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清中学 |
释义 | § 简介 华清中学 华清中学,取临潼区著名一景“华清池”为名(以下简称华中),大概再没有一所学校像华清中学这样依山势而建的,如此的海拔也多少让人叹为观止了些。 § 历史 据说华中的建校历史很悠远,大抵在解放前就存在了,那时候叫中正学院,可能与蒋介石有点瓜葛,但也许是一味的攀附而已。我遇到的一些年近古稀的老人都曾说过自己是从华中XX届毕的业,所以这里的建筑有其古老内涵独有的沉淀部分,但现在的规模比起几十年前是拓宽了不少。从幸存下来那些碗口粗的松柏和灰砖砌起的窑洞式建筑中还略略能嗅出当年的气息,当然空气是清新的,因为太阳一天换一种新鲜。 藏族学生 从校名你是很难与少数民族联系到一块的,不像女子学校、民族学院那样显眼的让你立马就想到满校的女生和整班整班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这里上学的人仅限于藏族,所以不必惊奇于眼前那些穿着民族服装具有浓重雪山韵味的藏族学生穿梭其间,因为华清中学是西北地区唯一的援藏教育计划指定学校。 半坡、东坡、西北坡 当然两个民族各有其独立的教学楼和宿舍,华中的又一大特色就是几乎每栋建筑都起了一个相当别致的名字,藏族学生住的公寓楼就叫“和同楼”,大概是语出于唐蕃时代唐太宗为纪念与吐蕃友好而亲批的“和同一家”,还有“同蕃楼”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那两座公寓楼入口的院子上题刻着“长安居”也是个颇考究的名字,老师住的宿舍则被冠以“卧龙”、“飞虎”……这些很有创意的名字。有的名字还颇有一语双关的意味,比如“居里楼”你既可以理解它是在纪念居里夫人,而就“居里”字面上也有“居住在里面”的意思,非常符合公寓楼居住的内涵,让人拍案叫绝,你不得不佩服初衷者的奇思匠心。在校区的最东侧有一坡曰:东坡;那西边的坡呢?原来叫“西北(柏)坡”,仔细一观察还真是有点斜向北呢;更有意思的是从中路拾阶而上到了中腰部分有一平台曰:丁香台,从这上去的坡又该叫什么呢?——叫“半坡”。 墙外是山墙内也是山 华中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傍临着骊山,于是索性与山势的走向融为一体,墙外是山墙内也是山,在校园内的任何一处走动,双脚其实早已不自觉地踏在山中了,或是上山或是下山或是在山间游走,不经意间的其乐融融。 过去的操场(前操场)非常之狭小,新拓宽的操场(后操场)特别之庞大,足足有近两个标准足球场地的面积,在寸土数金的都市里是很难再觅到这么幽静而又气势如此豪迈的校园了,城里那些学校即使有充足的资金,也难以在都市繁华背后的愈渐显露的狭窄空间里再有什么大的手笔来扩建校园了,所以华中是幸运的。操场是大的出奇,但对于全校每班过百名学生、数十个班如此的承载量而言又显得恰如其分,一点也不浪费资源。 待到山花烂漫时 从后操场就可以爬山了,不过离骊山主峰“烽火台”还有些距离。这里的体育课上所谓的“活动时间”往往都是学生们结伴去爬山,途中你能见到不少早已废弃的窑洞,胆子够大的话你可以在乌漆抹黑中一探究竟,或是扮上一张死尸脸等待那些不知好歹的人闯进来点着蜡东瞅瞅西看看,然后伴随着一声犀利而富有磁性魅力的尖叫划破晴朗的天空落荒而逃。山上有鬼的传言大都如此人工地炮制出来,而且越传越神越现场越逼真越邪火。 我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一处叫“大石头”的去处,那里才是大多数人去的地方,因为走得太远一节体育课的时间肯定是赶不回来的,走得太近却又不过瘾,到这个叫“大石头”的地方一来一回加上在那小憩一会儿时间是刚刚好的,所谓“大石头”是一块需要十七八个人合抱、三层楼那么高的整石。据说那是女娲娘娘补天剩下的七彩石,整个石头透出一种暗红,但是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这种红是不尽相同的,登上石顶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渺小,以前我们把石块拿在手心,现在我们被石块拿在手心,此时不妨摆个“铁达尼”号的招牌pose,舒展开双臂望着前方,一副很享受的模样,没有枯燥乏味的海洋,只有青山、涧流、薄雾、鸟语…… 还有诸如来时路上的“防空洞”有一公里长,那是抗战时期的民防之一,要蹲着才爬进去,只要你不怕弄脏衣服的话;顺着大石头向山的方向走一点点还能见到“遇仙桥”,假若你还能找到题刻“遇仙桥”的石碑的话;还有“石瓮寺”,假设你有不按时上下一节课的理由的话;“高山滑索”,假如你不怕风大感冒的话。 于是山花红了的时候,校园的花一切俱都红了,这里的春色似乎来得比其他地方要晚的多,大抵是海拔的缘故,春尽时刻却总有雪此刻从尚未消融尽的山顶吹下来,凭添了一分温馨的寒意,这里的学生给这种雪飘繁花的景色起了一个很形象的称谓——“西门吹雪”。到了冬天,这里的雪也比别处的来的早,雪花也比别处的大的多,所以山上飘雪的日子,这里一定也是下雪的季节。 华中,已经与这座山巧妙的融为一体了,大抵这也是其他中学校园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在这里景致与文化很默契的结合在一起,像一位修身养性的大儒,你完全可以感受一种深山书院的内敛气质。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浮华,更多的是一种在闹市中绝迹的清新雅致,“淡泊以致远”——这山中若隐若显的校园是否就是世人寻觅了几个世纪的“桃花源”呢?那么生活在这里的人就一定是大隐士了,因为“大隐者隐于市”。多少求知若渴的人来到这里,带着各自形形色色的梦想被这种气氛感染着,一次又一次涤荡那灵魂深处最后一缕残滓,所以应该感谢当初为营造这种气氛选址的人。 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残冬还未退尽的日子里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归宿,从主楼“华清风范”上向下望去,那些高耸的松柏顶端寄托着多少鸟儿银白世界的绿梦,是啊!有了这残存的绿色就有孕育了多少来年的希望;那花园的一株长春藤怎耐得住牢笼的封锁,早早地便将一根根枝条伸展开去,将漫溢的春的气息泼洒得淋漓尽致,这种充满了激情与活力的绿色在冲破牢笼的同时又“俘获”了多少那些对家无尽眷恋到寸步不离的鸟啊,这就是生活真实的一面完美写照,多少背井离乡的学子,在冲破原来环境束缚的同时又被深埋于心底深处那份依依不舍所牵绊,就像鸟儿把常春藤所编制的温暖当作睡梦里那可以驻足的云彩一样,像一首地低沉而又催人泪下的音乐连绵着,横亘不绝,在无数个美丽的梦交织的世界里人是可以很幸福的哭泣地。 两种文化的包容 仰望着山上,说着藏族语系的姑娘们从远方一路踏歌缓缓地下山,优美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让你忽略了彼此文化背景的差异,如果说我们的文化是黄土高原滋养的,那么他们则是雪域高原孕育出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那些腼腆的笑容和天真质朴的双眸流露出纯洁和友善,一句“扎西德勒!”回应一句“你好吗?”两种不同背景下的文化竟如此巧妙地并存着,相互间既相互独立又显得如此融洽,然而它们却又彼此单纯地延续着各自的文化。我自然是听不懂他们的语言的,但远方的客人依旧用他们并不娴熟的汉语努力表达着自己。 两种文化交织着,相互碰撞交错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群”现象,在一所相同的学校里。两个独立存在却又相互包容,曾经在两种文化甚至那些多种文化之间构筑的樊篱,那界限竟变得模糊起来。 在新旧之间架起桥梁 远处的工地还在昼夜不停地开工,我已经能够隐约看到这栋建筑的大体轮廓了,老的校园模式正在慢慢隐去全新的建筑理念和全新科技的应用正在将过去渐渐代替,这栋新建的科技楼将载着华中新的梦重新起飞,在新旧之间架起桥梁,让原有的魅力不会显得庸俗,但愿这些古老的记忆和我的美好回忆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被人渐渐遗忘掉。 § 现状 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创建于1938年,是一所具有60余年办学历史、在临潼乃至三秦大地都享有很高声誉的省级重点中学。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闻名遐迩的骊山脚下,北眺渭水,东傍兵马俑,西临华清池。校园占地130亩,花木葱郁,绿树成荫,风光秀美,空气清新,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所。 学校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素质强,勤奋敬业,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高中部共有教工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29人,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0人,一级教师64人;有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区级高干教师15人,区级明星教师8人;具有本科学历的120人,已经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4人。 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投资800余万元建成的“逸夫科技楼”,设有物理实验室5个,化学实验室4个,生物实验室2个;微机室4个,拥有学生用机288台;语音室4个,拥有语音座位320个;多媒体教室可一次容纳160余人听课;学校图书馆藏书10余万册,教学报刊100余种,并建成了一个拥有12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投资17万元的天文科技馆可供学生观察天文现象,提高学生的天文兴趣。交互式校园网可使教学手段走向现代化、信息化;华清中学网站已开通了北京四中网校、K12教学资源库、翰林汇资源库等教育名网,通过互联网便很容易查找所需要的教学资料,达到与全国名校的资源共享。卫星地面接收站丰富了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公寓楼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即将竣工的学生体育活动中心将解决学生的就餐和体育活动,“扶贫助学基金会”对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给予一定的补助。 67年来,我校历届领导和师生,胸怀“敬业报国”的大志,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华清风范。学校先后几十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近五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中学生生物竞赛团体优胜奖”、“西安市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等20多项殊荣。我校每年向高校输送的优秀毕业生均在800人以上,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理、化、生竞赛,连年取得优异成绩! 热忱欢迎广大初中毕业生同学踊跃报考陕西省重点中学——华清中学! § 硕果累累 近年来,华清中学全体师生在继承和发扬“华清风范”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00的高考上省控线637人,上地市线737人。特别值得欣慰的是,全区高考800分以上的5名考生中,华中就占3个,3人达到了北大、清华录取线,其中杨延涛被北京大学录取。2001年高考,二本线以上474人,其中一本线以上223人,升学人数853人,升学率83.2%。李瑞和潘晓宇以769的成绩并列全区理科第二名,上了北大、清华录取线。全区700分以上高分学生共27人,华清中学就有23人,占全区的86%。2002年高考,二本以上523人,其中一本以上213人,全区600分(原始分)以上18人,华中就占17人。2003年高考,二本以上588人,其中一本线以上250人,考入211工程院校97人(其中6人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考入全国排名前15位的重点院校34人。全区600分以上8人,华中占6人,其中2名学生达到了北大、清华录取线,焦联营同学以636分的成绩夺得了临潼区理科状元,被浙江大学录取(本硕连读)。2004年高考我校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临潼区600分以上考生148人,我校110人,占全区的74.32%,其中华方、杨兵同学以689分、683分的成绩名列全区理科一、二名,杨兵同学的理综以298分的优异成绩名列陕西省第二名,王雅、王慧媛同学以635分、621分的成绩名列全区外语类一、二名。我校首届理科实验班53人,600分以上38人。我校本科线以上911人,其中二本线以上594人,一本线以上310人。近三年来,我校考入“985”院校共104人,考入“211”工程院校328人。2000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共103人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二等奖36人;2001年郭交获全国数学竞赛陕西赛区一等奖,2002年武林楠、2003年张彦获全国生物竞赛陕西赛区一等奖,2004年张立获全国化学竞赛陕西赛区一等奖。2002年我校生物竞赛团体总分在陕西省排名第四,荣获“团体优胜奖”,2003年、2004年又获“团体优胜奖”。 我们的信念是:打造“高、精、尖”人才。我们的目标是:为名牌大学输送精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