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合围
释义

§ 概述

从不同方向向敌实施攻击或机动,达成四面包围 的作战行动。其目的是为全歼敌军某一集团创造条件。

在组织与实施合围时,根据敌军的行动性质,所处的地位和条件,采取不同的样式,对冒进突出、翼侧暴露和处于孤立地位之敌,以正面进攻与 迂回 、包围相结合达成合围;对齐头并进的集中强大之敌,诱其分散,选其一部或一路加以合围;对点线相连、部署严密之敌,实施钳形攻击或多路攻击,先行突破,尔后在敌后方合拢,达成合围;对孤立扼守要地之敌,采取向心突击或相向突击达成合围;对 退却之敌,以快速迂回与空降 、跟踪追击相结合达成合围,等等。实施合围时,担任攻击和 机动 的部队,应严密组织,迅速行动,保证按时到达指定位置。达成合围的兵力部署须同时构成对内对外正面,限制被围之敌机动和逃跑,阻敌增援。一般对内正面的兵力应大于对外正面的兵力。在敌援兵强大时,对外正面的兵力也可大于对内正面的兵力。

§ 应用

合围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已经出现。《孙子·谋攻篇》中即有“用兵之法,十则围之”的论述。 公元前260年秦赵 长平之战 ,秦军合围歼灭赵军就是合围作战之一例。《李陵答苏武书》中也有“单于临阵,亲自合围”的论述。在西方合围作战也一向受到兵家的重视,并被广泛地运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合围已发展到以 坦克 和机械化部队在航空兵和空降兵配合下一次合围数十万军队的规模。如1942~1943年 斯大林格勒会战,1944年明斯克战役等,都合围歼灭了大量的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按照 毛泽东 的“四面包围,不使漏网”的思想进行许多次合围作战,歼灭了大量的敌人。特别是 解放战争 期间的 辽沈战役 中,围歼廖耀湘兵团的作战, 淮海战役 中先后合围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及杜聿明集团的作战,歼灭了国民党赖以进行内战的数十万主力军。这些合围作战具有快速、突然,合围与打援相结合,合围与分割、歼灭同时进行等特点。

苏军一向重视合围,要求合围和歼灭敌军集团同时进行。美国把战役合围通称为包围,要求出现分割和包围的机会时,首先堵住对方退路,同时实施空中机动,进行垂直包围,并使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密切协同。美军还认为,使用 核武器 或 化学武器 ,可以加速被围的庞大敌军的崩溃。 [1]

随着 军事技术 的发展,一些国家的军队对合围更加重视。在今后战争中,合围将被广泛地运用;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在空降兵和航空兵的配合(在濒海地区还有 海军 配合)下,向对方深远纵深内重兵集团实施合围,将成为一种常见的作战行动。 [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