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紫英 |
释义 | § 第十回 央视红楼梦冯紫英剧照 神武将军冯唐之子,与贾府中贾宝玉、薛蟠等人都有来往。第一次出场,正值宁府秦可卿病重,他把儒医张友士荐给贾珍。薛蟠做生日,他也在场。后来他又做东请了贾宝玉、薛蟠等人,还有唱小旦的蒋琪官和锦香院妓女云儿,饮酒唱曲,至晚方散。 § 出场 他受朋友之托带了四件西洋贡品去见贾政,但此时贾府已经衰败,加上贾妃已经逝去,与宫中已无关系,不需要此类物件。冯紫英在全书中是一个交游很广,较少封建束缚又带有某些纨绔习气的年轻公子。 § 冯紫英设宴 冯紫英,薛蟠,蒋玉涵 在这出过场戏的开头就存有疑问。前面提到过,冯紫英在薛蟠家临走时交代,他多则十日,少则八天就会回请宝玉等人。谁知道他于次日,也就是薛蟠家宴会的第二天就请哥几个来赴宴了。书中写道,焙茗来回:“冯大爷家请”,宝玉听了,知道是昨日的话,便说:“要衣裳去!”自己便往书房来。换了衣服,命人备马,带了焙茗锄药双瑞双寿四个小厮去了。 对于书中所出现的双瑞双寿这两个人物,有人考证出此日应该是宝玉的生日。从书中看,有可能是,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宴会上的情节。首先这个冯紫英是向宝玉等说好了的,他请客的日期在八天之后,怎么第二天就把宝玉薛蟠两人拉来了?这里面一定有名堂。 那就留心这次宴会。出场人物:冯紫英,宝玉,薛蟠,蒋玉菡,锦香院的妓女云儿,另外还有一些个唱曲儿的小厮。这些人应该都是冯紫英的贴心人。先是宝玉问那句‘不幸之幸’究竟为何,冯紫英笑道:“你们令表兄弟倒都是心实,前日不过是我的设辞,诚心请你们一顿。恐又推脱,故说下这句话。今日一邀即至,谁知都信真了。”说毕大家一笑,接着就开始入座饮酒了。 读者本来是抱着很大的期望来了解他那句‘不幸之幸’之事究竟为何的,结果被冯紫英的几句话给讲没了。与其说是冯紫英欺骗了宝玉,还不如说是曹雪芹欺骗了我们!这个曹雪芹,他没事瞎忽悠儿啥呀!真不愧是本山大叔的老乡(据考证,曹雪芹的祖籍是辽宁铁岭)。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要放弃以前所做的种种努力。在这里千万不要相信这是冯子英的真话,那曹雪芹也不是吃饱了撑的写了一大篇的废话,他如此写的目的无非是在掩盖。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那句‘不幸之幸’之话的重要性,当然,同时也不能忘记冯子英口中的那件‘大大要紧之事’。曹雪芹的掩盖本领实在是达到了登峰造极之镜,在两次宴会之间,他所插入的黛玉葬花的情节就相当美妙! 既有唱曲的小厮,又有妓女云儿和戏子蒋玉菡,把盏间少不得要哼上几句小曲儿。众人都一一行令唱过了,从头至尾,也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在此,我只记下云儿所唱的一句曲儿以备后用: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乍看上去是看不出来什么的,不过是一句风流曲儿! 众人唱过一遍曲后,宝玉出来解手。蒋玉菡也跟了出去,两人一见如故。对于这句‘一见如故’,以后再分析。现在只讲他二人所交换的礼物,蒋玉菡送给宝玉的是头一天北静王所赠与他的一条大红汗巾子;宝玉则把袭人给自己的一条松花汉巾回赠与了蒋玉菡。这些动作恰被薛蟠撞见,追问二人搞何名堂,幸被紫英出来劝解开,于是又回去饮酒,至晚方散。 从蒋玉菡与宝玉二人之间的谈话可知,这蒋玉菡是个戏子,艺名叫做‘琪官’。据蔡元培先生考证,琪官即棋官,暗喻棋局中的重要一子。并从后来蒋玉菡所居住的紫檀堡这个地方探究出蒋玉菡这个名字是暗指皇帝的玉玺,延伸出来指的就是国家的最高权力。由此联想到冯紫英头一天去办的那件大大要紧之事,还说有恳于宝玉等帮忙,在今天宴会上出现了蒋玉菡此人,联系起来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冯紫英头一天是去抢蒋玉菡去了,争抢的地方从书后面得知是忠顺亲王府。 冯紫英等人把蒋玉菡抢来后,先是送到了北静王那里,所以才有了北静王头一天赠给蒋玉菡大红汗巾子一事。由此可见北静王也参与其中了,明显可见他是站在冯紫英父子这一边的,和他们对立的是书中的忠顺亲王这一派。 对于这两派的政治交锋,刘心武先生考证出北静王一干人等的核心是书中的‘义忠亲王老千岁’,也就是康熙朝的废太子胤仍。这一派的生成时间是胤仍做太子的时候(坏事前),谁知后来被废,而且是两立两废。康熙死后,雍正即位,被废后一直软禁的胤仍于雍正二年去世。但其子弘皙在康熙朝时就被封做了亲王,在雍正年间,弘皙的爵位仍在,但被雍正帝把他迁出了京城,居住在京城郊外的一处村庄里,为此朝廷在这个村庄里还特意给他修建了一座亲王府。在胤仍死后,原来的太子党又聚拢在弘皙周围,时刻准备复辟,现实中的曹家正是被卷入了这场政治斗争中,直至走向消亡。 由于史料的缺失,所有的分析只能是推测。现在也只能凭我们的想象来填补这一段历史空白。这些先放下,还是继续在书中来寻找有关的细节疑点。 这一节的分析先到此结束,但在书第三十三回中的宝玉挨打一节即与此节存在着很大的关联。[1] § 评述 红楼梦是部女儿书,男子除宝玉属正色之外,余者不过是绿叶角色,且大多鄙琐不堪。然而在这些浊物里,也有几位增色乾坤的俊朗男儿,总算在红楼书中给须眉挽回些颜面,这其中又以冯紫英、北静王、柳湘莲等人最为精彩。在这些男子里,蚂蚁所欣赏的是冯紫英。 书中第十三回里曾提及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来为秦可卿送殡。因这一回重点要润色的人物是北静王,所以对冯紫英,卫若兰等公子只是一笔带过。俗语说“一笔难写两家事”,如果此一回在冯紫英身上着墨过浓,则抢了北静王风彩,着墨过淡,又不能尽显冯紫英的豪放,所以曹雪芹只是一带而过。对他的正面描写到了第二十六回才展开。名家笔下刻画人物,未必长篇堆砌才称好。看曹雪芹描写冯紫英的俊气,只于动作言语上润色就足以表现人物丰满。且看:说犹未了,只见冯紫英一路说笑,已进来了。 冯紫英笑道:“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 “拿大杯来,我领两杯就是了。”……薛蟠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海。那冯紫英站着,一气而尽。只这些文字,丝毫不涉容貌身材,便将一位少年英侠的形象跃然于纸上,让人爱煞不禁,这样的气概,在红楼男子中是不多见的。曹雪芹笔下的冯紫英,较之宝玉,多一分英武,较之薛蟠,少一分狼伉,卓然大好男儿。普通读者喜欢冯紫英,自然是折服于他的豪侠,而那些或考证或索隐的红学家们,也不约而同的把眼光放在了这个少侠身上,因为冯紫英似有隐喻的说了两句:“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只是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实不敢领”“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大大要紧的事”这些欲言又止的话语,实在不合紫英爽快的性格,似其中又伏笔了一件大事,再联系上“铁网山打围”,真是费人猜摹。所以引来无数学者的注意,就算是普通读者也在此处云山雾罩。冯紫英前面说“大不幸之中又大幸”,而后二十八回里又矢口否认,只说是“设辞”,这一点很难让人相信,这也绝非是曹雪芹的文笔,所以这其中必有隐情。在薛蟠席上不说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不方便说,因为当时席上还有别人,人多嘴杂不得不小心,如果真是大事件,冯紫英自然不敢信口。冯紫英明显要比宝玉薛蟠在政事上敏感成熟,有些事说给他们,也未必能有好处。至于第二十八回里用“设辞”一说来敷衍,应该是时过境迁,事情已经得到妥善处理,再说也无益,所以只当遮掩。 冯紫英只是借口掩盖,宝玉等人也就信以为真,而后曹雪芹又借行酒令一篇,将一件大事隐瞒,二次制造了悬疑,另读者留意。我想在八十回后的文字中,这件大事必然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只可惜,文字不传,也只好任凭读者去猜度了。我倒是对冯紫英父亲神武将军冯唐这个名字很在意,汉代也有一个名叫冯唐的人,在汉文帝时期宫中任职,很有才干。到了汉武帝时还屡次被人举荐,但因为年纪太大不能为官,最后让他的儿子出来作官。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句“冯唐易老”说的就是汉代的冯唐。曹雪芹如此安排一个人名,恐怕也有“易老难封”以意吧。 看冯紫英在家中大张旗鼓的请客,妓女、名伶一应俱全,而且蒋玉菡还是忠顺王爷驾下的宠娈,他也全然不顾,这事儿要是放在宝玉身上,非让贾政打折腿不可。再看冯紫英曾“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可见他是个风头很劲的纨绔子弟,估计家中父母也少不得纵惯了他。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像冯紫英这样年轻辈中的翘楚人物,日后少不得会在政治斗争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2] § 刘心武揭秘 《红楼梦》 第54节:冯紫英是个神秘人物 这个冯紫英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而且贾宝玉在对话当中还掐算了一下,说你是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哦,怪道前初三四儿我在沈世兄家赴席不见你。沈世兄看来也是和他们来来往往的一伙人里的,贾宝玉到沈世兄家赴席,那个应该是四月初三初四,那么一算,冯紫英去了多久?他说三月二十八日去的,那么在四月初三初四的时候,还见不到他的影儿,起码得有多少天你算算,起码得有一周以上是不是?就算他初五回来了,说明他也得去了一周,其实很可能不止一周。那么铁网山究竟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可以估算出来,应该就在木兰围场的范畴之中。在当时那个交通条件下,打猎时骑着马,去了以后,兜一圈很快再回来,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时间段。他干嘛去了?这是第二十六回里写的,是个过场戏,但我主张不要放过,要琢磨。那么我说这个干什么呢?就是想告诉大家,在《红楼梦》的文本里面,除了一般读者所感兴趣的爱情描写,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心理冲撞描写以外,它也时时地把他们曹家家族所经历的重大的政治斗争、权力斗争的事件,投射到他的作品文字当中。那么这段文字其实就是起这个作用,冯紫英干什么去了?他怎么会大不幸当中又大幸?隔了一回以后,我们就在第二十八回又发现一个情节,这个情节也很重要,冯紫英跟贾宝玉他们,坐在一块儿饮酒作乐。 在第二十七回里面,我们看到一些美丽的场面,贾宝玉和大观园里的一些女儿们在大观园里面举行一个活动。就是那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据书中说,当时闺中有一个风俗,她们把这一天当做饯花节,跟花神告别,就是百花开到这个时候,纷纷都要退场了,"开到荼蘼花事了",最后一种花就是荼蘼花,荼蘼花都谢掉以后,所有春天的花事就都完结了。就在芒种这一天,她们要跟所有的花,跟花神饯行,这一天大观园儿女们就举行了这样的活动。 实际上这一天就应该是贾宝玉的生日。《红楼梦》里面,很多人的生日都是挑明了说,贾母是几月初几,薛宝钗是几月初几,王熙凤又是什么时候过生日,它都有一些很明确的交代,但是贾宝玉哪天过生日,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的文本里面,没有一个明确的交代。可是他又大写"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是为什么?这个我们放在以后专门谈贾宝玉时,再去揭秘,现在我先点到为止。我先告诉你第二十八回冯紫英请贾宝玉去赴宴,其实就是给他祝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一天跟着贾宝玉去冯紫英家的是谁呢?是四个小厮。贾宝玉小厮很多了,在《红楼梦》里面可以看到很多小厮的名字,其中最主要的那个是叫焙茗的,然后有锄药、扫红、墨雨等等,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小厮。这些小厮出现往往不止一次,偏偏在第二十八回,写他去赴宴的时候,多了两个小厮,这两个小厮在这之前和之后都永远不再出现;他们的名字一个叫做双瑞,一个叫双寿,这就暗示是请他去赴寿筵去了,瑞寿嘛。所以像这样一些很精心的文笔,作者既然如此精心地写下来了,我们读的时候也无妨非常细心地去读,体会出其中无穷的奥妙。 那么冯紫英请贾宝玉和薛蟠他们去了以后,他们发现席上出现了两个新人物,一个是蒋玉菡,一个是云儿--一个妓女,几个人聚在一起饮酒。在这个故事情节当中,作者也照应了一下第二十六回,那一回不是冯紫英说这次大不幸中又大幸吗?当时他不告诉薛蟠和贾宝玉,他说改日再说,现在已经改了日子了,也把这两位请到了,这两位就请他说,结果他又说并没有什么事。他说当时为了把你们请过来,我那是一个设辞,就是我故意用一个话头把你们吸引来。作者在第二十六回把这个事情很郑重地提出来,到第二十八回又轻轻抹去,可见作者在写这个情节的过程当中,内心不断地掂掇,我应该怎么写。他没有明白写出,但是又使我们隐隐感觉到话里有话,文章里有文章。这个我在下面还会回过头来跟你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 且说在这一回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就是贾宝玉和蒋玉菡两个人见面了,认识了,结交了,互换信物了。贾宝玉把自己随身带的扇子上的一个扇坠儿,送给了蒋玉菡,蒋玉菡就把他自己腰上围的一条汗巾子,就是系内裤的腰带解下来,送给了贾宝玉。而且他还交代得很清楚,这条腰带是谁送给他的呢?是北静王送给他的,北静王把这条大血红点子的,非常珍贵的,从外国进贡来的腰带,给了蒋玉菡。那个外国,曹雪芹设计得很奇怪,叫茜香国,而且国王是女的;这个女国王给书里的中国皇帝进贡,贡品很离奇,是腰带,而且是系小衣的,小衣就是内衣,实际上就是内裤,是那样的腰带。皇帝把那腰带给了北静王,北静王又赏给了蒋玉菡。蒋玉菡是个伶人,艺名叫琪官;过去这种唱戏的一般都是俗称什么什么官,《红楼梦》里面就有红楼十二官,龄官、芳官等等,记得吧?贾宝玉就和琪官互赠结交的礼品,这些情节都很重要。怎么个重要呢?我看下面有的朋友瞪着眼睛,在想,这有什么重要?这个在《红楼梦》里面是很次要的情节啊。哎呀,非常重要,它实际上是把当时雍正、乾隆时期权力斗争的一些情况,折射到了小说文本当中。所以说它实际上非常重要。[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