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力 |
释义 | § 基本资料 【人物简介】 刘力,男,汉族,1958年出生,湖北武汉人,1976年3月参加工作,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经济学院工业经济系毕业,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高级统计师。 1976.03——1979.09,北京市顺义县知青; 1979.09——1983.07,北京经济学院工业经济系毕业; 1983.08——1993.12,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干部、副处长、处长; 1993.12——2003.04,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处长、副司长、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正局级)(其间:2002.03—2003.01在中央党校18期中青班学习); 2003.04——2004.02,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 2004.02——2004.03,湖北省荆门市委副书记; 2004.03——2006.01,湖北省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 曾任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国家经贸委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经济信息中心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秘书长。 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观点】 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努力推进者和积极探索者,特别是在企业信息化领域里,努力实践、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观点。 于1999年提出,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化要遵从“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延伸,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商务模式。 于2000年提出,网络经济也是经济,必须遵从一般的经济规律,必须与传统经济相结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必须坚持与市场结合,必须坚持与传统产业结合,必须坚持在应用中获得发展。 于2001年提出,信息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基础,是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战略的必要手段。并对企业信息化从设计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贸易等三个阶段,信息产业从研发、制造、集成、增值服务等四个层面做了划分。 于2002年提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必须坚持“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入应用”三条主线相结合。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管理的过程,体现在创新管理、制造管理、经营管理和市场管理四个领域。接受《人民日报》访谈,提出“电子政务是一场深刻革命”。 § 个人概述 喜好: 专长: 习惯: 其他: § 成长经历 § 个人荣誉 § 个人影响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魔鬼发卡 (1994) .... 文文妈 响马县长 (1986) .... 金舵把子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八卦莲花掌 (1987) .... 制片主任 三打陶三春 (1983) .... 制片主任 没有字的信 (1981) .... 制片主任 闪光的箭 (1980) .... 制片主任 济南战役 (1979) .... 制片主任 两个小八路 (1978) .... 制片人 山村会计 (1965) .... 制片人 金钥匙-川剧弹戏 (1965) .... 制片人 光荣人家 (1950) .... 场记 炉火正红 (1962) .... 剧务 中华女儿 (1949) .... 场记 哥哥和妹妹 (1956) .... 剧务 皮包 (1956) .... 导演助理 地下尖兵 (1957) .... 剧务 § 人物评价 § 相关链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