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包虫病 |
释义 | § 病原学 包虫病病理切片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Genus echinococcus)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虫种有细粒棘球颖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 (E. multilocularis)、伏氏棘球绦虫 (E. Vogeli Rausch)和少节棘球绦虫 (E. oligarthrus)。其形态、宿主和分布地区略有不同,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 细粒棘球绦虫长仅1.5~6mm由一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但狼狐、豺等野生动物亦可为其终宿主。虫卵呈圆形有双层胚膜,其形态与带绦虫虫卵相似,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当虫卵随狗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场、畜舍蔬菜、土壤和饮水,被人或羊等其他中间宿主吞食后经胃而入十二指肠。经消化液的作用,六钩蚴脱壳而出钻入肠壁,随血循环进入门静脉系统,幼虫大部被阻于肝脏发育成包虫囊(棘球蚴);部分可逸出而至肺部或经肺而散布于全身各器官发育为包虫囊。狗吞食含有包虫囊的羊或其他中间宿主的内脏后,原头蚴进入小肠肠壁隐窝内发育为成虫(约经7~8周)而完成其生活史多房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以狐、狗为主,幼虫(包球蚴)主要寄生在中间宿主啮齿动物或人体的肝脏。[1] §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狼、狐、豺等虽也为终宿主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它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感染常较严重,肠内寄生虫数可达数百至数千其妊娠节片具有活动能力,可爬在皮毛上,并引起肛门发痒当狗舐咬时把节片压碎,粪便中虫卵常污染全身皮毛,如与其密切接触则甚易遭至感染。 传播途径 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易感性 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患者以农民与牧民为多,兄弟民族远较汉族为多。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 疾病种类 包虫病可在人体内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临床表现视其寄生部位、囊肿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异。因寄生虫的虫种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囊型包虫病(单房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多房型包虫病)、混合型包虫病,后者是由伏氏棘球绦虫或少节棘球绦虫的幼虫致病,国外见于中、南美洲,国内尚未发现。 肝包虫病 肝包虫囊极度肿大时右上腹出现肿块,患者有饱胀牵洩感,并可有压迫症状。囊肿大多位于右叶,且多位于表面,位于左叶者仅1/4。囊肿位于右叶中心部时肝脏呈弥漫性肿大,向上发展压迫胸腔可引起反应性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向下向前发展则向腹腔鼓出。大多数患者体检时发现肝脏极度肿大,局部有圆形表面平滑囊肿感。少数病例叩打囊肿后可听到震颤。肝功能大多正常,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肝B型超声波、肝同位素扫描、肝CT检查均示肝脏占位性病变。通常由细粒棘球蚴所致称为单房型包虫病;而由多属棘球蚴所致的称为多房型包虫病,简称泡球蚴病(alveococcosis)。包虫增殖方式呈浸润性,酷似恶性肿瘤。肝泡球蚴尚可通过淋巴或血路转移。继发肺、脑泡型包虫病。故有恶性包虫病之称。肝质地变硬,表面不平。 肺包虫病 肺组织较为松弛,故包虫囊生长较快,常有干咳、咯血等症状。2/3患者病变位于右肺,且以下叶居多。在无并发症的病例胸部X线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多环形、边缘清晰而光滑的肿块(有继发感染时边缘模糊)。囊肿随呼吸而变形,罕见钙化,大小不一,最大者可占一侧肺野。囊肿穿破囊液液完全排出,在X线上呈空洞型;囊肿破入胸腔时可发生严重液气胸。约半数患者的囊肿破入支气管,囊液咳出而自愈。偶可因囊液大量溢出而引起窒息。 脑包虫病 发病率低(1~2%),多见于儿童,以顶叶为常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与颅内压增高症状。包囊多为单个,多数位于皮层下,病变广泛者,可累及侧脑室,并可压迫、侵蚀颅骨,出现颅骨隆凸。脑血管造影、脑CT、脑核磁共振均有助于诊断。 骨骼包虫病 花季少女小周患骨包虫病下肢瘫痪 较为罕见,国外报告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国内报告远低于国外,仅占0.2%左右。以骨盆和脊椎发生率最高,其次可以四肢长骨、颅骨、肩胛骨、肋骨等。细粒棘球蚴侵入长骨后,感染通常从骨端开始,疏松海绵骨首先受侵。由于骨皮质坚硬、骨髓腔狭小呈管状,限制包虫的发展,故病程进展缓慢,晚期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骨髓炎或肢体功能障碍。X线可有助于诊断。湖北的花季少女小周罹患怪病,反复高烧、下肢瘫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医生帮她揪出了致病的元凶,活检显示,她的下肢竟是被虫子蛀瘫的,她身上多处骨头已被不同程度噬空,医生诊断她染上包虫病。[2] 其他 心包、肾、脾、肌肉、胰腺等包虫病均属少见,其症状似良性肿瘤。 人感染包虫病后,常因少量抗原的吸收而致敏,如囊肿穿破或手术时囊液溢出可致皮疹、发热、气急、腹痛、腹泻、昏厥、谵妄、昏迷等过敏反应,重者可死于过敏性休克。 § 临床症状 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棘球蚴不断生长,对寄生的器官及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挤压,引起组织细胞萎缩、坏死。受累部位有轻微疼痛和坠胀感。如寄生在肝脏可有肝区痛,在肺可有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累及颅脑可引起癫痫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寄生于骨胳易造成骨折。 过敏和毒性症状 常见荨麻疹、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症状,以及厌食、消瘦、贫血、儿童发育障碍、恶病质等毒性症状;如囊液大量进入血循环常可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 。 占位 棘球蚴如寄生位置浅表,可于体表形成肿块,触之坚韧而富弹性,扣诊时可有棘球蚴震颤。 晚期 晚期泡型包虫病病人可能会出现黄疸、上腹部疼痛、腹水症状。某些病人会出现乏力、消瘦等症状,医院同位素肝扫描可发现病灶。 § 检查 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 血象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半数病例一般不超过10%,偶可达70%。包虫囊肿破裂或手术后血中嗜酸粒细胞每有显著增高现象。 皮内试验 以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内侧15~20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2~21/2小时后始消退,约12~24小时继以红肿和硬结(延迟反应)。当患者血液内有足量抗体存在时延迟反应常不出现。在单纯性病例,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均呈阳性在穿刺、手术或感染后即刻反应仍为阳性,但延迟反应被抑制皮内试验阳性率在80%~90%之间。但可出现假阳性,其他寄生虫病特别是带绦虫病等有较高的非特异性反应,交叉反应还可见于恶性肿瘤、腹腔结核。 血清试验 血清免疫学试验用以检测病人血清抗体试验方法多种,但以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吸附最为常用,阳性率约90%左右亦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肺囊型包虫病血清免疫学试验阳性率低于肝囊型包虫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为80%约5%呈假阳性反应(本病与吸虫病和囊虫病之间有交叉免疫现象)。其它尚有乳胶凝集、免疫荧光试验可视具体情况选用。 影象诊断 包括X线检查超声检查、CT和放射核素扫描检查等,上述检查虽均为诊断包虫病的重要手段但在判断结果时,应相互结合并进行全面分析才有助于诊断。如胸片有助于肺包虫病的定位肝包虫病者在肝CT上显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囊肿内或囊壁可出现钙化,低密度影边缘部分显示大小不等的车轮状圆形囊肿影提示囊内存在着多个子囊。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流行区人群包虫病的普及、手术前包虫囊肿的定位以及手术后的动态观察 § 诊断 诊断依赖于以下三点: (一)流行病学资料 本病见于畜牧区患者大多与狗、羊等有密切接触史。 (二)临床征象 上述患者如有缓起的腹部无痛性肿块(坚韧光滑、囊样)或咳嗽、咯血等症状应疑及本病并进一步作X线、超声检查、CT和放射核素等检查以且确立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皮内试验的灵敏性强而特异性差血清学检查中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但各种免疫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除其本身特征外更受到所有抗原、操作方法、阳性反应标准皮内试验对血清反应的影响,以及患者包虫囊肿所在位置、感染期限与手术后时间和个体免疫应答性等因素的影响。 本病应与肝脏非寄生虫性良性囊肿、肝脓肿、肠系膜囊肿、巨型肾积水、肺脓肿、肺结核球、脑瘤、骨肿瘤等鉴别,根据各种疾病自身的特点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 并发症 常为患者就诊时的首发症状主要并发症为: 囊肿穿破 肝包虫囊可因外伤或穿刺而破裂。破入腹腔时可误诊为急腹症,有剧烈腹痛伴休克继而出现过敏症状,因此,肝穿刺在肝包虫病患者应视为严格的禁忌症包虫囊腔内压力甚高,穿刺后不仅发生囊液外漏、过敏性休克且可使原头蚴种植于腹腔内而产生继发性包虫囊。囊肿破入肝内胆管,破碎囊皮引起胆管阻塞每导致胆绞痛与黄疸。 感染 约1/5~1/4肝包虫囊有继发感染,感染多来自胆道肺包虫囊并发感染者亦颇常见。感染可促使包虫死亡,但亦明显加重病情。 § 治疗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为根治本病的首选方法应争取在压迫症状或并发症发生前施行。术时先用细针将囊液抽去(慎防囊液外溢),然后将内囊摘除内囊与外囊仅有轻度粘连,极易剥离,常可完整取出肺、脑、骨等部位的包虫病亦应行摘除手术 在手术摘除包虫内囊之前向包虫囊内注入10%福尔马林液以助杀死原头蚴,由于本品对肺部组织具有刺激性和偶有的中毒副作用,故尤其不适用于破裂性肺或肝包虫囊肿国外有人采用西曲溴胺(cetrimide)杀原头蚴,并认为是毒性低、效果好的理想杀原头蚴剂用于人体包虫囊摘除术前,分2次注入囊内适量的0.1%Cetrimide,每次历时5分钟一组10年期间通过378例的手术时应用和手术后观察报告表明,无1例包虫复发,而未用Cetrimide以前术后包虫复发率为10%。 药物治疗 包虫病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国内外重点研究的抗包虫药物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试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按照WHO意见,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均列为抗包虫的首选药物有作者认为其适应证如下: ①继发性腹腔或胸腔包虫病,多发生于原发性肝或肺囊型包虫病并发破裂之后,亦可因包虫手术时保护不严或因误作诊断性穿刺,致使包虫囊液外溢,继发种植扩散病变遍及全腹腔或全胸腔,手术难以根除。 ②多发性或多脏器囊型包虫病或复发性包虫病,病人不愿或难以接受再(多)次手术。 ③病者年迈体弱或并存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疾病手术耐受性差。 ④经手术探查或不能根治的晚期肝泡球蚴病,或继发肺脑转移者,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存活期 ⑤无论囊型或泡型包虫病,化疗作为手术前后辅助用药,可减少复发率提高疗效。 可苯达唑问世后在治疗包虫病方面有取代甲苯咪唑的趋势,阿苯达唑吸收较好,其血清浓度比甲苯咪唑高100倍包虫囊液中浓度比甲苯咪唑高60倍。以治疗囊型包虫病时,其剂量每日10~40mg/kg分2次服,30天为一疗程,可视病情连续数个疗程其疗程优于甲苯咪唑,尤以肺包虫病为佳。对泡型包虫病国内有人建议长期较大剂量的阿苯达唑治疗其每日剂量为20mg/kg,疗程可从17月~66月(平均为36月)不等,经长期的随访发现CT扫描示明显进步,大部分病例原病变区域全部钙化而获痊愈,有效率达91.7%一般病人对长期治疗均能耐受,未见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治程中宜随访肝肾功能与骨髓。孕妇忌用。 甲苯咪唑国外采用剂量与疗程不一剂量自每日20~200mg/kg不等,通常以每日40~50mg/kg为宜,分3次口服疗程1月,休息半月再服另一疗程,一般治疗3个月也有人认为治疗囊型包虫病者需用药1~6月,而治疗泡型包虫病则需延长疗程,久者可达3~5年疗效报告不一,部分囊型包虫病患者可望治愈,肺包虫病之疗效优于肝包虫病甲苯咪唑吸收差,一般空腹服用仅1%吸收,为求提高疗效服药时应配合脂肪餐,药物容易和脂肪一并吸收,据报告脂肪餐伴服时吸收率可为5%~20% § 流行地区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中国以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四川西部、陕西为多见,河北与东北等省亦有散发病例。 § 预防保健 包虫病包虫病为人兽共患疾病中间宿主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预防不仅是生物学范畴内的一个复杂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加强流行区犬的处理和管制 牛为预防人体包虫感染的关键性一环在包虫流行区野犬应一律灭绝,家犬严加限制,对必用的牧羊犬猎犬或警犬等必须挂牌登记。定期驱绦虫和药物监测应列为常规制度,据新西兰报告重度流行区规定每隔6周投药驱绦一次轻度流行区改为3个月投药一次。 严格肉食卫生检查 肉联厂或屠宰场要认真执行肉食的卫生检疫病畜肝、肺等脏器感染包虫,必须妥善进行无活化处理采用集中焚烧、挖坑深埋、药液毒等法,切忌喂狗。 大力开展卫生宣教 宣教方式可多样化内容要简单通俗易懂、讲求实效。并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3][4] 切莫和宠物接吻、长期共眠 尽量喂熟食或成品狗粮、猫粮,别让猫狗在外捕食。 要清除好宠物的粪便并做无害化处理,接触到宠物粪便后要彻底洗干净手;定期清洁、消毒环境。 应避免与宠物之间过度亲密的行为,如嘴对嘴喂食、接吻以及长期共眠等。 给动物定期免疫,刚出生的小狗小猫应在42天进行第一次免疫针的注射,56天进行第二次注射,84天进行第三次,这三次属高度免疫,随后一年一次的注射属于加强型免疫。 国家包虫病防治项目 项目内容包含:病人查治。对疫区群众免费检查和对部分区域病人进行免费的药物治疗,目前包虫病已纳入我国免费治疗的六种疾病之一(部分区域)。犬驱虫:在高流行区执行“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传染源控制策略。健康教育:改变高危的生活行为习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