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今八珍美味 |
释义 | “八珍”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天官冢宰》:“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其具体内容,据注文是指《礼记》所列:“淳熬(肉酱油浇饭)、淳母(肉酱油浇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煨烤炸炖羔羊)、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酒糖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和肝辽也。”但他们不是指原料而是食品。“珍用八物”:是指牛、羊、麋、鹿、豕、狗、狼。 应该说中国历代“八珍”的内容各不相同。 此后《三国志·魏志》中的“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唐代杜甫《丽人行》中的“御厨络绎送八珍”,白居易《轻肥》中的“水陆罗八珍”,宋代陆游“乐超六欲界,美过八珍盘”等等,指的都是食品。 将八珍指为原料,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北宋元丰年间的《埤雅》。明代俞安期所辑《唐类函》指出:“按《礼》所谓八珍者……后世则侈云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张九韶撰《群书指唾》也有同样记述,只是将豹胎易为兔胎。龙肝(可能是娃娃鱼或穿山甲的肝,或是蛇的肝,也有的人认为是白马肝)、凤髓(可能是锦鸡的脑髓)、豹胎、鲤尾(并非是鲤鱼尾,因鲤鱼尾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既非稀有珍贵,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很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因古时称穿山甲为“鲮鲤”)、炙(烤猫头鹰)、猩唇、熊掌和酥酪蝉(可能是高级酥酪,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则谓“乃今之抱螺酥也。其形与螺形不肖,而酷似蝉腹”)。 根据以上推断,将“八珍”概指为珍贵烹饪原料,当始于唐代。到了清代,“八珍”已专指烹饪原料。看一看清代以来的“八珍”都指的是什么? 1.海鲜八珍 袁枚著《随国食单·海鲜单》中指:燕窝、海参、鱼翅、鱼复(音复,贝类鲍鱼)、淡菜、海蝈(海蜒)、乌鱼蛋、江现柱、蛎黄。共九种。 2.鹤云氏八珍 光绪年间,无知山人鸿云氏撰《食品佳味备览·八珍单》中指:熊掌、鹿尾、车鳌、鱼翅、螃蟹、江跳柱、兰花菇(草菇)、斑鱼。 3、参翅八珍 海参、鱼脆、燕窝、鹿筋、鱼翅、鱼肚、熊掌、蛤士蟆。 4.山水八珍 (1)山八珍 熊掌、鹿茸、犀鼻(或作象鼻、犴鼻)、驼峰、果子狸、豹胎、狮乳、猴脑。 (2)水八珍 鱼翅、鲍鱼、鱼唇、海参、裙边、干贝、鱼脆、蛤士蟆。 5.满汉全席中的八珍 (l)山八珍 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拨(鼻)、豹胎、犀尾、鹿筋。 (2)海八珍 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 (3)禽八珍 红燕、飞龙、鹌鹑、天鹅、鹧鸪、彩雀、斑鸠、红头鹰。 (4)草八珍 猴头、银耳、竹荪、驴窝菌、羊肚菌、花菇、黄花菜、云香信。 从以上各组“八珍”可心看出,所谓“八珍”并无固定模式,主观上认为珍贵的,皆可列为“珍品”,而且花色品种越来越多。民国以后,饮食行业中的“八珍”因地而异,品种更多,常见的“上、中、下三八珍”其品种与以上大同小异:上八珍:猩唇、燕窝、驼峰、熊掌、猴头、豹胎、鹿筋、蛤土蟆; 下八珍:川竹笋、海参、龙须菜、大口蘑、乌鱼蛋、赤鳞鱼、干贝、蛎黄。 民国时期又出现了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但因地域不同,八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如: 北京上八珍:猩唇、燕窝、驼峰、熊掌、猴头(菌)、豹胎、鹿筋、蛤士馍; 烟台上八珍:猩唇、燕窝、驼峰、熊掌、猴头(菌)、凫脯(野鸭胸脯肉)、鹿筋、黄唇胶; 北京中八珍:鱼翅、广肚(广东产的鳘鱼肚,即鳘鱼鳔)、鱼骨、龙鱼肠、大乌参、鲥鱼、鲍鱼、干贝; 烟台中八珍:鱼翅、广肚、鲥鱼、银耳、果子狸、蛤士蟆、鱼唇、裙边; 北京下八珍:川竹笋、乌鱼蛋(墨鱼卵)、银耳、大口蘑、猴头(菌)、裙边、鱼唇、果子狸; 烟台下八珍:川竹笋、海参、龙须菜、大口蘑、乌鱼蛋、赤鳞鱼、干贝. 现代以干贝、鱼翅、鲍、海参、鱼肚、鱼唇、鱼籽、燕窝为名贵,被誉为“海味八珍”。以前的八珍中,有很多现在已属于保护动物,国家明令禁止捕杀食用,如熊、猴、象、鹿、猩猩、豹、犀牛、天鹅、猫头鹰、野骆驼、海豹、娃娃鱼等等。如今这些动物自然也就不能列入八珍之中了。 海味八珍-干贝 海味八珍-鱼翅 海味八珍-鲍 海味八珍-海参 海味八珍-鱼肚 海味八珍-鱼唇 海味八珍-鱼籽 海味八珍-燕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