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包汝谐
释义

§ 人物简介

包弼臣[清],名汝谐(1831-1919),字弼臣,四川南溪人。为资中教谕。善真、草书,乞书者累累。山水宗王翚,淋漓恣意,非俗工可能跂及。侍郎李文田(一八三四至一八九五)尤赏其书画。

§ 艺术生涯

包弼臣晚年号谷叟,出生于书法世家,据县志载,包弼臣的父亲包融芳“与父宽同入逸品,时有羲献之称”。不过相较之下,包弼臣在书记法上更有特色更有成就。包弼臣艺术修养非常全面,诗、书、画俱佳,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在四川任学政,按试叙州(宜宾),对包弼臣大加褒奖,称他和同乡罗肃,宜宾赵树志为“叙州三杰”。包弼臣对何绍基也十分钦佩,苦学何字,几能乱真,但他真正获得成就的,则是他独创的“包体”。包弼臣二十岁到了北京,受到写北碑的名书家、侍郎李文田的赏识,双方交情深厚。包弼臣书法受其影响,接受了碑学理论,并对北碑进行了大量搜集研究。他勤于学习,每日写字都要写到纸铺满整个中堂的地面为止,即使在冬天,也写得汗如雨下。他写的字,整整堆了半间楼,由于如此长期苦练,他三十多岁时已开始取碑贴之长开始创派,至五十岁时“包体”已达成熟。其风格为笔墨酣畅,痛快淋漓,既有北碑的沉郁雄强,又有南贴的潇洒飞动的神采。由于风格与流行书风迥异,被目为异端,落得个“字妖”的称号。但是他的艺术成就是令人佩服的,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书法家赵熙和于右任均对包弼臣的书法大为佩服。包弼臣的书法在四川影响很大,习者甚多,他在资州任学政时,资州学字的人,几乎满城都在写“包体”。省内如峨眉、青城、青羊宫等到处都有他的墨迹。据《益州书画钅录》记载,其祖父、父亲、兄弟子侄俱擅诗文书画。包弼臣幼承家学,聪慧用功,20岁左右即崭露头角,被当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赞为“叙州三杰”之一。他于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中举,先后主讲南溪龙腾书院、富顺三台书院,曾任盐源训导、邛州学政、资州学政长达20多年,培养出大批人才,清代蜀中唯一的状元骆成骧即出其门下。包弼臣多才多艺,能诗文,精绘事,尤擅书法。其书法融碑冶帖,雄强奇崛,苍劲老辣,别开生面,曾得到李文田、张之洞、赵熙、于右任等众多名家的高度赞赏,至今蜀中人士对其片纸寸楮犹视若拱璧,倍加珍爱。包弼臣学书走的是由帖入碑、碑帖兼治的路子。包弼臣书法其父(包融芳)其师(曾璧光)都是学帖高手,在他们的指导下,早年的包弼臣从学帖开始,遍临晋、唐、宋名家法帖,对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诸家用功尤深,由此打下深厚的帖学功底。1856年,25岁的包弼臣来到北京,谋求深造。其叔父包欣芳是进士,时任翰林院编修。由叔父引见,包弼臣得以请教耆宿,饱览历代名迹,眼界大开。乾嘉以来,“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包弼臣深受时风影响。在京5年,他购进北碑拓本上百种,日夜研读,刻苦临摹,由学帖转入学碑。此后数十年间,包弼臣在碑帖兼治的书学道路上孜孜石乞石乞,努力探索,取北碑南帖之长,为我所用,立志创新,终获成功,其书法被人称为“包体”。张之洞曾请其书联,赵熙见其书法亦叹之曰:“弼臣公书法雄厚恣肆,力透纸背,余自愧不如也。” 在清末书坛上,包体书法如异军突起,力振帖学颓风,颇受关注。保守派却视之为“异端”,斥之为“字妖”,大张挞伐。这从反面说明包体书法巨大的震撼力。时过百年之后的今天,保守派的喧嚣早已不复存在,而包体书法仍然是人们寻求、收藏、研究、借鉴的对象。

§ 字妖传说

包弼臣是四川南溪人,清季曾任四川盐源县训导和资州学政等职。包弼臣工书法,诸体皆擅,尤以行草书造诣最高,前辈何绍基与后起的赵熙、于右任等,对其书艺都极为推赏。但当时也有一部分因循守旧的人看不惯“包体”,甚至将“包体”称为“字妖”。关于“字妖”的传说,今人侯开嘉先生曾有一段生动之记述。他写道:“包弼‘字妖’的名声到底从何而来?笔者曾访问过多人,有人说是慈禧太后看见了包弼臣的字,说这简直是‘字妖’;有人说是小时教包弼臣写字的曾翰林(壁光)不满于包的创格,说包弼臣把字写成了‘字妖’;有人说是他在资州时,学‘包体’字的人太多,引起了当时四川学政的不满,认为这种字能迷惑人,简直是‘字妖’!到底‘字妖’出自何处,无从究源,不过笔者问到任何一个熟悉包弼臣的老人,都知道包弼臣有个‘字妖’的名声。”

§ 诗词联赋

包弼臣的诗词楹联也写得极佳,他在书院虽然讲习经学,但不是迂腐的道学家,而是生性豁达的风流名士。他有两个红粉知己,一个叫花相,一个叫花君,是成都来的歌妓,住在板板楼旅馆,包弼臣经常都去“小红低唱我吹箫”,遣兴消魂,共度良宵,后来花君不幸夭亡,花相改唱川戏,更名为李湘君,同包老爷的关系更加密切。那时资中城内有个土豪,姓廖,排行第五,人称廖五牛。此人奸淫忤霸,无恶不作,竟连自己的嫡亲侄女都不放过,长期霸占。对于李湘君,他早就垂涎三尺,适逢城边有座林姓的庄园要卖,他便全部买下,修缮一新,名曰李家花园,送与李湘君,堂堂包老爷的红粉知己,一下就被他夺走了,包弼臣只好气在心里,怄在心头。不久,廖五牛害急病,一命呜呼,包弼臣便写了幅挽联,叫人给廖家灵堂送去:别织女以长归,千古九泉千古恨;抱牛郎而大哭,一声五叔一声呼! 这幅挽联一张挂出去,知之者莫不窃声失笑,只要略通文墨的人,都知道“织”是“侄”的谐音,“呼”是“夫”的谐音,讽刺得既典雅,又尖刻,使这乱伦的“牛郎”臭不堪闻。

§ 相关条目

《益州书画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