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冲淡
释义

§ 词意解释

1. 亦作“ 冲澹 ”。亦作“冲淡”。1.冲和淡泊。

《世说新语·政事》“ 王安期 为 东海郡 ” 刘孝标 注引《名士传》:“ 王承 字 安期 ……冲淡寡欲,无所循尚。”《晋书·儒林传·杜夷》:“ 夷 清虚冲淡,与俗异轨。

2. 指诗歌语言质朴,意境闲适恬静。

唐 皎然 《诗式·诗有六迷》:“以虚诞而为高古,以缓慢而为冲澹。”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 渊明 诗所不可及者,冲淡深粹,出於自然。” 明 宋濂 《故朱府君文昌墓铭》:“及来京师,又得 好谦 从弟 文昌 诗阅之,冲澹类 汉 魏 ,雄健如盛 唐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秋潭二乡先生诗》:“诗境冲淡孤冷。”

3. 加入别的液体,使原液体在同一单位内所含的某种成分相对减少。

4. 引申为使某种感情、气氛、效果等减弱。

§ 概念

冲淡:冲和、淡泊,叫做冲淡。冲淡和纤秾不同。纤秾用的是浓彩,冲淡施的是淡墨。冲淡并非淡而无味,而是冲而不薄,淡而有味。

§ 时代特色

魏晋文人濯足清流,不染尘俗,同封建权贵不合作的精神,对安静、美好的理想境界的憧憬,是形成冲淡的一个重要原因。陶渊明是冲淡的开山祖,胡应麟说他“开千古平淡之宗”(《诗薮》)。这是因为:诗人目击当时政治腐败,既无力扭转乾坤,又不愿同流合污,遂弃宫归隐,躬耕于山水田园之间,过着宁静、安闲、平淡的生活。

§ 实质

表面看来,诗人完全脱离了现实,什么都不关心,其实却曲折地流露出他那愤激的情绪。所以,苏东坡说陶诗“癯而实腴”(《与苏辙书》),朱熹则称之为平淡中有豪放,故“语健而意闲”(《朱子语类》)。可见,“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之骨,乃可不朽;非然,则山水清音,易流于薄……”(施补华《岘佣说诗》)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魏晋时,士大夫知识分子对玄言诗早感兴味索然,便另辟蹊径,从山水中寻找寄托。他们经常出没于名山古刹之中,这游于茂林修竹之间,时有所感,遂系之以诗文,而冲淡一格,亦溢于笔端。它显示的是自然界的冲和清淡的色彩及诗人悠远的心境。如谢朓的“远树暖阡阡, 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 鸟散余花落”(《游东田》),这就是冲淡风格的又一形象写照

§ 冲淡典故及分析

陶渊明是冲淡的开山祖,胡应麟说他“开千古平淡之宗”(《诗薮》)。这是因为:诗人目击当时政治腐败,既无力扭转乾坤,又不愿同流合污,遂弃宫归隐,躬耕于山水田园之间,过着宁静、安闲、平淡的生活。其《饮酒》诗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面看来,诗人完全脱离了现实,什么都不关心,其实却曲折地流露出他那愤激的情绪。所以,苏东坡说陶诗“癯而实腴”(《与苏辙书》),朱熹则称之为平淡中有豪放,故“语健而意闲”(《朱子语类》)。可见,“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之骨,乃可不朽;非然,则山水清音,易流于薄……”(施补华《岘佣说诗》)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魏晋时,士大夫知识分子对玄言诗早感兴味索然,便另辟蹊径,从山水中寻找寄托。他们经常出没于名山古刹之中,这游于茂林修竹之间,时有所感,遂系之以诗文,而冲淡一格,亦溢于笔端。它显示的是自然界的冲和清淡的色彩及诗人悠远的心境。如谢朓的“远树暖阡阡, 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 鸟散余花落”(《游东田》),这就是冲淡风格的又一形象写照。

到了唐代,冲淡走进绘画领域,同雍容华贵相抗衡。当时,以李思训父子为代表的画派,宫丽堂皇,与崇尚黼黻的宫廷诗风相呼应。而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便以山水花鸟画参加了争鸣。他的画,以萧疏清淡誉满京华,成为南宗的开山祖。他将绘画的风格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去,就形成了特有的冲淡。它集中地显示出淡远闲静的特点。且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育苔上。(《鹿柴》)

这些诗,缺乏陶诗的田园风味,而流露出脱离尘世的虚无气味,在冲淡之中显示出一种空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