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倭寇盔甲 |
释义 | § 概述 罪恶铁证--倭寇盔甲 § 详细情况 元至元二年(1336年),日本内部分裂为以天皇醍醐和大封建领主足利尊氏为首的南北朝,相互攻伐不已。 战乱中的溃兵败将,亡命海岛,与冒险商人相结合,到中国沿海进行走私和疯狂掠夺。这些武士、浪人和商人被统称为"倭寇"。中国境内的一些窝主、海寇、奸商和流氓分子也乘机打劫,与倭寇狼狈为奸,为害百姓。明朝政府为防止倭寇的侵扰,不断加强海防,所以在嘉靖以前虽然不断有倭寇来犯,但终未酿成大祸。至嘉靖时期,明朝国势衰微,军备废弛,使倭患日重,沿海人民深受其害。嘉靖后期,明廷适时起用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他们组练新军,改变阵法,使抗倭实力大增,相继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给倭寇以重创。嘉靖四十五 (1566年),彻底剿灭倭患,中国人民的抗倭斗争最终以胜利而告结束。 1987年,南京市药材公司退休工人吕道绶先生将这副收藏多年的倭寇盔甲捐献给了军事博物馆,现在陈列于古代战争馆。这副盔甲除头盔缺一颗顶珠外,其它完整无损。其领口处标有盔甲的制造日期"正平六年十二月一日"的字样。"正平"为日本年号,相当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这也正是日本倭寇形成并不断侵扰和掠夺我国东南沿海的时期。这副盔甲是日本侵略我国的罪恶铁证。它的展出会不断激发人们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激励人们为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国而奋斗不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