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偃师商城博物馆
释义 偃师商城博物馆商城博物馆是历史类专题博物馆。主体建筑为一座“四阿重屋”式仿古宫殿建筑群,殿堂居中,廊庑相连,青砖青瓦。古朴典雅,院内苍松翠柏,繁华似锦,古色古香,景色宜人。馆址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展室面积1100平方米,1985年10月动工兴建,1987年4月建成。主要陈列华夏文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都城“斟寻阝”(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以及历年来发掘出土的文物精华。其中,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早期青铜器、大型玉器、象牙器等再现了中华民族迄今为止最早青铜文化风采。偃师“尸乡沟商城”出土的一大批青铜器、玉器、骨器等,分别再现了中华民族早商文化的倩影。

§ 基本陈列

基本陈列为《夏商王都文明展览》。展览内容为考古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两座帝都遗址——“夏都斟鄩”(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商都西亳”(偃师商城遗址)历年来的考古成果。展出 偃师商城博物馆的文物珍品如: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象牙器等,不时也折射出夏商王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水平,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肇始和城市的兴起、城市的发展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夏商王都文明展览》以两大都城出土遗物遗迹为本,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两代王都的都市风貌、王权的建立、阶级的分化,以及生产、生活水平和文字、文化的发达。依据考古研究、历史知识,尤其是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辅以贴切的标题和简练的文字说明,正确提示了遗物遗迹所反映的信息,全面地介绍了“夏都斟鄩”和“商都西亳”的历史内涵。 石器展厅《夏商王都文明展览》所陈列的每一件展品,都向人们讲述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众多石戈和大型玉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支保家卫国的军队将士们使用的兵器和仪仗器具,是王权的象征。夏都斟鄩段陈列的二里头一号宫殿模型,是成功地再现“华夏第一王宫”的尝试,该模型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金銮殿:主殿为茅茨土,四阿重屋,周围廊庑相连,殿堂前有宽敞的庭院,所有建筑均建于夯土台基之上,它既解决了地穴式建筑的阴暗潮湿问题,又显示出王权至高无上的威严,其建筑风格为之后的历代皇家建筑所沿袭,颇具泱泱大国之风范;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批青铜器,尤其是青铜容器的出现,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艺术品。其上闪烁着的绿色光泽,同样向人们诉说着,此时的中国,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新纪元——青铜器时代。青铜文化的飞跃发展,是华夏民族首先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展出的玉器群中,绝大部分为礼器,值得注视的有绿松石镶嵌的兽面铜牌,是中国最早的铜嵌玉工艺,美伦美奂、精湛无比;夏代的微型雕塑——绿松石卧羊,直径不足1厘米,形象生动、技艺高超,所有这些都在向人们展示着“华夏第一帝都”的气派。 唐工碑商城西亳出土的文物更是国宝汇粹、精品累累。特别是规模宏大的都市建筑和都市规划模型的展出,使观众对商朝国都雄姿叹为观止。王宫、府库、兵营和市井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中国最早的“城”与“市”完善结合的“城市”的出现。中国几千年来都市建筑的布局特征,如“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引水造景的皇家御苑”等等都首见于此。西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城,直至明清北京城以及北京故宫的建筑与此相比如出一辙。商初帝都军事防御体系,如小城的城墙和高大宽厚的大城墙,以及环城四周的护城壕等,虽历经3000余年的风雨剥蚀,但保存完好,充分反映了中国文明史上最早的夏商文化的倩影和风姿。

§ 馆藏分布

陶器夏、商、周、汉、曹魏、西晋、北魏七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遗存文物非常丰富。馆内历代文物陈列厅内陈列有另外五个朝代都城出土的文物珍品,高雅别致,各具时代特色,既对专业爱好者有研究价值,又对普通观众极具魅力。

偃师商城博物馆是一座历史类专题性博物馆,但藏品不受其限制,内容丰富且数量较多。目前,馆藏文物己逾10000件,除夏商时期的文物外,北朝时期的碑刻造像、唐代的三彩和彩绘陶俑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该馆馆藏文物近万件,主要有:青铜器、玉器、象牙器、骨器、金银器、漆器、陶器等。另外收藏碑碣造像、石刻墓志、绿松石微雕近千件,其中有西汉画像石、汉甘陵相尚府君碑、建初二年侍廷里父老僤买地约束石券、北魏、北齐造像碑、造像龛等。

夏商农业器具该馆专题展览有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出土的大批礼器和生活用具。陶斝、陶鬲等生活用具以及偃师商城出土的饕餮纹铜尊、龙纹铜鬲、铜戈、铜鏚、铜镬,还有玉器、象牙器、陶器。该馆复原了夏商二代城池宫殿模型,配有图板、照片、文字说明。该馆还举办有“历代珍品”、“唐三彩”、“佛教艺术”、“中国历代货币”等临时展览 。

该馆还举办有“历代珍品”、“唐三彩”、“佛教艺术”、“中国历代货币”等临时展览。

§ 精品展示

洛阳青铜器洛阳青铜器 制造历史悠久,有"铜出徐州,师在洛阳"之说。远在商周时期,洛阳已有大型青铜作坊。战国、秦汉之际青铜器制作工艺已很发达。1949年前洛阳出土数千件青铜器随葬品,造型典雅,工艺精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很高。1973年以来,洛阳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工艺美术厂,研究制作了千件仿古青铜器,并创造了失蜡浑铸和自动控制脱蜡新工艺,使青铜器的仿制一次成型,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1980年以来,先后在美国纽约、旧金山、芝加哥等地展出洛阳仿古青铜器。

洛阳唐三彩洛阳唐三彩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洛阳发现唐三彩,中外客商争相前来重金购买。洛阳唐三彩从此声振海外。洛阳"唐三彩"融绘画、雕刻、印花等于一炉,形成风格独特的民族艺术品。迄今已发现洛阳唐三彩制品300多个品种,多是唐代的随葬品。有人物俑,有马、牛、骆驼、鸟兽俑,还有盘、碗、壶等,造型典雅优美,设计古朴自然,色彩晶莹瑰丽。目前,洛阳生产唐三彩的工厂有数十家。国内外游客来洛大多购买三彩制品作为留念。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也以"唐三彩"作馈赠礼品。洛阳人也把"唐三彩"作为重要礼品赠送亲朋。

洛阳宫灯 洛阳宫灯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迁都洛阳的第一个元宵夜,即在洛阳新宫内和天津街上陈设百戏,遍饰宫灯,饮宴畅游。之后,每逢元宵佳节,洛阳全城,家家宝灯高挂,人人提灯胜游,处处明灯璀璨。这种风俗,风靡全国。洛阳宫灯,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角龙头灯、走马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尤以红纱圆灯最为有名,它造型精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既可作喜庆饰品,又可作艺术宣传,还可作纪念品赠送亲朋。1949年后,洛阳宫灯有了飞快的发展。名师高徒,人才辈出。1957年有12个品种投入国际市场,远销新加坡、欧美等地。1959年创新的"六角子母灯"参加全国国庆灯展,获得极高声誉。

洛阳铲洛阳铲探测地下古文物的一种简易方便的专用工具。呈半筒形,装有木柄,手持下探,深逾20米,铲头的土质,可判断地下堆积物的情况。洛阳邙山上冢垒嵯峨,几无卧牛之地,地下随葬品埋藏极为丰富。郑和七次下西洋后,中国的古文物和精美的工艺品,为西方商人所看重,"不惜重金,购于黑市"。由于偷挖古墓中明器的需要,洛阳的凹形探铲,明代中叶即流传于民间。20世纪50年代,洛阳成为重点建设城市。工厂选址常遇到古墓,以机器钻探取样,费时费工,于是工程施工人员就利用这种凹形探铲,准确地探测出千余座古墓。之后这种凹形探铲推广到全国,并很快传到东欧和亚非各国,洛阳铲从此驰名中外。

§ 地理位置

偃师市地图偃师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东邻巩义市,西接洛阳市郊区和孟津县,南倚嵩山,北临黄河。全市东西长约44公里,南北宽约34公里,总面积948.4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占31.4%,丘陵占51.9%,山区占16.7%。至2001年底,全市辖城关、首阳山、岳滩、顾县、翟镇、佃庄、李村、庞村、寇店、高龙、缑氏、府店、诸葛等 13个镇和邙岭、山化、佛光、大口等4个乡,共332个行政村,3528个村民组,82万人,包括汉、回、藏、维、苗、侗、纳西、满、裕固、蒙古、白、壮、瑶等13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9.4%。市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偃师市是河南省确定的18个改革、开放、发展特别试点县(市)之一,是全省“十五”时期25个城镇化重点发展县(市)之一,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2.03亿元。

§ 旅游提示

偃师商城博物馆偃师商城博物馆交通:

在洛阳坐至偃师的长途车,到偃师博物馆下车即到。

洛阳特别提醒

洛阳宽宽的街道、交错的水系、朴实的民风。洛阳玩交通很方便,公交车可以搭载你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交通系统极为发达。而且你还可以选择打的或打摩的,都不贵。

一般来说,每到洛阳牡丹花开的时候,城里的酒店住宿价格飞涨,普通三星级酒店的价格也涨到四百元以上,并且还可能会是人满为患;而景点门票、航班票价、旅游车票的价格也相应水涨船高。因此,在牡丹节时期来到洛阳,虽然可以观赏到雍荣华贵的牡丹花,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荷包是否承受得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