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 字义

匜yí

部首笔画

部首:匚 部外笔画:3 总笔画:5

五笔86:ABV 五笔98:ABV 仓颉:SPD

笔顺编号:15255 四角号码:7171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531C

基本字义

1. 古代一种盛水洗手的用具。

匜 2.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匚( fāng),也声。匚,受物之器。本义: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 同本义 [gourd-shaped ladle]。如:匜水(以匜盛水。也指匜中的水)

字形结构

异体字:釶

汉字首尾分解:匚也 汉字部件分解:匚也

笔顺编号:15255

笔顺读写:横折竖折折 [1]

§ 简介

匜——中国古代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时浇水的用具,出现在西周中后期(约2700多年前),盛于东周。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多有四足。早期匜为青铜制,汉代以后出现匜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当时的人们并非在匜中直接洗手,而是由专人将匜内盛满水,然后将匜慢慢倾斜,使水从缺口处缓缓流出,您看,它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现在的自来水龙头呢?可见,古人早已知道流动水更加干净卫生。为了使匜中的水不溅落在地上,古人在使用匜的时候,还需要有另一个人捧着盘在下面接水。因此,匜和盘往往是配合使用,考古发掘中也常常看到匜和盘在一起出土。

§ 历史记载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匜是商周时期用青铜铸造的一种洗漱器皿,相当于现代的瓢或舀水器,有的有盖,有的体高,有的全身布满花纹,造型不一[2] 奉匜沃盥,在古代并不仅限于祭祀、宴请或者是婚礼之时,就是在平日对长者也都要如此。例如在《礼记》中就提到过,每天早上为父母、舅姑奉上匜盘,伺候他们洗脸和洗手,均为子媳的份内之事。为人弟子的要求就更高,《管子•弟子则》中提出:“弟子之事,夜寐早作。摄衣共盥,先生乃作,沃盥彻盥。”就是要求做学生的,要起得很早,趁先生还睡着的时候,就提着衣衫,脚步轻轻地用匜把洗脸水送到房内。“共盥”就是等到先生起来,奉匜给先生洗脸,而“彻盥”则是指洗完后,还要把盥洗用具收拾好。

§ 历史故事

古人还有一种礼节,新婚夫妇在结婚当天进入新房后,相互之间也要行沃盥之礼。但一般不需要新郎和新娘亲自捧匜盘,而由各自所带的陪同人员代劳,即使这样也不可怠慢,必须恭恭敬敬。因为古人非常注重礼节,一旦失礼,就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在《左传》中就记载了一个与此有关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娶了秦穆公的女儿为妻,结婚当日,进入洞房后,便开始行沃盥之礼。当时替新娘行礼的是秦穆公的另一个女儿——怀赢。古时,奉上匜盘为客人盥洗后,还要“盥卒授巾”,即递上毛巾请客人把手擦干,这是一套完整的礼仪。然而重耳却没有等怀赢递上手巾,便自行甩掉手上的水,这属于失礼的行为。因此触怒了怀赢,她怒冲冲地朝重耳喊道:“秦、晋两国相亲,你为什么要轻视我?”怀赢是秦穆公之女,轻视她就等于轻视秦穆公,轻视秦国。重耳听了,心中不免害怕。因为当时正是诸侯争霸之时,一点点误会就有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所以他赶忙连声责怪自己无礼。

§ 礼器

玉匜

玉匜

年代:宋代

尺寸:口径6.7-11厘米,底径3.65-5.55厘米,耳孔1.5-1.9厘米,杯壁厚0.3厘米,长14.8厘米,高5.5厘米

出土地:安徽省肥西县岗集乡范岗出土

收藏地: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玉色:青色,局部黄灰色沁

特征:仿青铜器匜形,有流,单耳,圈足底,底部的边缘有一圈凸弦纹,杯身两侧靠近流口处对称浮雕两只凤兽形匜

鸟,凤头突出口沿,喙下勾,凤冠上卷,凤身隐起呈弯曲宽带状布满杯身,杯耳顶部饰兽面,表面抛光细致。 [3]

兽形匜

兽形匜,春秋后期,通高22.3cm,宽42.7cm,重4.88kg。

匜浅腹,兽头形曲管式流,龙形鋬,圜底下具4个扁兽足。全器满布纹饰,匜腹上一条条一首双身的螭龙相互纠结,螭目突出,构图明快简洁。龙形鋬的龙首下探,衔于匜尾,龙尾下垂,尾端外卷,龙身隆起作弓形,龙背、龙首处各立一小龙。此龙形鋬造型之生动,装饰之繁缛,在东周铜匜中非常突出。这件铜匜器形精美,做工细致,极具观赏性,堪称同时代铜器中的一件佳作。 [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1: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