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厂商理论 |
释义 | 厂商理论研究影响资源配置和分配的厂商行为的理论。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厂商是市场经济中生产组织的基本单位,它主要指个体工商户、合伙公司、股份公司等。生产相同产品的同类厂商组成一个行业。 厂商理论也被称为市场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厂商理论是研究影响资源配置和分配的厂商行为的理论,它是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其中厂商是市场经济中生产组织的基本单位,它主要指个体工商户、合伙公司、股份公司等,而生产相同产品的同类厂商则组成一个行业。 厂商理论研究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均衡条件与价格、产量的决定。不同市场条件包括市场的结构、市场组成的特点和市场的竟争程度。所谓市场,是买者和卖者进行交易的场所,或者说市场反映了一群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交易活动。市场的概念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 基本内容 厂商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对厂商理论的研究包括4个方面:①成本理论。厂商为进行生产购买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代价是厂商的成本。成本按投入是否全部可变而分为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也按是否随产量变化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并再细分为总成本、总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等。这些成本在图上都表现为相应的成本曲线。②市场或厂商的分类。市场是从事某一特定商品买卖的场所或接触点。厂商为市场生产产品,不同种类的市场决定了厂商的性质和类型。按竞争程度,从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以及厂商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程度,市场或厂商一般分为4类: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③厂商均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分别分析4种厂商在短期和长期中如何决定价格和产量。分析4种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同需求曲线的关系,从而区别4种厂商均衡的各自特点。并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厂商或市场是经济效率最高的,成本最小、价格最低,各种资源或生产要素的利用达到最优状态。④非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理论。研究厂商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时的厂商理论。例如,H.西蒙提出令人满意原则,认为厂商的目标在不确定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应该追求利润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而不是最大化。 § 历史起源 真正研究厂商理论并作出贡献的是意大利经济学家斯拉法、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斯拉法于1926年出版《竟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一书, 对厂商理论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该理论产生的标志。罗宾逊夫人1933年出版的《不完全竟争经济学》、张伯伦1933年出版的《垄断竟争理论》, 可以看作是厂商理论最主要的著作。在经济学说史中,作为厂商理论的代表作一般以张伯伦的著作为标志。自此以后, 在西方经济学中出现了厂商均衡理论,并以此作为对均衡价格理论的发展,使其得到完善。 微观经济学的完成,以厂商理论提出为标志。在厂商理论中,将均衡价格与不同的市场竞争结合起来,分析不同竞争厂商的价格、利润和产量,使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得到具体的运用。 § 研究内容 厂商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对厂商理论的研究包括4个方面: 1、成本理论。厂商为进行生产购买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代价是厂商的成本。成本按投入是否全部可变而分为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也按是否随产量变化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并再细分为总成本、总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等。这些成本在图上都表现为相应的成本曲线。 2、市场或厂商的分类。市场是从事某一特定商品买卖的场所或接触点。厂商为市场生产产品,不同种类的市场决定了厂商的性质和类型。按竞争程度,从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以及厂商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程度,市场或厂商一般分为4类: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 3、厂商均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分别分析4种厂商在短期和长期中如何决定价格和产量。分析4种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同需求曲线的关系,从而区别4种厂商均衡的各自特点。并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厂商或市场是经济效率最高的,成本最小、价格最低,各种资源或生产要素的利用达到最优状态。 4、非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理论。研究厂商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时的厂商理论。例如,H.西蒙提出令人满意原则,认为厂商的目标在不确定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应该追求利润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而不是最大化。 现代厂商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另一背离是厂商的行为理论,即有些利润最大化假设被满意化行为的假设所替代,如销售额最大化,相机抉择利润和厂商增长理论等。 厂商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为什么会有厂商的存在?即厂商内部的个体活动为什么不能由市场来协调?这个问题是由科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厂商是一个区域(一个经济的子集合),其中的资源配置是通过指令而不是通过市场进行,因为一些按工作配置工人的过程,根据指令而不是通过价格协调方式,能更低成本地完成。“指令”一词暗示着需要某些监督、强制或内部激励机制。 研究对象 § 市场结构 厂商理论市场结构是指影响厂商行为的市场组成特点, 或者说是某种市场本身所组成的竞争特点, 它包括一个行业中厂商的数量、资源的流动、厂商产品的差异性与替代性等等。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厂商的行为,从而影响厂商的产量与价格决定。 从整个市场的买卖关系看,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从卖方看有: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从买方看有: 完全竞争、完全专买、专买竞争、寡头专买。 厂商理论中的产量、价格、收益、成本和利润确定 产量: 厂商为了使利润达到最大化,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即MR=MC去进行生产, 所以在厂商理论中的所有市场结构条件下,产量都由MR=MC的交点确定,这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价格: 厂商理论中的价格仍由供求均衡确定,是供求曲线的交点, 但这时供给曲线与原来有所不同。这时由于产量已经由MR=MC确定, 所以供给曲线已不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而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线,如下图所示,这时既定的产量就是既定的供给量。 总收益: 厂商理论中的总收益由TR=AR×Q决定,在图上分析时,它表现为一块面积。 总成本: 厂商理论中的总成本由TC=AC×Q决定,在图上分析时,它表现为一块面积。 利润: 厂商理论中分析的利润是超额利润,或者说是净利润,这个利润是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后的利润,即P=TR-TC。如果 TR-TC=0,就不存在超额利润;TR-TC<0,厂商存在亏损;TR-TC>0,厂商有超额利润存在。超额利润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 § 具体介绍 教学目的: 生产者的行为决定供给。本章研究企业行为,企业行为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本章学习,学员应了解生产者如何获取最大利润,本章涉及的问题包括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实现。 教学要求: 厂商理论通过教学要求学员熟练掌握报酬递减规律,了解生产函数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掌握资源配置的最佳条件和掌握成本收益变动的趋势和最大利润的标准。 第一节 企业资源配置 一、企业的形式 1.独资企业 2.合资企业 3.公司 二、若干假设 假说之一:关于企业目标,企业行为的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 假设之二:关于商品的价格,经济学通常假定厂商索要它可以得到的最高价格。 假设之三:关于销售量,为简单起见,经济学家经常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生产量。 假设之四:关于成本,影响成本的因素很多,但经济学分析中常假定成本是产量的函数。 三、技术不变条件下的生产函数 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形式: Q=f(L,K……)=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Q=f(L,K)= ALαKβ A、α、β为三个正的参数,并且O<α,β<1 α + β=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一,该生产函数是一个指数函数形式,这类函数在数学上较易处理; 第二,函数中的参数A、α、β具有明显的经济含义,A可以看成为一个技术系数,A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α、β分别代表增加1%的劳动和资本时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它反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重要性。如柯布和道格拉斯对美国1899~1922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得到α约为0.75,β约等于0.25,这表明,在该时期,劳动每增加1%,产量增加0.75%,而资本增加1%产量增长0.25%。 四、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时的生产函数 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在资本不变的条件下,是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 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带来的产量增量最终要递减。 注意点 第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条件是技术不变; 第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存在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 第三,边际收益递减发生在变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这就是说边际收益经历一个递增不变和递减过程,最终要递减。 3. 企业合理的投入规模 企业合理的投入规模: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五、厂商资源的合理配置 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原则 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原则 原则: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要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生产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 等产量线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 第二,在同一条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表示既定的成本可以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 厂商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扩张线 本节小结 1、企业有许多种类型,经济学分析的企业一般认为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生产单位。 2、生产函数反映投入产出关系,当一种生产要素可变时,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此规律决定了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间。 3、在两种生产要素(K.L)都可变的情况下,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表明厂商资源配置最佳。 § 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增加的成本低于一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规模经济,与规模经济对应的是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产生原因 第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机器、设备往往是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设备只存在较大的生产规模下才能得到使用。 第二,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 第三,随着规模扩大,厂商可以更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一些副产品。 第四,随着规模扩大,厂商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随着厂商产量的增加,这些优势逐渐显示出来。 二、最大利润的条件 厂商为使利润最大必须把产量定在MC=MR的基础上,MR=MC称为厂商最大利润原则。 三、本节小节 1、短期与长期的划分标准是厂商所拥有的生活要素能否全部调整。 2、短期成本包括FC、VC、TC、AFC、AVC、AC、MC,与长期成本相比,短期成本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厂商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调整生产要素,所以厂商的生产一般在短期内进行。 § 参考资料 http://wiki.mbalib.co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