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利马 |
释义 | § 地理 地理位置 秘鲁共和国首都、利马省首府利马 (Lima) 跨里马克河南、北岸,利马的名字即来源于里马克河。东北有圣克里斯托瓦尔山,西连太平洋岸的港口城市卡亚俄。 [1] 城市区划 利马市分为旧城、新城两部分。旧城区位于城市北部,临近里马克河,街道自西北向东南伸展,同里马克河成平 利马行状。 街道多以秘鲁的省和城市命名,街区狭窄,房屋低矮,大多为殖民统治时期所建造。旧城区有众多的广场,以城区中心的“武装广场”最著名。以这个广场为中心展发挥其内容。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以人道率天道”,强调,条条街道成辐射状向四周延伸,通向城区各个角落,街面以大块石板铺砌,显得古香古色。广场中央有喷水池,水花飞溅,雾气蒙蒙,在阳光下晶莹闪烁,使城市显得格外有生气。广场东端是始建于17世纪的天主教堂,保持着浓厚的西班牙建筑风格,教堂内有银饰祭坛、建筑精巧的小教堂和停放着广场设计者、当年西班牙殖民军首领皮萨罗的玻璃棺材。广场四周其他著名建筑有建于1938年的政府大厦、建于1945年的市政大厦以及众多的商业大楼、超级市场等。旧城区还有风光优美的阿拉梅达公园、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乌尼昂大街、宽阔的繁华大街尼科拉斯德皮埃罗拉大街、圣马丁广场、博洛洛内西广场以及建于1551年的南美洲最古老的大学——圣马科斯大学。 利马 新城区街道宽阔,高楼林立,面积硕大。众多的博物馆汇集在博利瓦尔广场周围,有建于19世纪初,陈列殖民统治前后珍贵绘画、手稿的共和国博物馆,陈列殖民统治前后文化、艺术和历史文物的人种学和考古学博物馆以及1570年至1820年西班牙殖民者作为宗教法庭使用的宗教法庭陈列馆等。 气候特点 利马是世界上闻名的无雨城市,一年四季,没有雷鸣电闪,没有疾风暴雨,至于结冰、下雪更是闻所未闻的事 利马情。利马无雨,并非终年滴雨不落,只是年降雨量仅约15毫米左右。 降雨特点是,由浓湿雾形成的露珠以霏霏的粉状飘落下来。降雨期,天空灰茫茫一片,阴霾多日不散,迷雾蒙蒙工语言学派中,影响最大的首推以石里克、卡尔纳著等为代,时间一长,路面湿润,草木滴水,土地渗透。 利马虽然降雨较少,但气温并非酷热可怕,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为16℃,最热时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4℃,是名符其实的四季如春。利马市不仅气候温和,而且植物茂盛。条条街道绿树成荫,街心公园遍布全市,在那些空隙土地上,不是种花,就是植草;每个居民住宅区都是宁静幽雅的绿化区,栋栋楼前树木葱郁,家家墙头都露出片片绿叶、串串红花。正是由于绿化工作搞得好、尽管利马市区与西部沿海茫茫的沙漠地带近在咫尺,却见不到黄沙弥漫或飞沙走石的景象。城市空气十分清新,室内家具多日不擦依旧一尘不染,游客外出游玩返回旅馆,脚上的皮鞋照样油光闪亮。 秘鲁西部沿海地带,因常年干燥无雨,天长日久,便形成一片茫茫沙漠地区。利马市处在沙漠包围之中,驱车出城,只见公路两旁,近处沙丘重迭,远方层层沙浪,无垠的沙漠与浩瀚的太平洋海面交相映照,别是一番情景。 § 历史 利马这座不雨城又是一座历史名城,它记载了秘鲁乃至南美辛酸悲壮的历史。自1535年建城到1821年圣马丁将军 利马(1778—1850)解放该城,它一直是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总督驻地,成为殖民地的行政、宗教和文化中心。在著名的阿马斯广场的大教堂里,还停放着第一个踏上秘鲁土地的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的干尸。在这个虚伪、贪婪、残忍的殖民者身上,记载着秘鲁的一段悲壮的史实: 皮萨罗原是西班牙的一个流氓,一字不识,但他贪婪成性,富有冒险精神,1532年,他率军侵入秘鲁,遭到当地的印第安人——印加人的顽强抵抗。狡猾的皮萨罗看到光用武力一时不能取胜,于是采用欺骗手段,以会晤为名,把没有武装、毫无警惕的印加王阿塔瓦尔帕及其部下诱人一个重兵包围的广场,企图迫使印加王投降并效忠于西班牙,阿塔瓦尔帕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侵略者的无理要求,这时,伏兵四起,全副武装的西班牙殖民军气势汹汹地冲杀向毫无准备的印加人。印加人拼死抵抗,奋勇向前,最后上万名印加战士惨遭屠杀,印加王也被逮捕。皮萨罗把他关进牢房,向印加人勒索巨额赎金,提出只要印加人用金子填满一间长22英尺、宽17英尺、一人多高的房间,用银子填满另外两间较小的房子,印加王就可重获自由。当印加人以空前巨大的数目——金子13265镑,银子26000镑满足了他的条件后,金银到手的皮萨罗却背信弃义,以莫须有的罪名,绞死了阿塔瓦尔帕。1535年,几乎征服了秘鲁全境的皮萨罗,在利马河畔的一个绿洲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一切按西班牙的传统形式建筑,结构雍容恢宏,造型精雕细刻,街道据说以“金银铺砌”,取名利马,称为“诸王之城”。 从此,这个西班牙流氓摇身一变,成为印加帝国土地的实际统治者。这个无耻的殖民者,在征服、统治秘鲁期间,不仅掠夺了印第安人所有的财富,而且肆意毁坏一切有价值的文件、档案,摧毁印加人雄伟壮丽的庙宇、陵墓、古迹、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之一。使印加这个古老富裕的帝国,变得一片荒凉。今天,当秘鲁人踏入这座保留着皮萨罗干尸的阴森可怖的大教堂,都会情不自禁地以沉痛的心情,联想起这一段悲壮而辛酸的历史。 § 文化 利马的神迹节 十月的时候,秘鲁的首都利马大约有两百万人民以紫色为主色调装扮起来,欢庆"上帝的奇迹"--这个国家流传最为 利马 广泛的圣像。圣像被保存在拿萨里那斯教堂,受到很多人的尊崇,寄托了人们的普遍心愿,保佑他们不受疾病、事故的困扰;在生活中赋予人们以力量。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1651年,一个安哥拉奴隶画了一幅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彩色油画。4年后,也就是1655年11月13日,利马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只有那幅耶稣基督像完整无损。人们认为这幅画能够完整保留下来是一个奇迹,并且认为当人们接触这幅画的时候,他们会从神那里得到庇佑。 18世纪以来,利马一年一度在十月举行游行,以纪念上帝的神迹。在此期间,男性自愿者组织成一个班,抬着圣像穿过利马市中心的街道。现在,利马大约有20个这样的班,每个班大概占据游行队伍的三百码的范围。此外,护送者还有:sahumadoras(在游行队伍前捧熏香的女子)、音乐家和歌手,cerero看护平台上的蜡烛,照料平台上花的人,当然还有兜售各种点心和宗教物品的小贩。 2001年10月,是上帝的神迹这幅画像的350周年庆典。这个游行队伍,看到了秘鲁人民对宗教的强烈的信念。 1.朴素的习俗,淳朴的心灵。护送者支撑起承载他们坚定信仰的平台。 2、信仰通过艺术表达出来。在这张照片里,人们聚集在利马市区狭小的街道上,用玫瑰花瓣创造一个绚丽的地毯,上面写着"欢迎上帝的神迹"。一旦地毯制作完毕,能够走上它的,只有平台护送者。 3、人们来到利马市区街道上等待上帝的神迹在经过家门口时得到祝福,人们也向上帝祈求和平、幸福,和庇佑他们的家园。 秘鲁旗袍 秘鲁女子喜欢着一种状似披肩的外衣,这是本地传统民族性服装,正如旗袍之于中国。用丝做的叫Pu?o ,用其他质料或Llama毛做的就叫作 Puncho,没有袖子,但有两个开口可让双手伸出,这种服装由身材高的女子穿着起来分外绰约多姿。 Llama读作亚马,可译作驼羊,外型似羊但大很多,能象马一般负重,毛皮可做衣,肉可食用,由于经济价值颇大,在许多场合都能看到有关它的图案,几乎成了秘鲁的国徽。利马所有中国餐馆均称作Chifa ,例如Chifa 龙凤,而非Restaurante龙凤。字典上查不到这个字,想是由中国话“吃饭”的发音转变而来。 § 旅游 景点介绍 1.托雷塔格莱宫:建于1735年,是保存最好的殖民时期建筑,室内保存着利马总督的马车、当年珍贵的油画和雕刻等。 2.钱昌古迹:钱昌位于秘鲁西北部拉利伯塔德省。钱昌在奇穆语中是“太阳、太阳”的意思。这里是古代美洲奇 钱昌古迹穆文化中心。1200~1400年,这里是印第安人奇穆王国的都城,后被印加帝国吞并。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在距钱昌5000米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特鲁希略”,钱昌逐渐被废弃。钱昌古城,地处海滨沙漠地带,面积约20平方千米,全盛时期人口有10万,是世界上至今保留下来的一座最大的土城遗址。城中已发现10个方形院落,每个院落都有一堵围墙与邻院隔开。各院都建有金字塔形神庙、墓地、庭园、蓄水池等。城中的所有建筑都用由黏土、沙砾和贝壳制成的大块土坯砌成,土坯都砌成“品”字形,以增加建筑物的牢固性。建筑物的墙面涂泥,用图案丰富、复杂的浮雕装饰。 3.拉斯莱延达斯公园即利马动物园:以云集许多珍贵动物而闻名于世。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城和卡亚俄港之间。 4.利马黄金博物馆:秘鲁黄金制品和世界兵器博物馆,简称黄金博物馆,位于利马市蒙特利科区,是一家私人收藏博物馆,创建于1966年。该馆展品以农艺学家、金融家、外交家米格尔·穆希卡·加略家族收集的文物为主。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展示的是十六世纪以来的世界各国兵器,其中包括拉美独立战争英雄使用过的佩刀,拿破仑用过的兵器,中国古代刀剑,以及各国军服、铠甲、马具等,做工精良,造型优美;第二部分收藏的是从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五世纪期间秘鲁出土的各种金、银制品、木乃伊、服饰、雕刻、陶制品,对了解秘鲁历史上著名的莫奇卡、奇穆和纳斯卡文化以及秘鲁古代土著居民的习俗、生活颇有帮助,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该博物馆已被秘鲁政府列为国家文物单位,部分陈列品曾在北美、欧洲、日本及南美一些国家展出。该馆收藏有毛主席赠送的手杖式佩剑。1995年10月,李鹏总理参观该馆,题词“灿烂的文化遗产,收藏家的劳动结晶”,并赠送“马踏飞燕”文物复制品一件。2000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参观该馆,题词“秘鲁文化的瑰宝,印加文明的骄傲”,并赠送古钱币一套。 5.国家博物馆:位于利马市圣博尔哈区,建成于1976年,大楼共九层,是一座造型和内结构颇具特色的建筑物。1988年3月14日,根据秘鲁共和国关于建国家博物馆的最高法令,将此楼作为国家博物馆馆址。1990年2月19日开馆,同年3月1日向公众开放。 大楼共九层,地下室至四层为常设或临时展览场所。五至九层为办公室、图书馆、储藏室、安全系统等。常设展览部分主要通过模型、地图、图片、照片,出土实物,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向观众展示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即前印加时代和印加时代的秘鲁文明史,包括人文、农业和其他方面经济发展情况。博物馆还举办过国内外各种绘画作品、教育、文化等题材的展览,其中包括“中国五千年文明”展。 6.利马大广场:广场中央的铜喷泉建于1650年。广场四周有总统府、利马市政大厦、大教堂等。利马老城的建筑 利马仍保持西班牙的建筑艺术风格特色。它是秘鲁政治生活历程中许多重要事件的见证物。其中,1541年利马市创建人皮萨罗在其新卡斯蒂利亚总督官邸内被暗杀。 十六、十七世纪,广场周围有许多小商店,各种商贩云集。广场也曾被当作斗牛场和宗教裁判所执行死刑的地方。广场中央设一个焚尸炉,焚烧被判了死刑的人。后被废除,在原地建了一个青铜水池,保存至今。 中心广场是庆祝重要节日的活动场所。1821年,圣马丁将军在这里宣布秘鲁独立。 7.查文考古遗址:位于秘鲁西部的安卡什省。查文考古遗址在西安第斯山脉布兰卡山东波,该峡谷很窄,一般宽 查文考古遗址度不超过5公里。该遗址的海拔大约3200米,并且此处的高大山脉直升至遗址上大约4400米。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查文考古遗址是来源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300年,是秘鲁安第斯山的高山峡谷中发展的一种文化。查文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长廊,高大的兰宋庙和泰优金字塔,以及众多的石碑雕刻。这里的斜坡和广场周围都是石头建筑,伴有大量兽形装饰物,景物别致多姿。该遗迹是古代进行礼拜的场所,也是哥伦比亚以前出现的久副盛名之地。 在查文考古遗址中,老庙宇建筑是一个附加建筑和改建后建筑的综合体。原始建筑的建立时间大约是公元前900年。这个建筑被称为老庙宇,它包括三个相互连结的土墩,形成 "U"字形结构,这个"U"字形结构正好围绕着一块凹陷的圆形广场。北部的土墩横截面为45×75米,高14米;中部的土墩横截面为29×44米,高11米;南部的土墩横截面为35×71米,高16米。每一个土墩内都建有画廊。而在中部土墩的中心处,也建有一个画廊,放置着查文考古遗址中主要的宗教人物。该画廊高4.5米,雕刻着花岗岩神人同形同性论的人物,这些人物明显地带有猫的特征,例如,尖锐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此物体的尖状底座位于画廊的地板,顶端正好嵌入天花板上。此画廊的上面原本也是一个画廊。后来,上部画廊地板上被移去一块石头,可能已经默认将这个画廊当作神喻之地了。在1945年的山崩中,上层的画廊被毁坏了。公元前的第一个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南部的土墩遗址得到扩建。后来,经过进一步扩建,创造出广为人知的卡斯蒂约建筑结构。正是这种结构形成了新"U"字形的平台和遗迹,它们聚集于正方形的广场上,形成了新庙宇。 § 交通 利马的豪尔赫.查委斯国际机场是南美洲重要航空港,建于1985年,开辟有通往阿根廷、加拿大、古巴、巴西、巴 利马拿马、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厄瓜多尔、智利、法国、德国以及北欧诸国的航线。班机时间和机票价格经常变动,从利马往秘鲁其它城市的票价约50~95美元。 利马是秘鲁的交通中心,公路从利马向全国辐射延伸。南美洲国际泛美公路从利马城东传过。利马旧城有秘鲁中央铁路总站,铁路向东穿行,越过安第斯山,可到达重要的冶金基地—拉奥罗亚城。利马还有铁路通往卡亚俄港、奥罗亚、塞罗—德帕斯科等地。 出租车分两种,挡风玻璃上贴有红白贴纸的是一般没有执照的出租车,有执照的车是贴蓝黄两色贴纸,经常停在大饭店或高级餐厅门口,价格是一般出租车的两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