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适(1150~1223) |
释义 | § 叶适(1150~1223) § 正文 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字正则。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孝宗赵眘淳熙五年(1178),中进士第二名。官至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曾向丞相推荐永嘉学派的前辈陈傅良等三十四人,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宋光宗嗣位,由秘书郎出知蕲州(今湖北蕲春),入为尚书左选郎官。宋宁宗时,历任权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以战功进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韩侂胄仓促发动对金战争,兵败被诛。叶适被诬附和韩侂胄起兵,落职奉祠者凡十三年。晚年居永嘉城外水心村,潜心著述,人称水心先生。 政治上,叶适是主战派,但主张首先修筑堡坞,巩固边防,徐图进取,反对冒险进军。经济上,他主张理财,称“古之人未有不善理财而为圣君贤臣者”,并认为应当把“理财”同“聚敛”区别开来。思想上,他主张“务实”反对理学家坐而论道,脱离实际,指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特别是后期,叶适在《习学记言序目》等著作中,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他反对道“先天地生”和“尽遗万物而特言道”的唯心主义观点,将《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命题改换成“不可须臾离物也”,并认为这才是孔门儒者的真正传统,所以“《周官》言道则兼艺”,“《诗》称礼乐未尝不兼玉帛、钟鼓”。此外他对理学家奉为宗旨秘义的“太极”作了根本的否定,认为把《易传》当作孔子的著作,本身就是一种附会。同时,他还通过否定“曾子亲传孔子之道”的说法,批判了理学家的道统传授说。朱熹则批评叶适的永嘉之学“大不成学问”。 叶适学说中的唯物主义成分和批判精神,继承了北宋中期以来宋学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的优良传统,在儒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在“天下争言性命之学”的时候,叶适挺身而出,和陈亮同倡事功之学,与当世大儒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分庭抗礼,鼎足而三,尤属难能可贵。在诗文创作上,叶适才气奔逸,雄赡风发,自成一家。著作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序目》行于世。 § 配图 叶适(1150~1223)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