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动物“活化石”之谜 |
释义 | 在漫长生物进化史中,遵循“适者生存”的原则,许多动物灭绝了。然而,由于人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灭绝”了的东西重新被“发现”。于是,中国的大熊猫和四不像、美洲的负鼠 、新西兰的楔齿蜥、太平洋的鹦鹉螺、东非海岸的腔棘鱼等,都成了“活化石”。“活化石” 是生物进化史的幸存者。为什么只有它们幸存下来,而别的都死亡了呢?现在幸存下来的,是否也经过进化而与原来的“父老兄弟”有所不同呢?怎样保护才能使它们再一次摆脱“灭绝” 的厄运呢? 动物“活化石”之谜 一只以化石为依据 制作出来的始祖鸟 的模型。它的头像爬 行动物,却有着像鸟 一样的翅膀和羽毛。 始祖鸟 尽管始祖鸟与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鸟类长得并不相像,可它仍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鸟类。它发现于1951 年,那时人们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索尔恩霍芬找到了一种骨骼化石。无人知道这骨骼化石是出自何种生物,就猜想是出自一种大约1.4亿年前生活在欧洲、名为“细颈龙”的非常小的恐龙。始祖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属于半鸟半爬行动物。它的大小相当于一只乌鸦,长有翅膀和羽毛。但是,它还有一些不同于鸟的其他特征。它有牙齿、尾巴里有尾骨、翅膀上还长着爪子,所以说它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始祖鸟是从哪里来的?也许它进化出双翼,是为了有助于自己捉昆虫吃。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始祖鸟是已知的最早的飞行生物。在别的鸟进化成形之前几百万年,它就已在空中飞行了。 动物“活化石”之谜 在这块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 的化石上,可以看到羽毛的痕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