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 名词解释

叉字标准写法

详细字义 ◎叉

扠chā

〈动〉

(1)(指事。小篆为“又”(即手)上加一点,指出叉手的动向。本义:交错,交叉)

(2)手指相交错。也泛指一般的交错、交叉[cross]

叉 叉,手指相错也。——《说文》。段注:“谓手指与物相错也。凡布指错物间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头皆曰叉。”

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全唐诗话》

(3)又如:叉手

(4)刺;扎取[stick;workwithafork;fork]。如:叉了一槽干草;叉鱼

词性变化

◎叉chā

〈名〉

(1)古代的一种兵器,头有分杈[cha,aweaponinanciantChina,whichtheendisforked]

红漆了叉。——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叉子[fork]

挺叉来往。——《文选·潘岳·西征赋》。注:“叉,取鱼叉也。”

(3)又如:鱼叉;粪叉;叉竿(带叉头的竿)

(4)两短直线相交所成的图形[cross]。如:打个叉

(5)另见chá;chǎ;chà

常用词组 叉字的演变

◎叉车chāchē

[forklift;forklifttruck]搬运货物的铲车

◎叉锄chāchú

[pronghoe]有两个或更多叉齿,用于园中锄土或耕种的手持工具

◎叉手chāshǒu

(1)[cuponehandintheotherbeforethechest]∶一种礼节。两手交叉齐胸,俯首到手,犹如后世之作揖。又作“抄手”

叉手施礼

(2)[putthepalmstogether]∶合十

◎叉腰chāyāo 叉

[akimbo]大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按在腰旁

◎叉鱼chāyú

[spearfish]用叉子捕鱼

基本词义

◎叉chá

〈动〉

(1)挡住,卡住[blockup;jam]

那大师傅就叉着门,不叫我们走。——《儿女英雄传》

(2)另见chā;chǎ,chà

◎叉chǎ

〈动〉

(1)分开,成叉形[fork]。如:叉着腿站着;拇指和食指叉成个“八”字

(2)另见chā;chá;chà

◎叉chà

〈动〉

(1)用同“岔”。分岔[fork]。如:劈叉;叉路(岔道);叉港(与大河相通的小河)

(2)使前进、谈话的方向偏向另一边[parry]。如:急忙叉开说;路没选中,一下叉到别地方去了

(3)另见chā;chá;chǎ

§ 历史渊源

叉是古代作战时长刺武器之一,属十八般兵器之列,叉最先本是一种生产工具,据古籍记载,远古人们打猎捕鱼,大多用叉,《水浒》中解珍,解宝打虎时用的就是钢叉。明代的兵书《武备志》中还记有一种“马叉”,上可叉人,下可叉马。叉按形状可分为:牛角叉(俗称虎叉)、三须叉、三角叉、龙须叉(俗称两股叉)等。叉长约五六尺,在叉座间镶有铁片或系有彩绸之类。

至飞叉之法,宋代以前,几乎未闻,相传创之者为宗泽偏将张纯。张纯为花县人,力猛侞虎,善使飞叉,能于二十步外取人,发无不中;时行伍中从而习者,颇不乏人。“据此说,则叉始于南宋,以法之创始而推诸叉,即谓为叉亦创于是时,亦无不可;惟其法初甚简单,不过抡、盘、飞、掷、打击、抢接诸法而巳;其后代有增减,然皆从以上各法中变化而出;即今日所传之飞叉法,虽分路甚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杂乱而复叠行之耳。惟习此者,以南人为多,北派武术中习此者甚少;岂发源之处,视为不足贵乎?抑以南渡之后,其法流南方,北方反不得其真传乎?”

§ 分类

二股叉

武术长器械。 在远古时代,为捕鱼狩猎的生产工具,后演变为一种兵器。叉由叉尖和叉巴两部分组成。叉尖为钢制,有三股叉,中股直而尖,两侧股由中股底端弧形向前,后粗前尖。通体为圆形或扁平形。叉把木制或铁直,粗可盈把。叉的主要击法有转、滚、捣、搓、刺、截、拦、横、拍等。

马架又称“马叉”。长1-3尺,除握手这一边外,其余三边均可击人。而且四角生钩。运用时,具有棍和钩的特点,既可砸、扫、点、打,又可钩、夹、搅、挂。明朝中叶抗倭时,流行于山东一带沿海地区。抱头钢叉中股长出其余二股三四寸,形如蛇。旁边二股由中股底端环抱而曲。柄长八尺,柄尾有鐏。二股叉铁制,长杆,杆头有二股平行的锥叉,故名。少林独股叉,全长八尺,用于防身习武守院。少林两股猎叉,全长七尺半,用于防猛兽、盗贼之用。少林三股猎燕叉,全长七尺半。

§ 使用方法

三指钯

叉,又称“钢叉”。南方拳派称之为“大钯”或“三指钯”。在远古时代,为捕鱼狩猎的生产工具,后演变为一种兵器。《纪效新书》:“凡试叉钯,先令自使,手其身手步法合一,复单人以长枪,短刀对较。能架隔长枪,刀,棍,出杀人者为熟。”叉由叉尖和叉巴两部分组成。叉尖为钢制,有三股叉,中股直而尖,两侧股由中股底端弧形向前,后粗前尖。通体为圆形或扁平形。叉把木制或铁制,粗可盈把。按其部位可分为上把段,中段,下把段和把尖。上把段为其顶端接叉处。上把段至把中部为中段,再下为下把段。底端为把尖。叉的主要击法有转,滚,捣,搓,刺,截,拦,横,扦,捂,挑,掏,贯,拍等。

§ 飞叉

民间飞叉表演

叉演练起来风格独特,使用起来叉头、叉柄可用,它的用法据传有32种之多,如拦、横、捂、拍、掏、挑等。武林中叉的演练甚为罕见,传统的著名套路,有太保叉、飞虎叉,龙须叉等。飞叉、俗称“开路”,是由叉演变而来的。人们用鱼叉投掷大鱼时,在叉柄上系缚绳索,使用时将叉掷出,然后抓着绳索又将叉收回。投掷不中,在绳索收回时,要接住在空中转飞的鱼叉,是要有一定的技术,因而飞叉的技巧,就是在接鱼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叉即是生产工具,又是战斗武器,和人们的生活极为密切。在我国民间,每当春节、元宵佳节或庙会及盛行“出会”活动,那寒光闪闪,鸣声铿锵的飞叉的表演总是在各种游艺节目的前面,担负着“开路”的任务。民间练飞叉的组织也叫做“开路会”。

飞叉的表演,技巧性很高,表演时不能用手握叉,任凭它在臂、腿、背上转圈翻滚,这就需要运用肌肉的紧张或松弛和用力的大小,来调整飞叉的重心和速度,控制飞叉的起、落、转、合。还可以做出许多花样,如抡高、踢高、“怀中抱月”、“过桥”等。

武林中擅长飞叉的名家很多,已故著名武术家郑怀贤就善舞飞叉,早在1936年他做为中国武术代表队的成员,去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就表演过飞叉。山东著名民间艺人,“飞叉大王”刘仲山,身怀绝技,而且,他也是擅长“潭腿门”的拳脚。

§ 西方的叉

叉—餐具

中国人吃饭用筷子,洋人进餐用刀叉。其实洋人从前没有knifeandfork,用的是木片削成的叉。这种木叉从意大利经伊斯坦堡传到英国,是两刺的肉叉(two-prongedfork)。在此之前,人们吃肉用手,因此对于改用肉叉有人说是“对赐人五指之神的侮辱。”用餐中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暂时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话盘中,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还是继续吃。如是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须放下,但若需是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应当注意,不管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刀与叉除了将料理切开送入口中之外,还有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摆置方式传达出“用餐中”或是“结束用餐”之讯息。[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