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卷叶虫
释义 卷叶虫

§ 简介

害虫名称: 桑树桑螟

寄主:

§ 卷叶虫分类地位

又名稻纵卷叶螟,鳞翅目,螟蛾科

§ 分布范围

卷叶虫稻纵卷叶螟广泛分布于全国稻区,尤以南方稻区发生密度大,为害较重。

为害作物:主要为害水稻,其次是小麦、粟和甘蔗,也寄生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

为害特点:初孵幼虫多在稻苗心叶、嫩叶鞘内,以及老虫苞和稻蓟马危害的卷叶尖里,啃食叶肉,呈小白点状。2龄幼虫啃食叶肉留皮,呈白色短条状,吐丝纵卷叶尖1.5-5厘米。3龄幼虫啃食叶肉呈白斑状,纵卷叶片虫苞长10-15厘米。4龄以上幼虫暴食叶片,食肉留皮。1头幼虫可食稻叶6-10片。

夏秋季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或叠叶,幼虫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薄膜,后破裂成孔,称“开天窗”。其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桑叶质量。9—10月因该虫为害致桑叶枯黄,影响秋季饲蚕或引发蚕病。形态特征成虫体长l0mm,翅展20mm,体茶褐色,被有白色鳞毛,呈绢丝闪光,头小,两侧具白毛,复眼大,黑色,卵圆形,触角灰白色鞭状。胸背中间暗色,前后翅白色带紫色反光,前翅具浅茶褐色横带5条,中间l条下方生1白色圆孔,孔内有1褐点。后翅沿外缘具宽阔的茶褐色带。卵长0.7mm,扁圆形,浅绿色,表面具蜡质。末龄幼虫体长24mm,头浅超色,胸腹部浅绿色,背线深绿色,胸部各节有黑色毛片,毛片上生刚毛l一2根。蛹长11.0mm,长纺锤形,黄褐色。胸背中央具隆起纵脊,末端生细长钩刺8根。

§ 形态特征

卷叶虫成虫体长7-9毫米,翅展约18毫米,灰黄色,前翅的前缘和外缘有灰黑色宽带,翅中部有3条黑色横纹,中间1条较粗短。幼虫一般5龄,老熟时体长15-18毫米。头部褐色,胸腹部初为绿色,后变黄绿色,老熟时带浅红褐色,前胸背板后缘有2个螺形黑纹,中、后胸背面各有明显小黑圈8个,前排6个,后排2个。被蛹长约9毫米,腹部第5-7节近前缘处有1黑褐色细横隆线,尾部尖,上生8根钩刺,蛹外常有白色薄茧。

生活习性:卷叶螟在国内1年发生1-11代,从北到南递增。幼虫一般5龄,少数6龄。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的昆虫。成虫随季风迁飞,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下来,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成虫盛发和卵盛孵期,雨日10天左右、雨量100毫米左右、温度25-28度、相对湿度80%以上,则大发生。也就是说温暖、高湿、多雨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生。

山东年生3—4代,贵州3—5代,江苏、浙江、四川年生4—5代,广东顺德6—7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蛆孔等处越冬。广东湛江年生10一11代,台湾10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三代区翌年春天化蛹,各龄幼虫盛发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第3代为害重,老熟幼虫于9月下旬一10月上旬蛰伏越冬;四代区各代幼虫发生盛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其中以4代为害最重。成虫有趋光性,把卵产在梢端叶背,常2—3粒沿叶脉产在一起。卵期28天,幼虫期12—19天,蛹期5—27天。夏、秋季多湿利于虫卵孵化,为害重。天敌有广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守子茧蜂等。

§ 防治技术

卷叶虫稻纵卷叶螟对杀虫单已产生较强的抗性,当前防治稻纵卷叶螟较好的成分有毒死蜱、丙溴磷等。

(1)用束草或堆草诱集越冬老熟幼虫。

(2)秋、冬季及时捕杀落叶、裂缝或建筑物附近的越冬幼虫,夏季及时捕杀初孵幼虫,必要时摘除受害叶。

(3)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4)药剂防治山东一带三代发生区,江苏、浙江四代发生区,要注意防治第3代和第4代。在幼虫2龄末期尚未卷叶前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60%双效磷乳油1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5)受害重的蚕区应在晚秋蚕后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6000倍液,进行多种害虫的普治效果明显。

§ 相关词条

螨虫 清虫 瓢虫 苜蓿籽象  螟虫  蚜虫

§ 参考资料

http://www.shaoerflash.com/shaoerketang/yuwenketang/chong_93611.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