不得人心,因而不得不停止。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力也开始走向衰落。 §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Steven Runciman,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3vol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1955~1957. H.Treece, The Crusades, the Bodly Head, London,1972. Jonathan Riley-Smith, What Were the Crusades? The Mac Millan Press, NewYork, 1977. http://www.sogoll.com/Crusades Expeditions Article/lishi/Article_3166.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