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农业气象预报 |
释义 | § 农业气象预报 § 正文 根据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针对农业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专业性气象预报。即根据前期气象因子、生物因子、农业水文因子等状况,结合农业生产需要和未来天气变化趋势,对未来农作物、牲畜等的生长发育状况、产品产量和质量、主要农事活动以及一些重要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预报,其作用是为农业部门合理利用有利天气条件、防御不利气象条件提供依据,估算农业生产量,并协助有关部门制定经济计划,为合理安排贮藏、运输、供销等工作服务。 预报的内容与时效 农业气象预报的内容有:①农用天气预报。针对农业生产需要编制,如作物收获期间的晴雨预报,喷洒农药时晴雨和风向、风速预报等。②农业气象条件预报。如农作物生长期间的土壤水分预报,农作物播种期气象条件预报,土壤冻结与解冻预报,以及预报作物越冬期间低温、霜冻、小麦干热风、水稻寒露风和森林火险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等。③发育期预报。如禾本科作物的拔节、抽穗、成熟期预报,棉花的开花、结铃、吐絮期预报,果树的开花、座果、成熟期预报等。④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农业气象年景预报和产品质量预报。⑤动植物病虫害发生、消长、迁飞的气象条件预报。 预报的时效有短期、中期、长期和超长期之分,预报的范围可大可小。 预报的根据 农业气象预报是建立在被预报量与预报因素之间定量的基础上,其根据可概括为:①农业产量是生物体在整个生育期间逐渐累积的结果,前期农业气象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状况是未来农作物生育状况及产量形成、畜禽育肥等情况的基础。②生物体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气象因子对预报对象的作用有一定幅度,预报对象对气象因子的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③未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与前期的农业气象条件有联系,可以根据前期天气状况用概率统计估算未来的天气。④温度、辐射等气象要素的地理分布在较大范围内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用若干有代表性的站点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估算一定地区范围的作物生育状况。⑤各气象因子对预报对象的影响是复杂的,利用不同气候区内作物关键时期、关键因子的变化情况,可估测作物的生育状况和产量。 预报因素 一般应考虑:气象因素,包括温度、降水、太阳辐射、大气湿度、大气环流特征等;生物因素,包括作物等的种类和品种特征、物候期、叶面积光合强度、呼吸强度、蒸腾量等;土壤因素,包括土壤温度、湿度、物理结构等;农业技术因素,包括排灌、施肥、除草、病虫的控制等。 预报方法 可归纳为:①统计学方法。根据预报对象的变化规律,筛选出对预报对象有作用的主导因素和关键时段,然后建立统计模式。②天气学方法。根据大气环流形势预测农业环境条件,估算农作物生长状况。③气候学方法。如根据作物生育期间所需的有效积温,利用多年气候资料对某作物进行的发育期预报。④生物学或指示植物法。如根据各种物候现象表示的一定气象条件与生物有机体之间联系的综合反映,而作出的某些农业气象预报。⑤作物生长动态模拟法。应用物质-能量转化和能量平衡理论,对作物生存的环境以及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中的光合、呼吸、蒸腾、营养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进行数学模拟,以编制农作物发育期、产量和产品质量预报。⑥遥感方法。如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方法收集资料,估算作物的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水分状况,再结合全球天气站网的气象资料估算产量、干旱和病虫的发生等。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