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武 |
释义 | § 南武 南武是广州的旧称,也曾在古时候有一个城池叫做南武城。现今的南武便成为了一所高等学府的名称“南武中学”,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目前位于广州市同福中路海幢寺对面,南校区位于江南西。 广州市南武中学位于秀丽的珠江南岸、同福中路海幢公园旁。1901年春,在河南龙溪首约成立"群学书社",后转迁于海幢寺园照堂,易名为"南武公学会"。"公学会"在园照堂附殿开一课堂,招收"公学会"同仁子女共12人就读,取校名为"南武两等小学堂"(这也是广州历史上第一间男女同校学习的学堂),这便是南武中学的前身。1905年3月3日"小学堂"开学,并向广东省学务处呈请备案,1906年10月28日正式批准,首任校长为谢国华先生。解放后于1952年学校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接办,先后改办 "广州市财经技术学校"、"广州市财政学校"。1954年复办完全中学,定名为"广州市第十九中学"。1960年经市政府批准,与"市33中学"、"龙溪南小学"两校合并,定名为"广州市实验学校"(当时全国十间实验学校之一)。"文革"期间学校易名为"广州市第58中学"。1984年11月复名为"广州市南武中学"。1996年2月学校被批准为"广州市一级学校"。现在是"广东省一级学校"。 § 学校以"南武"命名 ,其理由有:①"南武城"是周代文章典制,代表古代文明;②"南武"是广东省城最古的名称,是广东人亲手建立的名城;③"南武"二字最能代表粤人英爽、文明、勤劳、勇敢、坚忍等优良性格。 栉风沐雨,沧海桑田。经过历代南武人的艰苦创业,如今的南武中学,已成为镶嵌在珠江南岸一颗璀灿的明珠,被世人誉为"北有南开,南有南武"的百年名校。现学校占地面积18738.75平方米,建筑面积24674.04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8个,其中初中20个班,高中18个班,在校学生1972人。初中会考成绩连续五年稳居全市前12名,2001年跃居全市第6名。2002年升中会考96.51%的考生达到广州市高中录取分线(上线率),100%的考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62.1%的考生达到省一级学校的录取分数线,81.5%的考生达到市一级学校录取分数线;高中升大率已从1999年的89·8%升到2002年的94·9%,其中本科上线率达到49.7%;2003年成绩更是喜人,本科上线率为76%,本科录取率达81%。近六年高中毕业班4次评为一等奖,2次评为二等奖;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等单位评为"青少年科技活动优秀奖"、"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优秀论文二等奖"、"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全省先进中学生业余团校"。被市政府、市教育局等单位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成人宣誓仪式先进单位"、 "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市教育系统安全文明单位"、"先进英语科组"、先进物理科组"合唱节一等奖"等。被海珠区委、区政府、教育局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团委"、"少先队红旗大队"、"优秀教工之家"、"'九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 § 全校现有在职教工230人 。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获结业证书或取得硕士学位的20人,在读研究生1人;教师中在市、区级教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任正副会长7人,任理事9人,市、区各科教研会会员22人,区级特约研究员1人,区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1人。近五年教职工个人获奖46人次(区级以上),其中省级以上6人次。教师论文、专著出版、发表及获奖61人次,其中省、国家级31人次。 近年来,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支持下,艰苦创业,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校园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多幢崭新的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教工宿舍楼、教工餐厅、学生餐厅,以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高标准的实验室、仪器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多功能室、软件制作室、综合档案室、历史室、地理室、生物园、语音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心理辅导室、科技活动室、劳技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展览室等教育教学辅助设施,为实施优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100米直跑道、200米塑胶环形跑道运动场、室内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一批体育运动设施,为学生健体提供了较为宽敞的空间;新建的校园网络系统及54个多媒体电教平台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以"让每一寸土地会说话,让每一面墙具有教育意义"为原则的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为体现"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营造了一种幽雅、浓厚的教育氛围,学校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82%。 2004年9月落成的南校区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 如今走进"南武"校园,人们感觉到不仅是校园,更是乐园、花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