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动物区系 |
释义 | 动物区系动物区系(fauna)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动物类型的总体, 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1857年,斯克莱特根据各地鸟类的差别,将全球分为六大鸟区。1876年,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泰斗华莱士和达尔文都肯定了六大区划分的正确性,并提出了一些修改,形成六大动物地理区,这六大动物地理区为:古北界(Palaearctic realm)、新北界(Nearctic realm)、新热带界(Neotropical realm)、旧热带界(Ethiopian realm)、东洋界(Oriental realm)和澳洲界(Australian realm)。 § 基本信息 动物区系这六大动物地理区虽然最初是根据鸟类划分的,但对于其它脊椎动物特别是陆生脊椎动物也适用,只是这些不同类群的脊椎动物的分布状态会略有些各自的特色,而对于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的分布状况则可能出入较大。比如东洋界和澳洲界的哺乳动物区别甚大,鸟类的区别虽大但尚有一定的共有类型,而在论及蝴蝶的等昆虫的分布的时候则常将二者合并为印澳界。南极洲因为缺少陆地动物特别是陆地脊椎动物,划分动物地理区时没有涉及,但最近也常将南极单划分为南极界。 动物区系还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动物区系泛指不涩动物种的总合。按动物分类系统, 分为兽类区系、鸟类区系等。依区域原则(自然或行政),区分为亚洲动物区系、中国动物区系等。按居住环境,则可分为大陆动物区系、海洋动物区系、岛屿动物区系、森林动物区系、草原动物区系、山地动物区系等。按不同时期,可分为第三纪动物区系、更新世动物区系或历史时期动物区系等。狭义的动物区系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适应于某自然环境的动物群,由分布范围基本一致的许多动物种所组成。如亚洲草原动物区系,是第四纪冰期消失后形成的适应于干旱- 半干旱草原环境的动物所组成。大多数成分的分布界线与该草原范围大致相当。个别种的分布则可因各自扩展能力以及历史的原因与其草原外围界线不相一致,并可不同程度地向其他环境延伸。 后来又有一些专家在六大动物区系的基础上有了其他的划分方案,比如有人将古北界和新北界合并成全北界,代表北方较寒冷贫瘠的动物区系;将马达加斯加岛和新西兰分别从旧热带界和澳洲界划分出来成为独立的界,作为隔离的岛屿动物区系。也有人将全球分成三个界,而这六界降低一级成为下面的区。新热带区属于新陆界,澳洲区归入南陆界,这两个界在很早前就与其它大陆分离。其余各区均归入北陆界,其下属的各区在历史上联系比较多,古北区、东洋区和旧热带区再冰期以前曾同属于统一的三趾马动物区系,冰期中逐渐形成单独的动物区系,而古北区和新北区同为受冰期影响严重的两个动物区系,在冰期时双方的物种通过陆桥而相互交流,有较大的一致性。 § 古北界 古北界古北界(Palaearctic realm)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它涵盖整个欧洲、 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 古北界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古北界面积广阔,生态条件多样,大部分地区过去属于劳亚古陆,与旧热带界接壤的部分则原属冈瓦那古陆,现今算是古北界和旧热带界的过渡区域。作为面积最大且自然环境非常多样的动物区系,现在古北界的范围在史前时期曾经是很多动物类群的演化中心,但在很多地区在冰期受到较大的影响,目前则拥有大面积的寒冷和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动物种类相对贫乏。全北界的面积几乎相当其它各界的总和,但是物种却只占世界上的一小部分。 相比之下,古北界的东部受到冰期的影响比较小,和物种繁多的东洋界的界限不明显,有相当多的物种交流,因此物种远比西部丰富。古北界除了与旧热带界和东洋界有一定的联系外,与新北界的关系尤其密切,二者气候条件相似,在地质历史时期多次有陆桥相连,因此共同的种类和相对应的种类非常多,常被合并为全北界,二者在北部地区的相似性最强,代表北方温带和寒带的动物区系,物种不丰富,变温动物特别是无脊椎动物种类尤其少,而恒温动物相对多些,并盛产一些大型种类。全北界的动物行为显著受季候影响,鸟类中候鸟占有相当的比例,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大量低等动物都有冬眠的现象,不少哺乳动物也有冬眠现象或者有储藏食物越冬的习性。 貉哺乳动物:古北界的偶蹄目中以牛科和鹿科两个大科占优势,拥有一些大型种类。牛科的欧洲野牛和鹿科的驼鹿是古北界体形最大的动物,其中驼鹿为古北界和新北界共有,而欧洲野牛和新北界的美洲野牛是近亲。古北界内陆的高山高原地区是牛科羊亚科的分布中心,盛产一些善于攀爬的野羊。内陆草原地区有一些羚羊亚科的成员,但是种类远不及旧热带界丰富。鹿科中鹿亚科和空齿鹿亚科均有代表,它们是森林中的主要有蹄类,在东亚还有原始的麝亚科成员出现。不反刍类只有野猪一种,但是分布广泛,是最常见的大型动物。骈足类有单峰驼和双峰驼两种,除了双峰驼尚有少数野生以外,均为家畜。奇蹄目现存主要为亚洲野驴,欧洲野马已经灭绝,普氏野马在野外可能也已经灭绝。古北界拥有一些大型食肉动物,其中与东洋界共有的虎在古北界有单独的亚种,其中东北虎是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最著名的亚种,而里海虎现在已经灭绝。豹是分布最广泛的大型猫科动物之一,在古北界的亚种目前已经数量稀少。猞猁是古北界比较常见的猫科动物,也是分布最北的猫科动物之一,与新北界所共有。熊科和新北界比较相似,共有北极熊和棕熊,只是没有美洲黑熊而拥有亚洲黑熊。犬科和鼬科是古北界最繁盛的食肉动物,狐、鼬、獾、貂等占据着中小型食肉类的地位,而狼则是与新北界共有的重要的大型食肉动物。啮齿目数量很多,盛产一些穴居的种类,并且有一些特有的科,但总体来说种类不是特别丰富。田鼠是最繁盛的啮齿类,北极地区则以旅鼠占优势,鼢鼠和瞎鼠是特有的穴居类型,内陆地区还有跳鼠类。松鼠亚目中有松鼠科和河狸科,其中河狸是古北界体形最大的啮齿类,松鼠科中除了树栖松鼠外,还盛产土拨鼠、黄鼠这样的地栖松鼠。豪猪亚目则只有在最南部地区能见到豪猪,没有其它的种类。兔形目比较繁盛,其中鼠兔亚科以古北界为分布中心,是草原地区的优势动物。兔亚科主要为兔属成员,在西南部则有家兔的祖先穴兔。翼手目中类不多,仅有小蝙蝠亚目成员,多有冬眠的习性。食虫目有鼩鼱科、鼹鼠科和猬科。鼩鼱科以鼩鼱亚科为主,鼹鼠科除了常见的鼹鼠之外,还有特有的水鼹亚科。古北界的灵长目仅有猕猴科,有猕猴、日本猕猴和地中海猕猴3种。猕猴科是典型的东洋界类型,东亚的古北界出现两种猕猴是古北界与东洋界在东亚没有明显的界限的结果,而地中海猕猴则是唯一分布于亚洲以外的猕猴。 西欧水鼹GAlemys pyenaicus花鼠Eutamias sibiricus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普氏野马鸟类:古北界的鸟类中候鸟比例很大,水禽和世界广布种比例也比较大,而攀禽等种类较少,食虫鸟类比例大,以果实等为食的种类比较少。雀形目鸟类中绝大多数都属于鸣禽类,亚鸣禽只有在东亚有少数从东洋界渗透进来的八色鸫。鸣禽中莺类占有优势,特别是东亚地区种类尤其丰富。鸫和鸲也比较多,内陆地区盛产百灵。食种子的鸟主要有雀和鹀,在东部人类聚居的地区树麻雀占优势,而西部则是家麻雀占优势。特有类型不多,主要有岩鹨类。鴷形目和新北界一样只有啄木鸟科,佛法僧类则远比新北界丰富,除了各种翠鸟以外,还有戴胜、佛法僧和蜂虎,这些多为与埃塞俄比亚界或者东洋界所共有。古北界的涉禽和游禽与新北界非常相似,是很多游禽和涉禽的繁殖地。游禽中以雁形目种类最多,而各种海雀类则可以说是全北界的特有类型。涉禽中最重要的是各种鸻鹬类,而东亚则是鹤科的分布中心。鸡形目除了和新北界共有的松鸡类之外,在东亚还有雉类,旧大陆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的鹑类也较常见。猛禽中盛产一些大型雕类,以金雕、虎头海雕等最为著名,夜行性猛禽中也有些大型种类,如雕鸮、毛脚鱼鸮和褐林鸮等,有些猛禽为与新北界共有,如北极地区的雪鸮和矛隼。 爬行动物:古北界的爬行动物不丰富,是几个动物区系中最不丰富的。蜥蜴中最有特色的是蜥蜴科,以古北界西南部为分布中心,遍及古北界大部分地区,其中胎生蜥蜴是分布最北的蜥蜴。其它蜥蜴主要是石龙子科、鬣蜥科和壁虎科几个大科的成员,种类不很丰富。在古北界西南部临近旧热带的地区种有蚓蜥分布,显示了和旧热带界的一定联系。蛇类中以游蛇科为主,原始蛇类仅有少数种类,毒蛇以管牙蛇类为主,其中蝮蛇是古北界东部最常见的毒蛇,极北蝰是分布最北的毒蛇,也是英国等地区仅有的毒蛇。龟鳖类主要有龟科(潮龟科,其中西部有真正的龟科成员)和陆龟科,在东部有和东洋界有一定联系的鳖科,西南部和旧热带界接壤的地区可见到侧颈龟科成员。 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 apollo 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棕眉山岩鹨Prunella montanella流苏鹬Philomachus pugnax两栖动物:古北界的两栖动物包括有尾目和无尾目两个目。有尾目的种类仅次于新北界,居各大区系的第二位,以蝾螈科和小鲵科为为丰富,但是也有部分其它科的成员。无尾目种类不多,蛙科、蟾蜍科和雨蛙科等几个大科有少数代表,另外还有盘舌蟾科和锄足蟾科这两个原始的科。 鱼类:古北界的鱼类种类不多,盛产一些北方特色的类型,如鲑科、狗鱼科等,多与新北界共有。在古北界东部有不少与东洋界有一定联系的类型,其中鲤科的种类最多,鲇科都是东洋界的属。 古北界面积虽大,但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较差,无脊椎动物种类很少,也缺少热带地区的大型种类。绢蝶等适应较寒冷气候的昆虫是古北界的代表性物种。 § 新北界 新北界新北界(Nearctic realm)面积达到2.29 亿km2,包括格陵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高地、 中美洲及部分加纳比海群岛。虽然现在南北美洲由巴拿马纽带来连接,但是在1亿8千万年前两地其实是分开的。因此两地生物的进化过程是十分不同的。 新北界包括墨西哥南部以北的美洲,气候等各方面条件与古北界类似而略好,动物多样性略强于古北界,特有科也多些,但是物种总数要少于古北界,是物种最少的一个动物地理区。新北界物种稀少只是冰期后才形成的状态,北美大陆原属于劳亚古陆的一部分,与欧亚大陆或分或离,有不少独自演化的物种,并且是很多动物类型的发源地,又有些来自欧亚大陆的物种。新北界的物种明显和古北界有较大的相似之处,除了二者气候条件相似外,也因为二者曾经形成路桥使得物种交流比较容易,这两个界也常合称全北界,在哺乳动物等高等类群方面,这两个界的相似性更显著。 阿拉斯加棕熊在新北界和古北界的共有物种中,有些是起源与旧大陆而达到新北界的,也有新北界的土生物种后来进入了旧大陆。在与南美洲相连之后,北美洲和南美洲也有了一定的物种交流,但由于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和南美洲气候条件不同,因此物种仍然有较大区别,而北美洲最南部的中美地峡等地,由于气候条件和南美洲相同,地理位置也接近南美洲,现在同南美洲一样属于新热带界而不属于新北界。北美的动物现存的动物种类不多,但史前时期曾经物种丰富,并且是很多动物的发源地,现在南美洲丰富的物种中有不少就是在北美洲起源演化的,比如现在南美洲的食肉目和所有有蹄类都是从北美洲到达南美洲的,旧大陆的马科等也是北美洲起源的。冰期时北美洲的气候变冷,加拿大全境几乎都被冰盖所覆盖,很多动物在北美洲消失,比如北美起源的马类就在北美完全消失,而一些从北美洲到达南美洲的动物则在南美洲达到繁盛,而北美洲现存种类稀少。 哺乳动物:新北界的哺乳动物种类不多,但是盛产一些大型种类,是旧热带界之外又一个富有大型兽类的动物区系。偶蹄目是新北界现代仅有的野生有蹄类,而历史上在北美洲曾经非常繁盛的奇蹄目现在已于新北界消失。偶蹄目的叉角羚科是新北街特有的科,本科在史前时期的北美洲曾经非常繁盛,现在仅存一种。牛科除了牛亚科的美洲野牛以外,其余种类都是羊亚科的成员,这些成员均和古北界有一些联系。鹿科是新北界最繁盛的有蹄类,其成员除了鹿亚科的马鹿以外均属于空齿鹿亚科,空齿鹿亚科是以美洲为分布中心的一个亚科。新北界的包括一些体形最大的鹿科成员,其中驼鹿和马鹿分别是体形最大的两种鹿,这两种鹿均为和古北界共有,但是新北界的体型更加大些。不反刍的偶蹄目成员只有西猯,这是和新热带界共有的类型,仅分布于新北界南部地区。新北界的食肉目中以熊科成员最著名,其中棕熊和北极熊是现存体型最大的两种食肉目成员,其中阿拉斯加棕熊体形比别欧亚大陆的棕熊要大很多。新北界的另一种熊美洲黑熊则是现存数量最多的熊类。浣熊科是新北界和新热带界共有的科,在新热带界是比较常见的食肉目成员。猫科动物种类不多,其中和新热带界共有的美洲狮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最常见的大型猫科动物。犬科动物种类比较多,特有类型中郊狼是比较繁盛的成员,而更有特色的是能爬树的灰狐。另外也有不少和古北界共有的类型,如狼和北极狐等。新北界的食肉目中以鼬科种类最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臭鼬,另外渔貂以能捕食豪猪而著称。新北界的啮齿目比较有特色,其中现存最原始的啮齿目成员山河 山河狸Aplodontia rofa星鼻鼹Condylurus cristata北美负鼠Didelphis virginiana狸就分布于美国西北部地区。衣囊鼠和异鼠类是北美洲土生的啮齿目类型,在南美洲连接之后也分布于南美洲。北美豪猪是新北界仅有的豪猪亚目成员,这个亚目的分布中心在新热带界。其它的啮齿目成员还有松鼠科,河狸科以及一些稻鼠类成员。兔形目种类比较丰富,兔亚科和鼠兔亚科均有分布,其中棉尾兔类是主要分布于新北界的一个繁盛类群。翼手目的种类不多,只有小蝙蝠亚目成员,有些类群接近古北界,另一些接近新热带界。食虫目只有鼩鼱科和鼹鼠科成员,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星鼻鼹,鼻子上有触觉敏锐的星装突起。有袋目和贫齿目两类新热带界的原始哺乳动物均有成员到达了新北界。北美负鼠可到达加拿大南部,是分布最北的有袋目成员,也是新大陆现存体形最大的有袋目成员。贫齿目中现存分布于新北界的只有九绊犰狳一种,仅到达了新北界南部。 鸟类:新北界是各大动物区系中鸟种最少的,总体特征和古北界接近,候鸟、水禽和世界广布种比例均比较大,攀禽等种类较少,食虫鸟类比例大,以果实等为食的种类比较少。鸟类与古北界和新热带界均有一定的联系,与古北界一样,新北界的鸟种也有大量候鸟,这些候鸟多在新热带界越冬。新北界的雀形目鸟类中有很多科为与新热带界所共有,为新大陆的特色鸟类。亚鸣禽只有各种霸鹟,为新热带界起源的类群。鸣禽中比较繁盛的新大陆类群有鹪鹩、嘲鸫、绿鹃、森莺、拟鹂、以及鹀类、主红雀类和唐纳雀类等。另有鸫、戴菊、燕、太平鸟和河乌科等则和古北界有一定联系。攀禽种类不多,鴷形目只有啄木鸟科,佛法僧类也只有几种鱼狗,蜂鸟有数十种,属于新热带界起源的类群。新北界的杜鹃包括走鹃和几种美洲鹃,均非巢寄生的类型,有别于旧大陆的杜鹃。新北界的猛禽种类不算多,但有些比较知名的猛禽,如白头海雕和加州兀鹫,白头海雕为美国的国鸟,而加州兀鹫曾经因人类的影响而濒临灭绝。鸮形目猛禽中比较著名的有雪鸮,这是北极地区的特色动物,为新北界和古北界所共有。新北界的鸡形目中最著名的当数吐绶鸡,即火鸡,这是北美的特有鸟类。松鸡类是新北界和古北界共有的类群,是北方的重要类型。齿鹑类是新大陆另一类鸡形目鸟类,和旧大陆的鹑类比较相似。新北界和古北界一样为很多涉禽和游禽的繁殖地,它们多数是候鸟,其中雁形目、鹳形目和鸻形目的鸟类种类均比较多。这些鸟类中有不少种类是和古北界所共有,也有少数和新热带界共有,如粉红琵鹭、林鹳、秧鹤等。 爬行动物:新北界的爬行动物比较有特色,与新热带界的联系比较多,其中新北界南部与新热带界北部接壤的地区爬行动物特别丰富。毒蜥科是新北界最著名的蜥蜴,两种毒蜥实现村仅有的有毒蜥蜴。美洲蜥蜴类是和新热带界共有的一大类蜥蜴,比较多样化,体型大小不一。新热带界特别繁盛的美洲鬣蜥类也有一些成员分布到了新北界,其中最有特色的有角蜥等。蛇蜥、异蜥、夜蜥蜴等也都是新北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蜥蜴类。蛇类中以响尾蛇最为有名,这也是新北界的主要毒蛇,也有少数种类见于新热带界。新北界另一类著名的毒蛇是眼镜蛇科的珊瑚蛇,它们是色彩最艳丽的蛇之一,也属于美洲毒性最大的蛇类之列一,一些美洲的无毒蛇拟态成珊瑚蛇来保护自己。新北界的无毒蛇中以王蛇比较著名,这是些颜色变化很大的蛇类,有些能捕食响尾蛇。与王蛇同类的乳蛇以拟态成珊瑚蛇而著名,二者花纹虽然不同,但是不知情的人很难区分。新北界的龟鳖类种类很多,这里是龟科的分布中心,其中锦龟等身上有美丽的花纹,受人喜爱。鳄龟类是大型凶猛的淡水食肉龟类,嘴呈鹰钩状,咬力强劲。鳄类中最著名的当属短吻鳄亚科的密西西比鳄,和其近亲中国的扬子鳄同为分布最北的两种鳄类,但是密西西比鳄体型大于扬子鳄,二者习性略有不同,数量也远比扬子鳄更多。在新北界最南部也能见到鳄亚科的美洲鳄等。 两栖动物:新北界的两栖动物中以有尾目最具特色,这里是有尾目的分布中心,种类和类群比其他地区的总和还要多。有尾目现存的9个科中除了小鲵科以外其余各科均能在新北界见到,而另外8科中有4科是北美洲的特产,而有尾目最大一科无肺螈科虽然不是北美洲的特产,但是大多数种类都是分布于北美洲的。新北界的无尾目种类不如热带的各个动物区系丰富,蛙科、蟾蜍科、雨蛙科等大科都不很繁盛,但是有些有特色的原始类群,比如掘足蟾和分布于美国西北部的尾蟾等。 鱼类:新北界的鱼类大部分和古北界相似,但是也有一些特有的鱼类,其中最著名的是全骨鱼类,这是恐龙时代的优势鱼类,但是现在仅存于碑美洲的温暖地区,现存有弓鳍鱼和雀鳝两类。匙吻鲟是新北界另一类原始的鱼类,其近亲是中国的白鲟。新北界其它的鱼类中有不少是和古北界所共有,如狗鱼科,鲑鱼科、鲈科以及不少鲤形目鱼类等。 新北界由于气候比较寒冷,无脊椎动物不丰富,种类小、体型小、需要冬眠,和古北界的特征接近。 § 新热带界 新热带界新热带界(Neotropical realm),动物地理分区之一,涵盖整个南美大陆、墨西哥低地及中美洲。面积达到1.90 亿km^2。 新热带界比其他地区拥有更多热带雨林,由墨西哥南部延伸到中美洲直到巴西南部,包括了全球最大的亚马逊森林。这些森林保存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20世纪后期,大量砍伐树木使动物品种不断下降。 新热带界包括南美洲、中美洲、墨西哥南部及西印度群岛,大体相当于拉丁美洲,是物种最丰富的一个动物区系,无论是物种总数还是特有种群的数量,都是其它动物地理区所无法比拟的。新热带界物种丰富,是目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物种发展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新热带界是所有动物地理区中环境最优越的,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还有面积较大的热带草原和高耸横亘的山脉,环境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新热带界的动物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先后有三批动物到达这里,共同构成了这里丰富的物种。新热带界的主体南美洲原本属于冈瓦那大陆,后来很长时间与世隔绝独立发展的过程,新热带界的第一批物种就是一些具有冈瓦那大陆特色的物种和一些南美洲特有的类型。新热带界的第二批物种的来源至今尚不明确,可能是来源于早期的非洲,但是此时南美洲已经和其它大陆分离,这些动物如何到达令人疑惑。 新热带界的第三批物种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相连后从北美洲到达的,北美洲大部分地区气候恶化之后,南美洲则成为这些动物的主要家园,而原属于北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和中美地峡则基本上完全接受了南美洲的物种,现在物种与南美洲非常接近,而不同于北美洲其它部分,因此现在也属于新热带界。加勒比海诸岛虽然一般也划入新热带界,但是代表更加与世隔绝的岛屿动物区系,物种比较贫乏,而有些特有类型。南美洲南部和新热带界其它部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别较大,物种也比较贫乏,和新热带界其它地区有一定区别。 § 旧热带界 旧热带界(Ethiopian realm)一个面积达到2.21 亿km2;的动物地理分区,涵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马达加斯加和邻近 旧热带界海岛形成很特别的区域,内有许多地方性罗汗松,譬如狐猴。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群岛是古大陆贡德瓦纳的一部分,是从非洲分裂出来的。 旧热带界或称热带界、埃塞俄比亚界,包括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及阿拉伯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是面积最大的热带动物区系,而气候比新热带界和东洋界要干旱,以适应干湿交替气候的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有一定面积的热带雨林。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原属于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后与北方大陆相连,而历史上撒哈拉沙漠与阿拉伯半岛曾经比较湿润,没有阻挡非洲与北方大陆的物种交流,这样非洲大陆的生物就除了包括冈瓦那类型和非洲土生类型以外又包括有大量的来自北方大陆的类型,不少北方类型在非洲形成了次生的演化中心,而冰期时北方大陆气候恶化,非洲就成了很多物种特别是大型动物的避难所,非洲现存的大型动物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 旧热带界和古北界之间有很长的边界,有些旧热带界物种可以渗入古北界,但是由于这个边界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地带,阻碍了南北的动物交流,所以不如东洋界和古北界之间过渡地带的物种混杂和丰富,而现在古北界拥有的一些旧热带界物种可能不是通过沙漠渗入的结果而是史前时期古北界环境较好时物种的残遗或者是在沙漠形成之前物种交流的结果。旧热带界和东洋界基本上在陆地上并不直接交界,但两地自然条件类似,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交流,二者具有相当的一致性。马达加斯加岛比较早就和非洲大陆分离,岛上的动物和非洲大陆既有一定的渊源,又有很大的不同,而有些类型还与新热带界有一定的联系,常有人将其从旧热带界独立出来单置马达加斯加界。 § 东洋界 东洋界,英文“Oriental realm”,是东南亚的动物地理分区。它包括印度、马来西亚、 东洋界秦岭以南的亚洲、印尼西部、新几内亚附近的岛屿。 东洋界包括喜马拉雅山-秦岭以南的亚洲,和澳洲界同为两个最小的动物地理区之一,但气候温暖湿润,以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要植被,自然条件优越,物种十分丰富。东洋界和新热带界同为两个以主要为热带森林动物群的动物区系,但二者的动物对森林生境的适应有个有趣的差别,新热带界有可以缠绕尾巴的动物最为丰富,而东洋界会滑翔的动物则最为丰富。东洋界的大部分原本是劳亚古陆的一部分,历史上与欧亚大陆其它部分联系密切,因此东洋界物种虽然丰富,特有科却很少,而现属东洋界的印度次大陆原本属于南方的冈瓦那古陆,但和欧亚大陆连接之后其物种已经基本上和欧亚大陆的类似,不再有南方大陆的特色。在冰期之前,现在东洋界、古北界和旧热带界同属于统一的三趾马动物区系,在冰期中这三大动物区系开始分化。现今古北界的范围受冰期影响较大,物种有很大改观,种类大大减少,而现今东洋界范围内物种相对比较稳定,在我国南方,在三趾马动物区系后从巨猿动物区系经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区系演化成现在的东洋界动物区系,其间的变动远不如我国北方显著,并且现在保留了不少当时的孑遗物种。 现今东洋界的物种不少和旧热带界共有,代表着两个北方风格的热带动物区系,也和古北界、澳洲界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和古北界、澳洲界之间分别形成较大的过渡带,其中和澳洲界的过渡带被称为华莱士区。华莱士区西面以苏拉威西岛和龙目岛为界,东部接近新几内亚岛,这个区域内既有澳洲界的动物如有袋类等,又有东洋界的动物如有蹄类等,在生物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东洋界的很多类群虽然并非东洋界所特有,但是却以东洋界为分布中心。 § 澳洲界 澳洲界(Australian realm)是一个岛屿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包括了澳洲、新几内亚岛屿、东印尼群岛、苏拉威西、 澳洲界龙目岛、松巴洼岛、松巴岛、佛罗勒斯岛及帝汶岛等地。印尼的其他地方却属于东洋界。澳洲界包括了几个太平洋的群岛、俾斯麦群岛、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及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及周边的群岛是澳洲界中的独特次区域。 在生物学的立场,澳洲界跟其他生态区域长期分隔,衍生了独特的生物品种。澳洲和纽几内亚的有袋哺乳动物数目非常大,譬如袋鼠、袋狼(Thylacine,Tasmanian wolf)和袋熊(wombats)。 澳洲界包括大洋洲各地,是两个最小的动物地理区之一。澳洲界原本属于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很早以前就和其它大陆分离,并长期与其它大陆相隔离,是各界中独立性最强的。澳洲界的动物主要是冈瓦那大陆原始动物的后裔和很多独立隔离发展的特有类型,澳洲因而也以物种最为独特而著称。澳洲界现在隔一些岛屿而与东洋界相邻,与东洋界之间也有一定的物种交流,因而与东洋界相关的另一批动物也在澳洲界占据有一定的地位,而不同类群与东洋界联系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澳州界以澳洲大陆和新几内亚岛为中心,二者历史上曾经长期连在一起,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但澳洲的气候逐渐干燥恶化,而新几内亚仍保持以湿热的热带雨林为主,同时,新几内亚岛虽然面积远小于澳洲大陆,但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却比较高,拥有崇山峻岭,且与东洋界更加接近,物种渗透要强于澳洲大陆,所而二者的物种相似而又有区别。新几内亚单代表一个面积较小但是物种非常丰富的动物区系,而澳洲大陆虽然面积要大很多,但是物种并不比新几内亚更丰富。 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比澳洲大陆和新几内亚更加与世隔绝,拥有一些更加独特的物种,物种也远更贫乏,有时候被分别列为新西兰界和玻利尼西亚界,新西兰很早前就与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地理区,拥有一些珍贵的活化石。澳洲界和东洋界的交界地区称为华莱士区,同时拥有二者的部分类型,同时也有本区内的特有类型,在生物地理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参考资料 http://www.oursci.org/magazine/200303/030334-1.htm http://www.souku.com.cn/viewtitle.jsp?url=4243470 http://www.bioon.com/popular/library/48801.s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