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动物同性恋和基因有关
释义 动物的同性恋是指成年的同性动物之间发生的求偶行为或性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不仅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同性恋现象,至少在130 种脊椎动物中也都存在着同性恋行为或者是同性性行为。

据最新出版的美国《内分泌学》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称,研究者发现在羊群中存在着同性恋公羊,而且这些同性恋羊脑部控制性生活的区域比异性恋羊的要小。这是否就说明了动物的同性恋行为是天生的呢?

专家认为,动物界中同性恋行为是广泛存在的,可以说是很正常的。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经观察过一群大雁,在雁群中经常有两只雄性的大雁关系特别好,它们经常待在一起,互相理毛,互相缠绕着脖子,交嘴(接吻),发展到最后就会互相爬跨。在一个笼子里,一只雄斑鸠会对另一只雄斑鸠点头哈腰,做出一系列的求偶行为。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专门从事动物行为研究的李春旺说,在动物界中,从鸟类到哺乳类都有同性恋行为的发现,他们一般称之为“同性接触”或者是“同性爬跨”。

李春旺认为,动物的这种“同性爬跨”行为,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动物一般都有季节性发情期,这个时候动物个体已经发育成熟,能量的积蓄过程已经完成,受到体内性激素的刺激,会产生冲动,表现出求偶行为和交配行为。

但是在一些雌少雄多的种群里或是等级序列非常严格的种群里,优秀的雄性动物往往更能博得雌性动物的青睐,比如,到了交配季节,鹿群中雄鹿就要比较谁的蹄子大,谁的体格强壮;野鸡就会看谁的羽毛更漂亮;山雀则比较谁的叫声更悦耳动听……

雌性动物选择了那些优秀的雄性个体与之交配,剩余的“单身汉”找不到配偶,没有资格参与到繁殖群体中去,只能是发生同性爬跨行为,来释放体内积累的能量。

“同性爬跨”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只要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往往就可以诱导同性恋行为发生。

有研究人员利用斑鸠做过这样的实验,雄斑鸠到了发情季节,就会对笼子里的雌斑鸠表现出发情行为,如果你把雌斑鸠移走,放进一只母鸡,很快它就会对母鸡表现出求偶行为。如果连母鸡也没有,它甚至会对一堆抹布求偶。由此可以看出,雄斑鸠在没有求偶对象时,对另一只雄斑鸠求偶就是可以理解的事了。

李春旺也提到了,动物园中人工饲养的鸵鸟,到了繁殖期,对身边的鸵鸟不理不睬,反而把饲养员当做求爱对象。这都说明动物的性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动物同性恋行为不仅仅是天生的,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

李春旺说,动物的同性恋选择大部分是临时的,当身边有异性个体出现时,它们会立刻扔下同性去追逐异性。

但是也有一些动物形成同性恋伴侣后,即使异性出现了也不会改变初衷。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里,养着两只雌性的红嘴相思鸟,它们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相互为对方细心地梳理羽毛,投喂黄粉虫时,其中的一只常常最先飞抵食槽,用它的喙啄起小虫,但并不急于吃下,而是咕咕咕地招呼着另一只前来共享,俨然一对恩恩爱爱的小情侣。

后来为了让它们繁殖后代,放进了一只雄性红嘴相思鸟,不料竟然遭到这对姐妹合力痛击,被打得缩在角落求饶,最后只好将其移走了事。

动物的同性恋行为对物种繁衍没有好处,但是它的存在也有一定的生物学和动物社会学意义。

李春旺解释说,动物的同性性行为有的时候只是一种学习行为。比如年幼的灵长类动物在游戏时有时会发生一些爬跨行为。这时候它们还只是亚成体,还未成熟,没有发育成熟的性器官,也没有足够的性激素的刺激,它们之间的爬跨不是一种性行为,只是小动物们在模仿成年动物之间的一种行为。但是这种学习对于动物以后的繁殖行为是十分有用的。

还有的同性性行为是为了缓解社群压力,相互之间表示友好。社群动物中的个体常常发生对抗性冲突,尤其是同性动物之间,例如倭黑猩猩就是一种容易激动的动物,经常为了一些小事而争斗,可是它们争斗平息的速度似乎比发生的还快,其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性行为。

两只同性间互相摩擦生殖器,而异性间则发生真正的交配行为,它们以这种行为来示好、平息争斗,以减少家族和自己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同性性行为有着维持动物种群稳定的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8: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