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军事工程 |
释义 | § 定义 军事工程是用于军事目的的各种工程建筑和保障军队作战行动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的统称。是军事技术的一部分。工程建筑既指军事工程建设的对象,也指建设全过程的工程侦察、勘测、设计、施工、维护等技术活动和对工程材料、设备的选用。保障军队作战行动的工程技术措施包括布雷、破坏作业、克服障碍物、漕渡,以及工程伪装和野战给水中的非建筑性工程技术措施等。 § 综合运用 军事工程是土木工程及其他许多工程技术在军事上的综合运用。各项军事工程设施的修建、抢修和维护,作战保障中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都需要运用许多学科或专业的知识与技术,如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土力学、工程控制论、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 隧道及地下工程、 飞机场工 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和排水工程、渡河工程、爆破工程、伪装工程、军事系统工程、工程机械等学科或专业的理论、技术、组织实施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力学测试、激光、遥感、遥控、遥测等技术。因而军事工程从涉及的科学技术知识范围的广泛性来讲,具有知识的综合性。另外,随着战争特别是武器装备的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军事工程才能有效地保障军队的作战行动。因而现代军事工程常常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将多种工程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而且这种综合体有进一步发展扩大的趋势。 军事工程是伴随着战争的出现而出现,又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古代军事工程,依靠人力和简单的手工作业来完成,通过总结战争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工艺技术和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日益发展进步。17世纪以后,随着近代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体力学等)与土木工程实践的结合和土木工程从经验发展为科学,使军事工程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也逐步走向科学化和理论化。军事工程的长期发展过程表明,工程实践经验通常先行于理论,是理论的源泉和先导;工程事故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从而触发人们对新的工程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导致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战争条件下,许多变化莫测的敌我情况和战场上十分复杂的地理、地形、天候以及器材等条件,对军事工程的构筑和各种工程技术活动影响极大,许多工程问题的决策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实践经验去随机应变,果断处置。军事工程的这一特性,曾普遍出现在以往一切战争中,今后仍将如此。另外,军事工程以满足战争需要,达到战术要求为目的。因此对时效性、隐蔽性和工程质量、工程施工提出了一些与民用工程不尽相同的原则和要求。如平时国防建设施工主要强调工程质量和隐蔽伪装;战时应急的工程构筑和抢修,则强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快速作业,保质按时完成任务,以保证战斗需要。 和平时期在国土上进行军事工程准备,是一切主权国家的国防战略措施和战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军事工程准备的成果,能为军队创造良好的战场环境和作战条件,对争取战争中的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在战役、战斗中,综合运用各种军事工程设施和工程技术措施,能提高军队的战场生存能力和机动速度,发挥武器装备的战斗效能,保障指挥机构、通信设施和军用物资的安全及交通运输的顺畅,破坏和限制敌人的机动,对战役、战斗的进程与结局,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化战争中,军事工程已成为合成军队整体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军事工程按用途可分为阵地工程、战略和战区指挥所及通信枢纽工程、军事交通工程、军队渡河保障工程、军事爆破工程、军队伪装工程、军队给水工程、 军港工程、军用机场工程、 武器试验场工 程、军事训练基地工程、后勤基地和基地仓库工程、军用输油管线工程、营房工程以及大多从属于以上各工程的障碍物工程等。 阵地工程 包括在边防、海防前线和纵深战略要地构筑的以永备筑城(见筑城)为主的既设防御阵地工程(图1);与人民防空工程相结合的城市防卫工程;战略导弹阵地工程;战时在作战地区临时构筑的野战阵地工程等。 战略和战区指挥所及通信枢纽工程,包括统帅部、战区(或大军区、方面军)的下列工程:地下永备指挥所工程;军用雷达站、气象站及用于保障电子对抗装备的工程设施;通信枢纽、卫星通信地球站及其他通信台站的建筑工程等。 军事交通工程 包括平时修建的国防公路、军事专用公路和战时军队在作战地区构筑的军用道路网;军用铁路工程(见铁路工程保障)、军用桥梁工程;内河航运工程等。 军队渡河保障工程 包括平时在对江河实施工程侦察的基础上预先选定和构筑的基本渡场、 预备渡 场;战时为保障军队渡江河作战而组织构筑与维护的各种渡场和进行的漕渡作业等。 军事爆破工程 包括为修建军事工程设施而进行的爆破作业;在障碍物中用爆破法开辟通路和用爆破法实施的破坏作业。 军队伪装工程 包括平时和战时对已建和在建的各种军事设施、军队的部署和行动所采取的工程伪装措施。 军队给水工程 包括野战给水和坚固阵地防御给水,主要内容有:对防区和军队作战活动地域实施的水源侦察;开辟和扩大水源的工程作业;构筑的永备和野战给水站、配水站、输水管道、地面和地下贮水设施等。 军港工程 主要包括供舰艇停泊、 驻屯用的港池、进出港航道、锚地和码头设施;供气垫船、水上飞机下水和上岸用的硬面滑坡;护岸和防波建筑物;舰艇洞库以及保障指挥、通信和车辆、人员安全的防护工程;舰艇维修及其他技术勤务保障工程设施;港区道路交通工程及后勤保障工程设施;军港防御工程等。 军用机场工程 主要包括供飞机起飞、着陆、停放用的飞行场地工程设施;保障飞机、车辆、人员安全和指挥、通信的机场防护工程;用于实施航空工程保障的设施; 机场道路交通工程和后勤保障工程设 施;机场防御工程等。 武器试验场工程 包括常规武器、技术装备、战略导弹、核武器和其他新式武器装备的试验场。其工程设施主要包括:试验场地的设施;观察、指挥、测试和测量控制系统的工程设施;运输、修理及其他技术勤务保障的工程设施等。 军事训练基地工程 主要包括各种训练场、作业场和靶场的工程设施及教室、营舍等。 后勤基地和基地仓库工程 主要指战区以上的后勤基地工程和各军兵种的基地仓库工程。包括各种地面库房、 地下洞库和医疗、 修理系统专用的工程设 施;基地道路交通和运输系统的工程设施;指挥、控制、监测系统的工程设施。 军用输油管线工程 军队构筑的独立的、专用的燃油输送管道工程。包括从国家油库向部队(或军事基地、防区、阵地)敷设的输油管道,以及油泵站、军用油库和加油站等。 营房工程 包括保障军队教学、训练、工作和生活用的各种房舍及附属工程设施。 障碍物工程 指为妨碍敌人攻击、占领和破坏目标而构成的障碍物配系。包括设置在阵地工程和其他工程及目标周围、腹地的地面、水中和空中的各种爆炸性和非爆炸性的障碍物。 军用道路工程,在中国古代兵书、史料中有许多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军队就利用午道作军用道路。秦始皇为出巡构筑的驰道,后来也主要供军用。秦代为对匈奴作战,还构筑了一条从云阳至九原长“千八百里”的军用道路(见秦直道)。另外,中国古代的军用道路还包括甬道和栈道等(见军用道路)。在古代的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也构筑过许多军用道路,如罗马军队在征服地区建立规模庞大的军用道路网,共修筑军用道路75600余千米。这个交通系统在当时不仅有助于加强罗马帝国的国防,而且对于向西欧未开化地区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也起了重要作用。 军用桥梁和军队渡河保障工程,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即受到重视。西周至战国时期出现了堤梁式军用桥梁、活动吊桥和机桥等。渡河器材,有渡大水用的飞江、天潢、天浮、环利通索,以及越沟堑用的飞桥、转关、辘轳、窜摧等。至战国末期在黄河上出现了早期的军用浮桥。封建社会中期中国军用浮桥的架设技术又有很大进步,最著名的是北宋军队在采石矶的长江上架设的浮桥。在西亚和欧洲的古代战争中,军队也架设过许多军用桥梁。其中较早而著名的有波斯军队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先后架设的3座浮桥,以及罗马军队在莱茵河上架设的木质架柱桥。 军队行军需要修路架桥,军队作战需要挖掘工事,军队宿营要安营扎寨,这些工作都属于土木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由陆军的专业兵种----工程兵去完成。军事工程自古就有,中国古代的长城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防御工程;此外,还有建城堡、修水寨、挖壕沟、设栅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兵器改进了,作战方式也有改变,军事工程的内容也随之扩大了。有阵地工程,如边防、海防永久性工事;城市地下的防空工程;指挥和通信工程,如指挥所、雷达站、卫星通信地面站;军事交通工程,如国防公路、军用道路网、桥梁、渡场、浮桥、输油管线、输水管线等;此外,还有军港、机场、武器试验场、训练基地、后勤仓库、营房、靶场工程等。以上都是建设性的工作,另外军事工程还包括两项特殊的任务;一是爆破,二是伪装。修建军事工程时可能需要爆破,作战时在障碍物中用爆破法开辟通路和用爆破法炸毁敌人的工事、桥梁、水坝等。埋地雷和排除地雷都是工程兵的任务。伪装是一种保护措施。平时和战时对各种军事设施、军队的行动采取工程伪装措施,用以迷惑敌人,使敌人的侦察不能发现;有时还要制作、布置一些假目标,甚至建筑假渡口、假机场、假建筑物,使敌人真假难辨,误导敌人攻击假目标从而保护真目标和部队的真实行动。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新技术、新材料都运用到军事工程领域。工程部队的任务随之越来越多,例如平时遇有自然灾害,像水灾、地震、风灾等等,往往也要出动工程兵去抢险救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