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元1852年——1886年之大事记 |
释义 | 1852年 清咸丰二年 是岁,著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传为清道光未年陕西歧山出土的周代毛公鼎。该鼎有铭文32行,497字,是先秦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 1860年 清咸丰十年 10月6日(阳历,下同),英法侵略军侵占圆明园,大肆抢掠,烧毁殿堂。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 10月7日,英法侵略军劫掠清漪园。 10月8日,英法侵略军继续抢掠圆明园。 10月11日,英将格兰特拍卖在圆明园抢劫的物品。 10月18日,英法侵略军大肆劫掠圆明园内珍宝、古物后,纵火焚烧圆明园, 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其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均 被付之一炬。此为世界文明史上最罕见暴行。 1864年 清同治三年 是岁,淮军刘铭传在常州攻打太平军,从护王陈坤书府中得到“虢季子自盘”,运回家中保藏。 是岁,诏修山东曲阜孔庙,用银6000余两。 是岁,李佐贤撰著《古泉汇》刊行,共64卷。后与鲍康合撰《续古泉汇》,于光绪元年(1875年)刊行,共14卷。俟后又撰补遗2卷。共收古钱拓本6000种,材料丰富,超过诸家。 1874年 清同治十三年 是岁,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华北分会在上海建立亚洲文会博院,内设考古、动植物、古生物、地质等组,长期收集中国石器、甲骨、秦汉古物等。 1875年 清光绪元年 是岁,吉林怀仁县关月山在集安附近荒烟蔓草中发现好太王碑,即高句丽国岗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为高句丽长寿王于414年为其父琰德立的墓碑。碑高6.39米,呈方柱形,面幅1.40--1.85米。四面环刻碑文,汉字,阴刻,隶书,共44行,1775字。它是研究高句丽史的重要资料。 1882年 清光绪八年 2月13日,袁大马等行窃北京禁城铜练、铜瓦、铜字、宝匣一案,供出太监数人参与其事。 4月13日,申禁私伐明陵树木。 1883年 清光绪九年 春夏之季,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间谍酒匈景信从集安掠得好太王碑拓片。之后,组织人前往调查,1905年鸟居龙藏、1913年关野贞、1918年黑板胜美等都到集安调查。 1884年 清光绪十年 是岁,张之洞在广州实学馆的基础上建立了博物馆。后改为广东水陆师学堂。 1886年 清光绪十二年 是岁,陆心源《金石学录补》三卷刻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