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公刘
释义

§ 一、部落领袖

公刘,北幽(今庆城县)人,古代周部落首领,为周先祖不宙孙,鞠陶子,周文王的祖先。鞠陶死后,公刘继其位,《诗·大雅·公刘》便是其后人祭祀时称颂他功绩的诗歌。他“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带领族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制造农具,整修田园,种植五谷,发展畜牧,传播农耕文化,对庆阳川原地带农业区域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尔后,公刘将其活动扩展到宁县。合水、正宁,镇原一带,并移居温泉附近居住。22岁时,将首府迁移至南岗(今宁县城西庙嘴坪),史称“公刘迁囱”,大大地开拓了周的基业,其势力范围包括今庆阳市和陕西省的旬邑、彬县。长武、淳化、耀县、宜君。黄陵及径川、灵台等16个县城。

公刘造福后代,惠及子孙,后人修邑建庙,尊为神圣。 每年古三月十八,庆阳人及长武、彬县四方百姓赴公刘庙拜谒祭奠,缅怀这位华夏农耕文化的开拓者。

§ 二.当代诗人

公刘公刘(1927年3月7日—2003年1月7日),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原名刘仁勇,又名刘耿直。江西南昌人。主要的作品有《在北方》、《公刘诗选》、《尹灵芝》、《自花·红花》、《离离原上草》、《仙人掌》、《母亲—长江》、《骆驼》、《大上海》、《南船北马》等。公刘的诗歌直接影响了当时许多军旅诗人的创作,成为西南边疆诗人中最早获得较高评价的诗人。 生平简介 公刘作品公刘是江西南昌市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学生时期,就参加民主学生运动并发表诗作,担任全国学联地下机关刊物《中国学生》的编辑,后受国民党的迫害,转移到香港,曾任《文汇报》副刊编辑。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在大批知识青年参军的热潮中,公刘也参加了第二野战军部队,勇随四兵团进驻广州。在广州文德路的中山图书馆文献馆的院子里,他被国民党特务打过黑枪,幸亏没有击中。战争年代在广州的生活,使他记忆犹新。

建国初期,西南军区集中了一批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创作了一批反映部队生活的好作品,成为中南军区的青年作者们学习和借鉴的楷模。当时,公刘发表了《西盟的早晨》《上海序情诗》等成名作,他还与人合作整理了撒尼族叙事长诗《阿诗玛》,这部长诗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后来又改编为电影,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但是,1957年的一场政治风波,使西南军区的一批青年作家遭受到劫难。当时公刘虽已调到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但仍然被打成“右派”,弄到山西太原去劳动,后来担任了地方刊物的文学编辑,过着寂寞而清苦的生活,持续了22年。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公刘创作的又一黄金时期,作品显得更为雄厚而深沉了。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评论等作品,有诗集《仙人掌》等多部作品获奖,还曾赴德国和美国讲学。对于各地年轻诗人尽力扶植、培养、帮助。1992年2月,在右眼失明、左眼戴镜已下降为0.4的状况,仍给陈运和诗集《柳絮,飘飘洒洒》写序《几句大实话》。序短份量重,含义极深刻,同年11月《随笔》发表,《新华文摘》转载,编入公刘随笔《纸上声》。2003年1月7日,公刘因病医治无效,在合肥逝世,享年七十六岁。2001年10月3日上午11时,公刘送陈运和到住院部走廊,摄下人生最后一张照片。

悲惨人生

公刘 1957年中国政治风暴,使公刘二十年彻底交了厄运。公刘是共和国成立后自香港回国参军的。肃反时他被关押,绝望中曾把腰带勒在自己脖子上企图自杀,幸被奉命看守他的作家黄宗江救下。然而,公刘逃过此劫却逃不过下一劫。1957年大鸣大放时,他在西北戈壁滩,一封电报把他召回北京,一顶右派帽子已经为他制好,跟着便被送到山西省郭堡水库工地同别的劳改犯人一起服苦役去了。公刘的主要罪状是:在某次座谈会上曾经说总政文化部“莲花池”肃反搞得过火,伤害了感情,这个批评被上纲为“攻击党的肃反政策”;特别是,一年前发表过两首《怀古》诗,其中咏南宋诗人陆游的诗中有“昏庸当道,戕尽了男儿志气”的句子,现在被拿出来批判,说他用“这一类恶毒字眼来发泄他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仇恨”。

当时的统战部长李维汉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披露,在这场反右斗争中,全国有五十五万之多的人蒙受不白之冤,所波及的家庭不计其数。其中半数以上的人失去了公职,相当多数送劳动教养或监督劳动,有些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右派超过了当时全国仅有的五百万知识分子的十分之一,公刘是其中一个。对公刘的打击接二连三。女儿刘粹(小名小麦)生于1958年,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从未吮吸过母亲的乳汁。这个狠心的左派母亲,声明拒绝给一个右派的后代喂奶,最后决然抛下不满百日的女儿,背夫而去。公刘父母也经受不了命运的打击,先后辞世,只剩下女儿与父亲相依为命。

又过几年,文革兴起,公刘更为凄惨。公刘后来在一篇题为“大难不死尚待后福”——他的“右派”生涯片断回忆中说,一个人一辈子只能生一次,也只能死一次。而他经历濒临死亡甚至接触死亡而终于不曾死亡,先后就有若干次,其中最悬的有两次从1958年至1979年,公刘在强制劳动中,“努”伤了身子骨,关节肿大,还经常屙血不止。那期间,扛百十斤一块的石头筑坝,一天扛十二个钟头。特别大炼钢铁那阵,矿石八十斤一担,五十里路一天得跑两个来回。1981年透视,才发现,脊椎早已呈S形了。长期间饥一顿饱一顿,造成公刘严重的胃病。1977年,他出差北京,忽然胃大出血,血压降到临界点。可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吴德还在执行《公安六条》,严禁外地五类分子晋京看病,而公刘恰恰是山西来的“右派”,怎么办?幸亏冯牧的女儿小玲给走了个后门,公刘混进了公安医院,止住血便乖乖地自动走人。

“四人帮”被粉碎后,公刘终于得以复出。但是,近二十多年来,公刘又被脑病像毒蛇似的缠住不放。1980年脑血栓,1989年中风,1994年脑梗塞,1995至1996年脑梗塞并颅腔积水,1997年脑梗塞,1998年脑梗塞,1999年脑梗塞并颅腔积水。当中有三次是经抢救脱险的。

父女情 公刘(中)1969年公刘进“中办学习班”,变相监禁,一号战备令下,由北京转石家庄。年底,奉命填一张“公用私函”寄给家人。很快公刘就收到女儿的回信,但信封里没有片纸只字,只有一方洁白的手绢。对着手绢,公刘还是激动万分,猜测十一岁女儿此举至少有两重意思:一是相信爸爸清白无辜,二是让爸爸擦眼泪,坚强地活下去。后来父女重逢,才知道女儿的信封里本来还有一张写有几行字的小纸条,但被拆检人员没收了。至于手绢的寓意,女儿说,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是想让爸爸知道,女儿还活着。文友说,在公刘女儿的信封里,丢了字条,只剩“不著一字”的白手绢,就成了一首立象尽意、含蓄蕴藉的纯意象诗。真是一首凄楚得使人掉泪的纯意象诗!什么是大灾难中小人物的境遇?什么是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受害受难的人如何活下去?这首纯意象诗不著一字,却的确立象尽意了。

轶事

公刘的名篇《五月一日的夜晚》,诗歌爱好者大都熟悉。但由这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引出的“一字之师”的佳话。1955年,风华正茂的青年诗人公刘写下了抒情诗,《五月一日的夜晚》。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奔放的激情,描绘了新中国第六个“五一”节夜晚天安门前载歌载舞的狂欢情景。诗的第二节原稿是这样的:“整个世界站在阳台上观看,/中国在笑!中国在跳舞!中国在狂欢!/羡慕吧,生活多么好,多么令人爱恋,/为了享受这一夜,我们战斗了一生!”诗写成后,公刘将它寄给了《人民文学》杂志。当时在《人民文学》做编辑工作的诗人吕剑读到这首思想凝重、优美隽永的短诗,颇为赞赏,但又觉得诗的第二节的第二句不能尽如人意。几经推敲,吕剑删掉了原稿中“跳舞”的“跳”字,于是这句诗成了“中国在笑!中国在舞!中国在狂欢!”此诗发表后,受到交口称赞,引起强烈反响。公刘对这一改动也颇为赞同,认为去掉那个“跳”字,无论从诗的韵律节奏上还是表现力上,都比原稿更胜一筹。从此,诗人公刘便尊吕剑为“一字之师”。

写作特色 公刘公刘的诗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首先,他的诗意象奇特,想象丰富。他善于捕捉生活场景中的特殊细节,带有生动性、具体性,在他的代表作《上海夜歌(1)》中:“上海关。钟楼。时针和分针,/像一把巨剪,/一圈,又一圈,/铰碎了白天。//夜色从二十四层高楼上挂下来,/如同一幅垂帘,/上海立即打开她的百宝箱,/到处珠光闪闪。//灯的峡谷,灯的河床,灯的山,/六百万人民写下了壮丽的诗篇:/纵横的街道是诗行,/灯是标点。”全诗只十二行,诗人便精确地捕捉到富有新上海特征的具体形象:入夜后,上海高耸的钟楼,长长的街道,穿梭的车辆,“到处珠光闪闪”,富有立体感地概括了上海夜晚动人的景色。其次,公刘的诗构思奇巧,富有哲理意味。他善于从一个极其平常的生活场面出发,由实到虚,由感性描绘升华为一种明晰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典型的如《五月一日的夜晚》:“天安门前,焰火像一千只孔雀开屏,/空中是朵朵云烟,地上是人海灯山……//羡慕吧,生活多么好,多么令人爱恋,/为了享受这一夜,我们战斗了一生”。通过酣畅流利的笔触把生活实景升华为一种崇高的精神信仰。他的诗歌观点是既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也吸收外国优秀诗歌的长处。大量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他的早期作品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热烈直白。新时期以来的作品则风格沉郁,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悟富有哲理,对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悲欢沉浮进行严峻的反思,感觉敏锐,意象深邃。贡献公刘代表作有诗集《边地短歌》、《在北方》、《离离原上草》、《仙人掌》、《公刘诗选》、《我想有个家》、《公刘短诗精读》,短篇小说集《国境一条街》,电影剧本《阿诗玛》、《望夫云》,评论集《诗路跋涉》、《诗与诚实》,散文随笔集《酒的怀念》、《活的纪念碑》、《纸上声--公刘随笔》,杂文集《正题歪做》、《不能缺钙》,报告文学集《裂缝》,等等。创作成果丰厚,共出版文学专著近40种,并获多项国家文学大奖。另有中、短篇小说,诗歌,评论,随笔等200余万字尚未结集。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意、德、俄、日、西等多种文字介绍给世界。亦曾代表中国作家出访前南斯拉夫、联邦德国和美国等地。文革后,公刘从山西来到安徽工作,积极参与安徽的文化建设,扶持安徽青年诗人,与著名作家鲁彦周一起被誉为安徽文学的“双子星座”,为安徽省的文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评价 公刘手迹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诗坛泰斗艾青有一次谈话说,中国什么行当里都有真假“李逵”,公刘是诗歌界中的真“李逵”,是个真正的天才。艾青由衷地赞美公刘的诗,养病时还读公刘的诗。

公刘去世后,第二天,诗人宫玺便泣成这样悼念公刘的诗句:歌唱,呕心沥血地歌唱/从南方到北方/从北方到南方/不知哪里是适合你的地方?//苦难捆不住你才华的翅膀/就百般摧残你的健康/你倔强,你抗争/让每个字每页纸都放声发光//一座诗的火山熄灭了/有多少爱恨未及释放?/大书未成气先绝/你我吞声两茫茫……

邵燕祥于2003年1月15日在《文汇报》刊出悼念文章“忆公刘”。邵燕祥着重指出,在七八十年代之交,公刘的诗如久久深潜的地火冒出地面,火山爆发的岩浆滚滚奔流,他写的《上访者及其家族》、《从刑场归来》、《车过山海关》等,或写民间疾苦,或评是非功过,呼天抢地,椎心泣血,回肠荡气,振聋发聩,以诗人的全生命、全意识追问历史,震撼读者的灵魂。邵燕祥沉痛地说,一代诗人,不世出之才,生於忧患,死於忧患,让后死者情何以堪!

《诗刊》副主编李小雨说,她父亲李瑛曾对她说,要学写诗,一定要看公刘的作品,自己也正是读着公刘的诗起步的。公刘的诗有血的热度,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知识分子的良知。公刘的痛苦也不是他个人的痛苦,而是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联在一起的。

§ 相关词条

曲波周扬杨沫吴强

邓拓刘绍棠西戎碧野

§ 参考资料

[1]http://www.chinawriter.com.cn/zjcd/xdzj/9850_83311.htm

[2]http://www.ah.xinhua.org/news2005/2003-03/28/content_343505.htm

[3]http://www.tianyabook.com/shici/200611/gongliu.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