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淑愈 |
释义 | § 简介 刘淑愈,字亦韩,山东费县毛家河人。幼时家贫苦读,清道光六年中进士。曾任河北房山县知县,因忤上爱民,被清廷借故革职回家。清咸丰十一年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耿家埠反清举义,后到岐山联合孙化祥共创岐山幅军,任军师。同治二年幅军失败,刘淑愈被清兵逮捕,关押兰山县狱,坚贞不屈,被长庚虐害狱中。 刘淑愈智力绝佳,文才出众,科举生涯,一帆风顺。但因出身贫寒,受到乡宦土绅的轻视排斥。他身处基层,深切了解劳动人民的痛苦,从而对反动腐朽的清统治阶级产生了不满。他在《重修旗山寺释迦庙碑序》中写道: “余尝偕二三贤士大夫,登旗山之颠,慨然而动遐思:东望艾山,则柳毅神君传书处,又其东,抵琅琊,为汉武乡候、晋王右军故里;转而北望,蒙山在焉,山之下郁郁乎、苍苍乎,是唐颜常山、颜鲁公三昆仲坟墓。苍松古柏,历历可数,非惟人杰,山亦有灵,假使诸先政而在,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刘淑愈借立碑之机,历数沂蒙“地灵人杰”,凝集了他热爱故土,思慕先政的思想感情, 流露了对清反动统治的不满。他“困于茅庐”,报国无门,常常是“抱膝长吟”。 § 相关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他即在鲁南宣传“反清复明”的思想。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他在耿家埠联合廪生李宗棠,公开树旗反清,响应捻军起义。组织武装,同清兵和地主武装展开斗争。他题联明志:圣主本仁慈,都被赃官污吏破败二百年基业;我是真貔貅,全靠强兵猛将扫清十八省山河”。起义失败后,刘淑愈率部突围,在岐山同幅军孙化祥汇合,创建“岐山幅军”,任岐山幅军军师。刘淑愈手书讨清檄文,传示蒙山之阳抱犊之阴,联合数百圩寨,有众数十万,沉重地打击了鲁南各反动地主的武装势力。同时,他协助孙化祥制定了北连淄川刘得培、 西结白莲池文教军、南依捻军的战略方针,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刘淑愈虽年过半百,却雄心勃发, 豪迈地为岐山义军大营题联: 东狩获麟,食其肉寝其皮; 中原逐鹿,大者王小者霸。 此时,刘淑愈已把斗争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完全站到了农民革命的立场上。但由于客观形势的急剧变化, 幅军失去天军和捻军的重要支持,面临着覆灭的危急。 1863年(清同治二年)春, 清廷诏令江淮漕运总督吴棠出兵山东,两省“会剿”幅军。 长城(今苍山县长城镇驻地)一战,幅军失利。孙化祥为保岐山大寨,率主力迎敌中村,陷入重围。刘淑愈率老弱残疾坚守岐山, 粮绝兵寡,不幸兵败被俘,押于沂州府兰山监狱。 刘淑愈在狱中坚贞不屈,被大地主王殿麟勾结兰山知县长庚虐害,时已67岁。生前有《砚山堂文集》四卷,散佚民间。 刘淑愈身为名家进士,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毅然站在劳动人民一边,受到山区人民的爱戴,他的爱国爱民的革命精神成为沂蒙山区人民的骄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