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号筒 |
释义 | § 简介 号筒 古乐器名。也称“吹金”。即铜角的俗称。号筒是藏族吹奏乐器,通体铜制。流行于青、藏地区。号筒:藏族吹奏乐器。古代称“角”。流行于青、藏地区。号筒相传是由北魏时期(439~535)的大铜角衍变而来。明、清时期称为“铜角”。号筒在古代用于军旅,后来用于民间婚丧活动,青藏地区用于喇嘛寺庙。号筒通体铜制,全长约178厘米。吹奏时,一人在近喇叭口处的铜环上系带,挂于肩上,另一人手扶筒的细端吹奏。只能吹奏单音,音量宏大,音色低沉。角由西北少数民族乐器发展而来,在汉代鼓吹乐中应用颇广,明清以来多为铜角,近代统称为号筒。角,原为西北少数民族乐器,最初可能是用牛、羊角制成,后来进一步改用竹、木、皮革、铜等做成弯角状。角大约在汉代流入中原,在鼓吹乐中应用颇广,它的形制在汉魏时期为曲形角。现存汉鼓吹乐图片中吹奏的角形体很大,已经是人工制造的号角。 河南邓县南朝墓出土两块鼓吹乐画像砖,其中一块是四人奏乐图,其中两人击鼓,另两人吹奏的弯曲状的乐器即是角。 号筒唐宋时期,角为竹筒状,唐代段成式《觱篥格》:“革角,长五尺,形如竹筒,卤簿、军中皆用之,或竹木,或皮。”宋代陈旸《乐书》所载“双角”为曲形状兽角状,“警角”为竹筒状。明清时期则有铜角,明代王圻《三才图会》:“古角以木为之,今以铜,即古角之变体也。其本细,其末钜,本常纲于腹中,用即出之。为军中之乐。”清代卤簿鼓吹大乐中所用的就是这种铜角,近代通称为“号筒”。江苏江宁明代沐英墓曾出土实物一件。角,民族乐器,原为西北少数民族乐器,最初可能是用牛、羊角制成,后来进一步改用竹、木、皮革、铜等做成弯角状。角大约在汉代流入中原,在鼓吹乐中应用颇广,它的形制在汉魏时期为曲形角。现存汉鼓吹乐图片中吹奏的角形体很大,已经是人工制造的号角。河南邓县南朝墓出土两块鼓吹乐画像砖,其中一块是四人奏乐图,其中两人击鼓,另两人吹奏的弯曲状的乐器即是角。唐宋时期,角为竹筒状,唐代段成式《觱篥格》:“革角,长五尺,形如竹筒,卤簿、军中皆用之,或竹木,或皮。”宋代陈旸《乐书》所载“双角”为曲形状兽角状,“警角”为竹筒状。明清时期则有铜角,明代王圻《三才图会》:“古角以木为之,今以铜,即古角之变体也。其本细,其末钜,本常纲于腹中,用即出之。为军中之乐。”清代卤簿鼓吹大乐中所用的就是这种铜角,近代通称为“号筒”。江苏江宁明代沐英墓曾出土实物一件。 § 用途 号筒在数学上,①.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②.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角还是人民币的单位之一,1元=10角,1角=10分。角:饮酒器,形制与爵相似,但无流和注。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地少于爵,青铜角行于商末周初。角是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酒器,大量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其用途与爵相同,亦是饮酒器。《礼记.礼器》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一般墓葬中出土的酒器是觚、爵组合,但有时以角代爵,如安阳殷墟第160号墓就是十觚与十角相配,在河南鹿邑商周之际的大墓中也有类似现象。虽然角与爵用途相同,但其数量却少得多,而象晨肇宁角这样带盖的角就更少见了。现在所说的角,是宋代金石学家对无流而具两翼若尾的爵形器的习惯称谓,其容量与爵相若。 § 解释 军用号筒 ①拔罐工具和方法。指古时用兽角制成的杯罐作拔罐工具。《五十二病方》载:“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覈(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xx以小绳。”参见拔罐疗法条。②五不女之一。又名角花、角花头。多指阴蒂过长。参五不女条。③星宿名。《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④音决(jué),五音之一。角为木音,属肝,其音调畅中正,长而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 § 号筒式超重低音音箱 号筒所谓“土炮”,即自己动手制作的土产品.其貌不扬,音质却甚好。原采这是模仿专业影院的双频带扬声器组中的低频音箱的原理制作的(如图1),其原理与倒相式音箱相同, 只是为了使音箱的频响特性能向更低的频率扩展,需要增加直接辐射式扬声器的辐射面积, 即在低音扬声器前面也加装号筒。号筒的设计要求是其出口面积要按指数规律扩展,但其计 算麻烦,在业余条件下制作也很难准确掌握尺寸。低音扬声器口径大,号筒又不可能做得很 长,而大口径短号筒的开口处所展开的曲线已很近似圆弧,故按圆弧制作较易于掌握。箱体选用20mm厚的层压胶合板制作,制作工艺要求与普通音箱相同。下面简述号筒部份的安装:先在两块侧板内画按图纸的尺寸放样划好弧线,再用木螺钉紧固好弧形村板(厚度20mm)及安装扬声器面板的木条(20X20mm),然后拼装好箱体上下左右四块板以及上下释放孔的两块面板。号筒曲面用5层胶合板制作(过厚了就不易扳弯曲)。先将已裁好尺寸的 胶合板上要拧螺钉的位置打好孔,每边约4~5孔。 然后在弧形衬板的衬托面上涂上乳胶,再装上胶合板。最先紧最外面两侧的第一颗螺钉,然后用力扳弯胶合板,使板上 号筒第二孔贴紧弧形衬板,再上紧第二颗螺钉。就这样逐次上紧其余的螺钉即可。最好是两人操作,一人扳 弯法板,一人上紧螺钉。所有接缝都应先涂上孔胶再用螺钉收紧。号筒曲面虽然是用较簿的5层板制作,但经弯曲后,具有很好的刚性,而且受其支撑的两边侧板,也增强了刚性,箱体不易发生共振。箱内上下及背面各贴一层10mm厚泡沫塑料即可。本箱可配用圆形10时 (Φ250mm)30~40W低音扬声器。这种结构的音箱发出的重低音低沉宏亮,清晰爽朗,雄浑丰满,久听不厌。没有含糊不清或拖泥带水之感,能充分表现超重低音的迷人风韵。电路采用阻容低通滤波器,转折频率为150Hz,分频特性12dB,电路简单,滤波性能好,失真小,但输出电平有一定的衰减,故用一块NE5534作10倍电压放大器。功放模块采用傻瓜AMPll00。输出连续正弦波信号功率有效值可达30W(R.M.S)。如果低通滤波器输出的信号电压大于500mV,则可取消ICl这一级及其15V稳压电路,把C3直接通过R12输 IC2即可。这样不但电路非常简洁,而且成本也很低,性价比却很高。本功放与音箱能保证在一般家庭较大的房间内放音有足够的响度。 § 号筒式扬声器 号筒 特点与结构(1)特点:具有方向性强,功率大,效率高的优点,因此广泛用于会场、田间、广阔的原野等场合。专业用的高频号筒扬声器有音质好、频率响应好的特点,该种扬声器主要用于剧场等要求较高的场合。号筒扬声器的不足之处是低频响应差、频带较窄,容易产生非线性失真。号筒式扬声器与纸盆电动式扬声器的主要区别是间接辐射,即振动膜振动后,声音要经过号筒向外扩散,使声音大为增强,而且使声音向一个方向集中传播,使声音传播的距离更远。(2)结构:由发音头和号筒两大部分组成。 § 吹金 吹金,乐器名。以铜为之。也称“铜角”,俗称“号筒”。《旧唐书·音乐志》:“西戎有吹金者,铜角是也。长二尺,形如牛角。” § 铜角 号筒铜角,又称吹金。是古代少数民族和汉族唇振气鸣乐器。流行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历史较久远,早在汉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中已流行着角,当时是用天然的动物角吹奏,后 来才逐渐使用竹、木、皮革或铜等材料制作。汉代用于鼓吹乐,后世用于军中及卤簿(仪仗) 乐。它的形制,汉魏时期为曲形角,在南北朝邓县画像砖墓和辽宁辑安高句丽墓壁画上都有 它的图像。唐代用于十部乐的高昌乐中,正如宋代陈旸《乐书》所载:“铜角,高昌之乐器 也,形如牛角。”它在古代流行地域广泛,是我国北部、西北部各族人民常用的民间乐器。通体仿照牛角用薄铜片制成,各民族、各地区的铜角形制上稍有不同。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 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铜角多支,其中一支系湖南醴陵地区师教(巫教)所用,细端为浅 杯形吹口,下有 葫芦形装饰物,管身曲而细,管口呈椭圆喇叭形,全长60厘米(图133)。此铜角造型独特, 工艺精细,堪称佳作。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另有两支铜角外饰龙头纹饰 ,全长45厘米,系1958年购自琴家郑颖荪。吹奏时,左手持角体上端,气流从浅杯形吹口进入而发音,音色清脆明亮,无固定音高。铜角近世多用于宗教法事中。 § 参考资料 1、http://www.cnlxx.com/yiya/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820 2、http://yunwt.u111.net/4amp/a04.htm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